科技

128G手机为何实际内存只有112G?

日前,相声演员岳云鹏在网络上表示,自己新买的128G的手机实际内存只有112G,认为手机厂商应当在宣传中明确说明,“说多少内存就给我们多少内存”。实际上,手机系统占用部分内存是行业默认,一些厂家也会在宣传海报中明确说明,不过分析认为,一些手机预装大量App也会占用内存,这是不合理的。此外,手机行业的1G与消费者看到的1G其计算单位不同,手机内存与宣称不可能完全相同。

专家表示,手机自带软件占用了内存,商家也应该事先告知消费者,否则在法律上涉嫌欺诈。对于厂家来说,应减少内置软件的数量,并优化系统,尽可能给硬件减负,把软件安装的主动权交给用户,带给用户畅快、无干扰的产品体验。

事件

岳云鹏称128G手机实际只有112G

“我买的手机128G内存,但打开一看可使用内存只有112G,那是不是应该收我112G的钱,还是说收128G的钱是合理的?”岳云鹏在社交网络发帖表示,自己购买的手机实际内存与手机厂商所宣称的内存有所不符,“系统和软件也占内存,那可不可以把系统和软件占的内存直接厂家消化,说多少内存就给我们多少内存。”

对于这种声音,有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类似问题,比如“新买的手机自带一堆用不上还卸载不了的软件”“你的有112G已经很良心了!我以前的手机才16G,除了系统其它基本没多少空间了”。

调查

不同手机系统占用内存不同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手机系统占用部分内存的情况已是行业共识,比如在iPhone中,其系统占用内存大约为8G,华为某128G手机的系统占用内存大概为14G,保时捷版本的一款256G手机系统占用内存约为20G,vivo一款显示16G的手机系统占用内存约为5G,一款64G内存手机系统占用内存大概为13G,OPPO一款6GB大小的手机系统占用内存1.2G。

一些厂商在宣传时也会将内存占用情况标注在官网中,比如一款手机的宣传海报下就用小字写明:“实际可用容量会由于诸多因素而减少并有所差异:由于操作系统运行占据了部分内存(RAM),实际可用空间小于标识内存容量;由于安装操作系统和预装的程序占据了部分闪存(ROM),实际可用存储空间小于标识内存容量。”

通信专家张国斌介绍说:“操作系统是必须安装的,一般在6个G左右。此外,还有文件系统也需要占一些空间,比如硬盘格式化后也没有宣称的那么多。”还有专家表示,手机内存占用部分主要是系统和预装软件,其中系统部分占用的内存是不固定的,每一次系统升级,其占用的内存基本都要发生变化,因此这部分很难量化。

分析

大量预装App占用内存不合理

专家表示,手机占用的内存包括系统和预装App两部分,一般来说,系统所占用的内存相对合理,从电脑时期就有,已经是一个行业惯例。不过,从预装软件的方面来看,就不合理。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iPhone手机自带包括邮件、备忘录、通讯录、游戏中心、钱包等20余款App。安卓手机根据品牌的不同,自带的软件也不尽相同,比如此前有消费者比较发现,华为预装了16个第三方App,vivo预装了19个,小米预装了31个。

分析称,手机预装软件是不少App冷启动推广的手段之一,也是手机厂商的收入来源之一。一些手机硬件厂商宣称“不赚钱”,但从预装软件上收入不菲。据透露,手机厂商对于预装软件的报价非常高,报价在一台0.8元到5元之间,对于销量上千万、上亿的手机来说,这笔收入不容小觑。

通信专家付亮表示:“工信部已要求手机厂商减少预装App,或非必需App可下载,以保护用户权益。”

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下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预装的第三方应用须可卸载,并禁止私自收集用户信息。其中还强调,即便是系统升级,之前删除的预装应用也不被强行恢复。

分析师张江健认为,只要厂家的新手机初始占用内存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比如10%,这是新手机预装操作系统和必要软件需要用到的内存。有些新手机预装大量非必要软件占用了大量内存那就不合理。

释疑

工业和消费者端对1G的计算方式不同

实际上,就算没有系统占用,消费者也买不到与厂家所宣称大小相符的手机。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这是因为二者的计算方式不同。“28G的容量,厂家计量内存是指物理储存单位,即128G=128×1000000000B(10亿B),B是Byte,字节的意思,存储单位。但是,对于电脑、手机内存来说,计量的内存是按数据计量方式进行计算的,即1024B=1KB,1024KB=1M,1024M=1G,所以,128G内存卡实际容量=128×1000000000÷1024÷1024÷1024=119.2G。简单地说:标称128G内存的手机,消费者能看到的实际容量是:119.2G。”

观点

厂家应明确说明将主动权交给用户

产经观察家丁少将表示,手机标称存储空间和实际可使用的空间有一定的出入,无论在PC、平板还是手机行业,都是正常现象,毕竟智能终端出厂都会自带操作系统和内置软件,吃掉一些存储空间是必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5G的发展,操作系统有越来越臃肿的趋势,社交、视频、工具类应用所占空间也越来越大,对于厂家来说,应减少内置软件的数量,并优化系统,尽可能给硬件减负,把软件安装的主动权交给用户,带给用户畅快、无干扰的产品体验。

梁振鹏表示,对于手机厂家来说,应该引以为戒的是,在产品标注上,可以尽量突出一下“手机总内存”或者“可使用内存”具体是多少,这样,就会减少消费者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真实情况;经营者应当确保其提供的商品信息真实、全面、准确,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购买的是128G内存的手机,商家提供的手机只有112G内存,那么实际商品与标注的信息明显不符,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是手机自带软件占用了内容,商家也应该事先告知消费者;如果商家故意虚假宣传,很可能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价款三倍的赔偿。

来源:北京青年报温婧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