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椰子专项研究课题系列报道之一
中经联播9月27日海南文昌讯 (戴冠和)近日,为了更好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中经联播记者走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简称: 椰子研究所),为落实周恩来总理1960年视察热作两院时关于“椰子作为产油作物,科学研究一定要上马”的指示精神,于1979年由国家农垦部在中国热科院木本油料组的基础上批复成立,是我国唯一以热带油料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主要开展椰子、油棕、油茶等热带油料和槟榔、椰枣等热带经济棕榈植物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工作,在我国同类科研机构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椰子所拥有6737.58亩土地、价值4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建有7000多平方米实验室。设有3个管理机构、9个科研机构和1个服务机构。现有科技人员138人,其中:博士23人、高级职称42人。建所以来,一代代椰子所人紧紧围绕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战略,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走出去外交需要,服务热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跋涉探索,屡创辉煌。建有国家热带棕榈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椰子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热带油料科学观测实验站等1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2000多亩良种良苗繁育与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1000多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种质保存库,保存着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700多份热带油料和热带棕榈植物的种质资源。先后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全球首次发布海南高种椰子全基因组测序、培育出我国首批矮化高产椰子新品种和优质高产槟榔新品种、利用寄生蜂成功防治重大入侵害虫椰心叶甲、“文昌椰子”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得到认证,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100多项科技成果。

据了解,海南省作为我国椰子主产区,全省椰子总收获面积42.18万亩,椰子果产量2.27亿个(海南省统计年鉴,2018)。目前,海南省椰子行业共有加工企业近400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从业人口近200万,在维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椰子研究中心吴翼副研究员介绍,椰子研究所主要从事椰子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种苗规模化繁育、丰产高效栽培、综合加工利用等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成功培育了我国第一个椰子杂交品种“文椰78F1”,选育了文椰系列高产早结矮化椰子新品种,并且研发了椰树营养诊断、配方施肥和低产椰园改造等系列高效栽培技术,建立以“全根苗”技术为核心的椰子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和椰花汁标准化采集、保鲜和利用技术。

椰子研究所党委书记介绍文椰3号(称“金椰”)培育过程
椰子研究所党委书记叶剑秋表示,目前椰子研究所的椰子新品种有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文椰4号、文椰5号、文椰6号。主要向农户推广“水果型椰子新品种文椰2号、文椰3号(称“金椰”)、文椰4号。”新品椰子抗风、抗旱、抗寒、耐盐碱能力强,种植6年后开花结果,提高经济效益。现文昌、万宁等市县种植最多的是: 水果型品种文椰2号、3号、4号。

研究人员察看文椰3号开花结果情况
椰子作为椰子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海南省重点发展的“三棵树”之一,“十四五”期间,将争取更多科研经费用于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创制更多新种质,补充种质资源库;加大力度培育优良新品种,并突破椰子组培快繁技术,大幅度降低种苗价格;研发椰子专用肥和相关栽培技术,提高椰子产量;研制采收、分级等装备,打破椰子采摘成本高,分级困难的现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椰子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多详情,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联播”“中经广角”“走进自贸港”“海口市苏中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