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城乡同网同速,全国超过99%的行政村通了光纤和4G

城乡同网同速,全国超过99%的行政村通了光纤和4G

信息高速路连通乡亲幸福路(乡亲们的身边事③)

硬件升级,软件跟上,农村搭上互联网快车

“每天收200多件快递,都是网上的订单!”一大早,山东省梁山县馆驿镇徐楼村的超市里,王金果带着店员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按手机尾号分区摆好,乡亲们取件就不费事了。”

去年,村里要建快递服务站,王金果第一个报了名。为啥“跨界”收快递?王金果做过一番调查:现在乡亲们热衷于网上购物,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油盐酱醋。然而,不少村民白天外出干活,快递老是不能及时签送。“快递服务站开进超市,我们专人看管,来往人气还能带火超市生意,一举两得啊!”王金果说。

现在,王金果的超市不光收发快递,还能网上代购电器、农资,代缴水电费。

在梁山县,这样的农村快递服务站还有很多。目前县里信息入户工程基本完成,覆盖各个行政村,实现了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服务不出村。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许多农村搭上了互联网快车。”郑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黄进勇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9.2%,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农村和城市实现同网同速。

“村里上网用上百兆宽带,快得很。”王金果坦言,村里建了网络基站,光纤网络和移动信号全覆盖。

网络硬件升级,新课题随之而来。“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对新技术有点跟不上趟。”热心的王金果张罗起了培训——教村里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孩子过年回来,给俺买了个智能手机,可俺咋也不会用。”王成连老人的儿子在外打工,他总想跟孩子打视频电话,“不敢用,就怕弄坏了!”培训现场,王成连的一句话道出不少老人的心声。

“手机不光给咱安上了‘千里眼’,还能买菜购物呢!”王金果边讲边演示,当场给王成连的儿子拨通了视频电话。

“补短板、优服务,才能放大互联网优势。”黄进勇说,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同时,信息化与乡村治理日益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增添了乡村发展活力。

徐楼村变身为“掌上村庄”。“县里开通了为民服务平台,网上反映问题,第一时间回复办理,方便得很!”日前,代办员王成明接到一条自来水管漏水的信息,“工作人员马上上门,不到1小时就排除了故障!”梁山县为民服务平台开通以来,累计受理解决群众问题12.7万多件,办复率达100%。

“顺应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县里正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打造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多场景应用,持续为乡亲们造福。”梁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申正国说。

一手拿锄头,一手点鼠标,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

这几天,江西省安远县鹤子镇半迳村的红蜜薯喜获丰收,乡亲们在地头翻土、脱泥、装箱,一派忙碌景象。“刚挖出来的蜜薯,绿色无污染……”魏韶珍站在田头,架起支架开始了直播。

不一会,魏韶珍的手机屏幕上弹幕滚动,“点赞”“下单”不停刷屏,“好货不愁卖,前不久的一场直播就卖了1000多斤。”表达流利、操作熟练,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致富带头人以前是个贫困户。

半迳村的红蜜薯、脐橙品质不错,然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过去优质农产品走不出去。“这几年,村里通上柏油路,快递物流进村,还覆盖了5G网络,条件越来越好了。”看到家乡的变化,魏韶珍决定返乡种水果。

“流量成为新农资,手机变成新农具!”为了让水果卖得好,魏韶珍瞄上了直播带货,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每天骑着摩托去学习。“学会视频拍摄、带货技巧,我顺势注册了网店,粉丝量翻番涨,好果子卖到了全国各地。”魏韶珍说,现在他直播间里每天观看量有上万人次。

魏韶珍“火了”后,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每次网上接单后,他都会根据订单需求,到乡亲们家里收购农特产品。“既解决了货源,也带动周边村民增收。”魏韶珍说,目前脐橙还在生长期,他就提前预定了10多户村民的果园。

“互联网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穗说,大量的特色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俏销全国,接下来还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安远脐橙朝着数字化华丽转身。走进半迳村的“数字果园”,绿油油的脐橙挂满枝头。魏韶珍会定期把脐橙的大小、颜色等信息上传到大数据平台。“每个果子都有成长档案。什么时间段,施多少水肥,全程有专家指导。”魏韶珍说,“靠着数字化,实时质量可追溯,果子一斤能多卖3块钱呢!”

走进安远县脐橙大数据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跳动。“这里是脐橙产业发展指挥部。”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高卫东说,中心提供订单化指导,推动标准化生产,可实时调配1500多个农户、近200家物流企业和120多个农批市场的信息,有效实现产销对接。

为推动电商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安远县建起电商产业园和物流园,推出近70期电商进农村培训,培育更多懂网络、会直播、能线上销售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点鼠标,安远县有近2万名农民从事电商产业,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变成‘网红’商品。”高卫东说。

数据多跑路,乡亲少跑腿,优质公共服务加速向乡村延伸覆盖

“有了大数据,太安心了。”前不久,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兰东村谢润层老人一测血压,高压144,低压96,“当时头有点晕,还没来得及去医院,家庭医生曲会文就打来电话,不到半小时就上门救治。”

谢润层患有高血压,每次在家量完血压,数据都会自动上传到县里的“健康云平台”,签约家庭医生会第一时间收到信息,根据病情提出指导意见或上门诊疗。

谢润层老人的获得感,得益于县里2019年4月起建设的智慧医疗平台。兰东村地处偏僻,离县城60多公里,离镇上8公里多。“数据多跑路,乡亲们就能少跑腿!”卢氏县卫健委主任段怀成说,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智慧医疗平台,目前全县已有99.32%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纳入了“健康云平台”管理。

走进兰东村卫生室,村医曲会文正通过电脑显示器和微型摄像头,与百里外的县人民医院内科专家邓元龙视频连线,为村民贾君生进行远程会诊。通过线上病例传送,邓元龙现场开药方,为贾君生量身打造治疗方案。“在村卫生室,就能请大医院的专家看病,省钱又方便!”贾君生满意地说。

“医疗体检、诊疗数据全县共享,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段怀成介绍,县里的智慧医疗系统已实现320家村卫生所、20家乡镇卫生院、4家县级公立医院全覆盖,还与三门峡市医院建立了医共体,给群众提供远程会诊、远程问诊等线上医疗服务。

“一根网线连城乡,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黄进勇说,互联网畅通信息流动,优质的医疗服务、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在全国,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脱贫县和边远地区,通过网络课堂、在线教育,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乡村学校汇聚。

走进兰东村小学,悦耳的旋律飘进耳朵。教室里,校长贾润波正带着17名孩子上视频课,县直东城小学的老师赵珊珊弹钢琴、教节拍,与城里孩子同上一节音乐课。“好老师就在身边,你瞧,孩子们唱得多带劲呀!”贾润波说。

“借助互联网,城乡师生同上一堂课已成为现实。”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自2016年以来,县里累计投入上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同步课堂”,补上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匮乏的短板,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下一步还要持续加大投入,发挥好互联网优势,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倾斜。”王清华说。(记者 常 钦)


【责任编辑:欧阳雪】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