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松, 安徽人,著名玉石收藏家、鉴赏家,中国和田玉产业促进会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玉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珠宝玉石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古道缘珠宝艺术品(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版有《天山情怀·玉缘人》系列丛书。他坚持“君子必佩玉”“以玉交友”的宗旨,痴心于玉原石的浑然天成与鬼斧神工,积极参与玉文化的推广和保护工作,对推动中国和田玉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被业内称作中国玉禅的张德松先生
“高度决定视野,尺度把握人生,角度改变观念”,这是中央电视台一句有名的广告词,而著名收藏家、玉石鉴赏家、北京古道缘珠宝艺术品(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松对这句话的解释更有深意,用在投资上更恰当不过。他认为,全球曾多次经历金融风暴,而只有我国的国玉——新疆和田玉独占鳌头。同时国家提倡发展文化产业,这不正好应了那句广告词。
重达60公斤、价值3.5亿元人民币的和田玉“玉王” 被张德松收藏,开启了2016年和田玉顶级收藏新记录。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就目前投资业,巨商们很头疼钱该往那儿花时,文化产业这个词出现了。在中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美玉赢得万般垂爱,人们佩带不同的玉器,便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中国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富盛名,近20多年来,张德松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在寻找发现和收藏鉴赏玉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积累和修为,在玉中浸润升华。他收藏的和田玉大都为上品,而他也一直坚守他的观点,发展就发展文化,投资就投文化产业。他认为黄金是钱,钻石是价,玉是生命,是大自然的“舍利子”。

作品名称:羊脂白玉手镯
材 质:新疆和田玉羊脂白玉籽料
口 径:58mm
作品介绍:作品选用新疆和田特级羊脂白玉籽料雕琢而成。玉镯难就难于原材料大块,而且玉质细腻白润。行内人也都知道制作镯子的料要求极为严格,有绺有裂都不能作镯子。这件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完品。大师利用籽料的洒金皮色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也同时证明了籽料的原身。
收藏价值:1.5亿元人民币
古人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圭壁、玉佩、板指、手镯、挂链、鼻烟壶以及摆件、装饰之用,还用来养生健体。自古历朝历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魏晋南北朝食玉成风、杨贵妃含玉镇暑、乾隆嗜玉成癖等。现代科技表明,玉石含有锌、镁、铜、硒、铬、锰、钴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作品名称:《天籁知音》
作品材质:新疆和田玉白玉籽料
设计制作:顾永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规 格:13*1.6*250px(不含托) 重量:262g
备 注:该作品入围2010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评选。
作品介绍:斜阳古道金玉声,高山流水觅知音。这首诗用在这件作品上最恰当不过了,雕刻大师顾永骏正是利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美丽故事作为创作灵感来体现此件作品的难觅之处。材质选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籽料雕刻,玉质白度以及细腻程度俱佳。雕刻细致入微,人物造型刻画生动,皮色俏琢成为整件玉器作品画龙点睛之笔,使得整件作品完美无缺。创作立意独特、构图精美、层次丰富,观赏整件作品,像一幅精美隽秀的图画;如细品,则像一首玩味无穷的诗;细听则恬静、玄惑,蕴藏着丰富的暇想。
“人养玉,玉养人”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常识。所谓养玉,讲的便是藏家除了要对玉器进行日常的擦拭外,还须将它贴身而藏并且要不断地盘玩,只有这样才能使玉石化茧为蝶,绽放出自身的灵性和色泽。藏家在盘玉把玩的时候还需想着玉的美德,并从玉的美德中不断汲取精华,以养自身的品性,这样一来,玉器得到了养护,养玉之人的心灵也得以净化,时间久了自然便可达到人玉合一的至高境界。如此说来,养玉,与其说是人养玉,倒不如说是玉养人了。玉之美,美在德行与灵性。养玉在身,宁神而静志;养玉在心,宁静而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