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刘晓庆 从倔强“丑小鸭”到影视大明星

■ 感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只有才华。

中国内地第一个出自传的女明星,第一个登上福布斯的女明星,第一个走向海外的女明星……无数“第一个”组成了刘晓庆,但,这些又不全是她。

在刘晓庆自己看来,她只是一个出生在涪陵的普通重庆人,一个温柔的女人,“甚至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意‘欺负’我。”

这一演艺圈的“常青树”是如何在重庆度过童年的?她在数十年的打拼中又经历了些什么?近日,这位全国范围内几乎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在家乡重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幼儿园的文艺骨干

“就那个小秃子跳得不赖!”

头发蓬松而整齐,身板挺直,随时保持微笑,61岁的刘晓庆显得朝气蓬勃。“回到家乡很高兴。”她用手比划着说,“重庆菜最好吃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30岁的刘晓庆写了自传《我的路》,书中这样描述家乡涪陵——“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无论何时想起涪陵,总是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那是我生命的摇篮,也是我艺术的摇篮。”

刘晓庆说,她小时候是实实在在的“丑小鸭”,又黑又瘦,头发又黄又少。为了让头发能长好一些,妈妈没少给她剃光头,不过因为能歌善舞,这丝毫没有妨碍她成为幼儿园的文艺骨干。

有一次,幼儿园举办演出活动,男孩必须抹红脸蛋,女孩子必须涂红嘴唇。面对穿着裙子、光着头的刘晓庆,负责化妆的老师犯难了。“她不知道应该给我抹红脸蛋还是红嘴唇,最后干脆什么也不给我抹。”刘晓庆说,自己从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因此,忿忿不平的她在演出时分外卖力,扯着嗓门又唱又跳。

演出结束后,大人们议论开了,“就那个小秃子跳得不赖!”

后来,人们发现这“小秃子”不仅会唱会跳,还会演。

“很小的时候我就移居成都,每次去亲戚家玩,茶余饭后总爱为大家表演节目,又踢又打、连蹦带跳,满头大汗也不罢休。”刘晓庆说,那时,舅舅总是得意地向别人介绍,“这是涪陵来的小艺术家。”

11岁时,这位涪陵女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主修扬琴。

不服输的川妹子

“要是演不好金子,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刘晓庆的“星途”并非一帆风顺。从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农场,后来当过兵,还曾被调到部队话剧团。之后,拍摄了《南海长城》《同志,感谢你》等影片,但一直没有什么名气。

直到有一天,刘晓庆接到导演黄健中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黄健中对刘晓庆说,希望她在一部片子里扮演一个主要角色,剧本随后寄来。这部剧正是让刘晓庆一夜成名的影片《小花》。

等了好几天,刘晓庆没有等来剧本,干脆收拾行李直接去了北京。在看到剧本后,她气得把剧本摔到了地上——“让我演的何翠姑除了抬担架外,完全是一个活道具,我对这一角色的成功完全没有信心。”

抱怨归抱怨,不服输的刘晓庆,依然在第一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了拍《小花》抬担架一场戏,每天在黄山的石阶上跪行几遍,甚至有时吃完饭上楼梯,也要跪着走几步,为此常常膝盖跪得又红又肿。

《小花》上映后大获成功,当时百花奖一共设了12个奖项,《小花》狂揽11项,有人称其“改变了新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刘晓庆也一举成名。

从未接受过表演专业系统训练的刘晓庆,凭借天赋、热情以及川妹子的倔脾气,开始在演艺圈大展拳脚。

“拍《原野》时,我在表演上真正开了窍。”刘晓庆回忆,当时她曾夸下“海口”,“要是演不好金子,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为了这句话,她一次次地看剧本,常常与演员为某个观点争吵到凌晨。最终,原作者曹禺在看了影片后对她说:“很好,很动人,你演得比我写的还要好!”

不输老的铁娘子

“流水的演艺圈,铁打的刘晓庆。”

凭着坚持与执着,刘晓庆自从影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明星。由她主演的《芙蓉镇》更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标杆旗帜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国电影,一度被称为“刘晓庆时代”。

如今,刘晓庆已61岁。

当同龄演员早已淡出屏幕,她仍在新人辈出的影视圈里游刃有余。仅仅是2003年到2015年期间,她就拍摄了《宝莲灯》《武则天秘史》《隋唐英雄》等二十多部电视剧,以及《春花开》《鬼吹灯之寻龙诀》等6部电影,三次获得“华鼎奖”年度大奖,三次获得终身成就奖。

有人感叹:“流水的演艺圈,铁打的刘晓庆。”

2004年,刘晓庆又开始走上舞台,排练由我国著名电影人谢晋执导的歌舞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一切都是新的。在剧中,没有舞蹈功底的刘晓庆要穿着10厘米的高跟鞋跳探戈、现代舞和爵士舞,还要唱《玫瑰玫瑰我爱你》等上海老歌。2005年1月,《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正式公演,三场演出开票6天便全部售罄。连导演谢晋也心甘情愿自己掏钱买票看戏,每场必看。

2013年,刘晓庆主演舞台剧《风华绝代》。北京、上海、香港、纽约……《风华绝代》在历时两年半的世界巡演中“绕”地球3圈,累计演出160场。该剧获得了“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从未用过B角、一年之内巡演次数最多的中国话剧舞台”世界纪录。

这些年来,刘晓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重庆。

2015年,电影《大轰炸》剧组邀请刘晓庆参演。刘晓庆一口答应,“重庆是我的家乡,拍摄这部电影我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张慈】

科技赋能医疗新纪元!五部门联推“AI+医疗”实施意见

2030年基层诊疗将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八大场景重塑就医体验。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人工智能+医疗”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该政策以“2027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面普及”为双阶段目标,从基层诊疗到临床专科、从患

银发经济陷阱揭秘:羊奶粉变“神药”、理财稳赚成空、养老分红血本无归

全国养老诈骗案频发,涉案超20亿,近万老人遭殃,全国多地接连曝出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坑老”“骗老”恶性事件,普通羊奶粉被吹嘘成“保健神品”、“理财专家”承诺稳赚不赔却致血本无归、养老机构以高息分红诱骗办卡等骗局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羊奶粉“神化”骗局:虚假宣传成重灾区在湖北武汉,中选亿粮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赠送面条、低价购物”等手段吸引高收入中老年群体,将普通羊奶

打造“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 ,黑龙江克东县整合资源构筑服务基层新阵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克东县委社会工作部强化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服务阵地融合共建新模式,将原有职工驿站与暖新驿站两类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7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综合服务点,日前,已投入运行,24小时对外开放。此次整合建设工作中,克东县采取新建与改

11月起新车上牌免去车管所排队,线上半小时搞定

公安部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通过全链条信息共享、一站式数字化办理,实现群众购车上牌“零跑腿”。这一改革被视为公安交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杆举措,预计每年惠及超1500万车主,节约交通成本超2亿元。全链条数字化:购车、缴税、上牌“一网通办”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介绍,新措施通过“交管12123”A

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1400万人将参与“人口小普查”

以202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通过入户登记与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居住状况的最新变化,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覆盖全国所有抽中

“三亮”引领亮剑民生难题 黑龙江克山县协同发力化解不动产“办证难”

在克山县“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三亮)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县政务服务中心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动产登记窗口与契税窗口协同联动、主动作为,成功破解困扰群众多年的历史遗留房产“办证难”问题,以实际成效擦亮“三亮”品牌,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严查定点药店“阴阳价格”!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10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阴阳价格”行为进行严肃核查处置。这种“阴阳价格”行为指的是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这类行为

学校食堂食材新规出台:双人验货、校长陪餐,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采购验收工作提出明确规范。通过多人联检、源头可溯、透明公开等方式,为校园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指引》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旨在进一步

银发浪潮下的中国守护:14400万老年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床位更加充裕、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文化课程丰富多彩,中国老年人正在享受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介绍了我国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构建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成果。目前我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服务体系升级,养老

首部住房租赁专项法规明日生效!2亿租客迎“权益护城河”

标志着2.1亿城镇租房人口(其中一线城市租房占比超40%)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租房时代,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新阶段。三大核心突破直击行业痛点居住安全硬约束: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

西山区“退休一件事”专窗上线,实现退休业务一站式高效办结

西山区人社局将继续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数字赋能为支撑,进一步拓展“一件事”改革覆盖范围,提升窗口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与人性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踏实、获得感更真切、幸福感更温暖。

鞍山市2025秋季房交会将于9月开幕 多项惠民政策助力安居置业

9月4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鞍山2025秋季房交会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鞍山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房交会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正式公布本届以“好房・悦居未来”为主题的房交会核心信息。本次房交会政策优惠期为9月7日至11月10日,集中展示将于9月19日-21日在高新区万达广场举办。

医保支付大变革!复杂重症诊疗获特殊通道

国家医保新政为疑难重症打开一扇门,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可申请特殊结算,新技术应用不再“望费兴叹”。8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亮点是建立了“特例单议”机制,允许医疗机构对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申请特殊结算,为使用创新药械、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开辟特殊

教育部启动“双千”计划,离校就业小程序上线

聚焦产业前沿的微专业、直达微信的岗位推送、12万个增量岗位开发、7.1万困难毕业生帮扶…教育部系列增量政策让就业路越走越宽。8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微信即可访问。该平台基于教育背景和求职期望,为离校毕业生精准推荐匹配岗位信息,提供“不断线”就业支持。这一举措是教育部近期推出的系列增量就业政策的最新一环。

海城创新"政企研"联动模式 赋能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

辽宁海城市人社局立足局属海纳众创空间平台优势,特邀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省农业农村厅倪红涛副处长为40余家入驻企业及创业团队授课,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实操指导,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速培育“线上纳统企业”,以众创空间“孵化力”激活农产品销售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人社力量。

学前一年保教费全免!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一纸文件,千万家庭的教育账本正在改写,中国学前教育进入免费时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办发〔2025〕27号),正式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项重大惠民政策将于新学期开始时落地实施,惠及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儿童。政策明确,免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的公办园保教

辅助生殖进医保、公积金突破限缴,多孩家庭直接受益!北京发布15项生育支持新政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推出15项具体措施。政策直面低生育率挑战,在医疗、住房、托育、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及允许多子女

每孩每年3600元!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落地

惠及2000多万家庭、中央财政年支出约720亿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正式落地,为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送上“真金白银”的民生大礼包。今日(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现金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这是我国

从能办到好办快办,江西49件“事”高效落地

企业迁入从七八趟到跑一趟,“个转企”老执照秒变新公司,赣鄱大地上的营商环境变革正悄然重塑企业办事体验。前两年办业务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填表、交材料,有时还要去外地取材料,跑个七八趟才办好是常有的事。”瑞昌市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余哲感慨道,“如今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跑一趟就能办好。”他的体验背后,

海南“一件事”改革跑出自贸港加速度

集成办理460万件,31项国家任务落地,特色场景领全国之先。中午12点半,儋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依然忙碌。前来办理护照换发的林女士感慨:“以前请假办事特别麻烦,现在可以预约午休时间,太方便了!”在她身后,税务、企业登记等窗口工作人员正为提前预约的市民办理业务。这是儋州推行“预约办+延时办”服务后的常态场景,也是海南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缩影。自“高效办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