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跨境电商加速发展

原标题: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B2C跨境电商交易市场,全球超26%的相关交易发生在此——

跨境电商加速发展

在广东,一批跨境电商货物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从申报到放行的审核流程,业务创新接连不断;在山东,一个个跨境电商服务中心项目落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浙江,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又一家公司踏上首次公开募股上市之路……近年来,围绕跨境电商,各地新动作、新成果不断,成为外贸领域当之无愧的焦点。

数据显示,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B2C跨境电商交易市场。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疫情的影响,让跨境电商的发展被长期看好,未来全球更多蓝海市场还有待开拓。

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中国制造”优势行业在跨境电商出口领域飞速增长

位于广东的玩具品牌Mould King原本以线下出口为主,去年3月受疫情影响,开始入驻跨境电商平台做起跨境零售。没有想到,在“宅经济”的浪潮中,品牌发掘到了跨境零售电商的“第一桶金”。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双11”期间企业订单增长100%,其中德国市场增长500%。

据介绍,该品牌产品品质优良,售价却只有国际一线品牌的10%-15%,这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很高的性价比优势。

从防疫物资到自行车、小家电、电子产品、玩具等,去年疫情以来,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出口产品“爆款”不断,也让跨境电商的独特魅力越发凸显。

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元,增长31.1%,远高于同期1.9%的全国外贸增速。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飞速发展,也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跨境电商的发展,在许多平台企业中体现明显。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上家电、家居产品销售均有超过50%的增长,其中3C、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用品等表现尤其突出。

全球速卖通总经理王明强认为,一方面,疫情让全球消费呈现明显的“线下转线上”趋势,各国的电商渗透率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都有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海外制造业受到疫情冲击,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过去的一年,“中国制造”占据优势的行业几乎都在跨境出口领域取得了飞速增长。

将时间线稍微拉长来看,中国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快速的发展让中国跨境电商在全球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全球化智库近日发布的《B2C跨境电商平台“出海”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和美国目前是全球跨境电商的主要平台方所在国,也是全球跨境电商交易的主要市场。以B2C(企业到消费者)交易模式为例,据全球跨境电商主要支付机构Paypal统计,全球约有26%的B2C跨境电商交易发生在中国大陆,美国以21%、英国以14%、德国以10%和日本以5%的占比分别排名第二到第五名。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在2018 年中国已是全球B2C跨境电商出口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为第二,两国合计占据全球B2C跨境电商销售总额的45.8%。

海外年轻客群成为主力军

——18-35岁年轻用户快速增长,手机屏幕保护膜、智能手表在俄罗斯卖得好,假发类产品热销美国市场

跨境电商,做的是跨国生意。虽然各国发展存在差异,但从全球视野来看,需求侧仍存在一些趋势性特征。

买家是谁?

全球速卖通数据显示,在该平台的1.5亿海外买家中,年龄在18-35岁的人群已经成为主力军。2010年,该年龄段的海外买家占比仅为7.22%,2019年,这个比率已经突破50%。可见,年轻用户逐步占据市场并成为了平台上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核心用户。这种态势与全球年轻一代在网络购物,尤其是跨境电商购物方面愈发活跃的现象也有一致性。

最热销的产品是哪些?

上述报告显示,调查表明,全球跨境采购频率最高的依次为服饰鞋袜、电子消费产品、玩具类及个人趣味爱好用品。大多数网民跨境购买的产品有较高的附加值,其中不乏艺术品等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的产品。

从中国出口到全球的跨境零售产品也基本遵循类似的原则。分析速卖通在全球近10年各品类商品消费情况可以发现:B2C跨境电商出口畅销品前五位主要集中在九大品类上,按照上榜次数,依次为手机与通讯设备、消费电子设备、家庭与花园用具、运动与娱乐设施、女士服装、汽车与摩托车、电脑与办公用品、首饰及配饰、母婴产品。

王明强表示,成立10多年来,速卖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也正因为背靠中国优势供应链,拥有最完整最丰富的供应链资源,海量优质优价的货品。

从畅销品变化趋势来看,新兴品类不断涌现。比如,最近三四年,在俄罗斯,手机屏幕保护膜、智能手表、吸尘器等产品成为热销品类,并且排名保持上升趋势。在美国,假发类产品成为热销品,并且持续高居热销品前列。这说明各国消费者需求持续变化,企业可以更精准地满足不同国家、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近年来,跨境电商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伴随互联网成长的“Z世代”消费群体逐步成为全球消费的新生力量,线上消费成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主流消费方式;另一方面,线上推广也已成为进出口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这都给跨境电商带来机会,使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前景广阔仍是增量市场

——中小企业纷纷借跨境电商“出海”,平台企业不断优化服务,许多国家市场还是蓝海

2010年,一家中国数码配材代工厂发现,他们生产的数据线以1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海外商家后,被贴上外国商标,售价10美元。深受触动的工厂老板放弃做代工,走上自主品牌之路。如今,该品牌的产品已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远销多个海外市场。

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众多中小企业纷纷“出海”的探索。

在传统外贸中,商品要由制造商到达国外消费者手中,一般需要经过贸易商、海外采购商、各级分销商、海外零售商等多重环节。通过跨境零售电商出口,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只有出口企业一个环节,大大缩减了中间环节,也使中间利润转移到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两端。

但是,许多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经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在“出海”途中,往往遭遇开店难、运营难以及物流难等痛点,时间、人力和运营成本较高,属于重资产投入。而从发展海外仓到仓储、拣货打包、派送、收款、客服与退货处理的一条龙流程处理等,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轻松触达海外用户的渠道。

此外,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快速改进产品和服务及差异化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主打欧美风格女装的服饰品牌Kliou在速卖通上起家,借助自有工厂的弹性供应链,走差异化路线,快速打造风格独特的爆品,疫情期间销量逆势增长。“在数字基建的帮助下,可以快速洞察市场变化,响应市场需求能力更强。”品牌有关负责人说。

李鸣涛认为,无论面向最终消费者的跨境零售还是面向采购商的B2B(企业到企业)跨境电商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未来伴随全球物流、支付、贸易便利化条件的持续改善及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跨境电子商务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期。

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一系列跨境电商领域的支持性政策,规范和引导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性的支持政策出台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预期,对于行业发展信心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李鸣涛说。

在业内看来,跨境电商零售仍是增量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王明强认为,除了西欧、俄罗斯等重点国家市场之外,全球还有很多国家市场是跨境电商的蓝海。如速卖通数据显示,在巴西市场,近6个月以来物流成本已降近20%,清关速度平均提升1.2天,重点区域可实现“跨境12日达”。“速卖通在新兴市场的开拓进度,就证明了跨境电商还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记者 李婕)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