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正在推进 一批产品改造完成

目前,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通过优化界面、简化程序、增加功能等方式,不少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下一步,要完善适老化标准和规范,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互联网产品及应用,让老年人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浏览资讯,大字版手机应用程序(APP)让老年人通过语音交互便能获取信息;上网购物,量身定制的“长辈模式”让老年人退换货更方便;出门打车,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一键叫车”服务,让出行不再困难……

为让老年人乐享数字化生活,今年1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集中解决老年人在使用常用互联网应用、手机APP时遇到的问题与障碍,助力老年人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半年多来,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总体情况如何?系统性解决老年人触网问题,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一批产品改造完成

覆盖多个生活领域

“播放今日奥运会新闻。”话音刚落,手机里便传来一段声情并茂的语音播报。借助一款大字版APP上线的新功能,山东青岛的张大爷打开了在网上获取资讯的新大门。

一键点击“听新闻”按钮,不用打字便能随时听取资讯播报。今年78岁的张大爷一边熟练操作,一边告诉记者:“前几年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手抖得厉害,接打电话都困难,更别说上网了。有了大字版APP,动动嘴就能听新闻,特别方便!”

更让张大爷欣慰的是,依托个人语音包录制功能,只需录入20句话,便能将孙子的声音录制成播报人声。“每天听着孙子给我播报新闻,感觉他就陪伴在我身边,奇妙又开心。”

不只是手机APP,不少企业也加快适老化改造,一批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率先落地,覆盖资讯、购物、出行等多个领域,在全行业形成适老化改造的合力。

在传统电信服务端,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于去年年底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上线的“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功能,已累计服务超3000万老年客户;在公共服务端,北京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提供包括语音导航、页面放大等多种功能,帮助老年人实现无障碍浏览和使用网站服务;在智能产品终端,部分品牌手机上线“远程协助”模式,子女可通过远程操作老年人手机界面,直接帮助父母打车、线上挂号,解决老年人融入信息社会的难题。

“总体来看,半年来,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多数政府官网已实现包括语音朗读、语音导航等多种辅助功能。不少老年人常用APP实现了全版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同时开发上线老年人专属服务界面,通过简化程序、一对一服务等举措帮助老年人共享信息化成果。

据介绍,预计到今年底,首批参与改造的158家网站和手机APP将全部按照要求完成改造及评测,带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提升。老年群体在日常浏览新闻、网上购物、社交通信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将得到解决。工信部也将持续跟踪改造效果,组织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及时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中出现的新问题。

部分产品功能不足

适老标准有待完善

“尽管专项行动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部分企业参与程度较低,产品设计缺乏老龄视角。

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看来,企业参与适老化改造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但在中青年群体仍是互联网企业主要目标客户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对老龄社会及老年人需求的认识不够深刻,使得产品研发缺乏老龄视角。

在适老化改造渐成风潮后,一些企业逐渐重视老年群体的信息化需求。今年3月,某互联网平台发布一则启事,招募10位老年用户代表作为产品智囊团,参与产品适老化升级和研发事项。在充分了解老年用户的使用场景和现实困惑后,针对性推出客服专线和优化方案,帮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随着各界力量深入参与到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中,良好的适老发展环境将逐步形成。”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适老化标准不完善,产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前些年,由于缺乏统一的适老化改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强制标准,大多数互联网应用及终端设备企业只能自行制定标准,导致市场上的适老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可持续发展。”王莉莉表示。

以某款输入法为例,“目前只能基于手机设置的字体大小判断是否提示用户开启‘长辈模式’。”该输入法业务部有关负责人程坤说,如果要进一步优化流程,还需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标准,同时联合设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等共同发力,将适老化改造壁垒打通,从而更精准地为老年人提供数字化服务。

今年4月,工信部印发通知明确了互联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从文字大小、段落间距、页面设置等多个角度做出重点规范。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争取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具指导力和规范性的国家标准,加快互联网产品及应用适老化改造的步伐。

降低老人触网成本

增加适老产品供给

今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7%,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让适老化改造成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

“归根结底,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主要面临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的问题。”在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专家王莉看来,需要分阶段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才能让老年人真正参与到数字化生活中来。

推出老年人“能用”的智能技术产品是首先应解决的重点。通过推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标准规范制定与实施,开展终端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评测,让越来越多的产品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给予老年人通信资费优惠,推出老年人专属资费套餐,降低老年人触网成本,让老年人用得起、用得上。

在此基础上,要让老年人“会用”智能技术和产品。一方面,引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手机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等推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终端产品和互联网应用的手册和视频,通过自家产品平台和其他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另一方面,鼓励有线下门店的企业设立适老化体验中心,搭建相关体验场景,让老年人有更多的沉浸式现场体验。

“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参与数字化生活的同时,安全触网、健康触网、放心用网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王莉说,有些APP中存在诱导老年人点击的按钮、插件,如“做任务抢红包”“扫码开奖”或“点击获得礼品”等,可能会让老年人产生依赖性,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开展APP适老化水平评测中,应对此类事项特别关注,并通过不定期抽查加强监管,严禁企业利用适老化改造的机会,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从长远来看,让老年人从“会用”到“愿用”数字化产品,在适老化改造之外,增加适老化产品供给才是关键。

“适老化要以老年人需求为根本,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适老化问题,而不是后期改造。”程坤表示,下一步将把适老化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并纳入产品维护的日常流程中,不断提升老年人使用体验,真正做到为老年人服务。(记者 韩 鑫)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