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高级美术师、副教授的他,自任讲解员以来,一直用他那极富磁性的嗓音和激情,声情并茂地为中央领导及国外总统和无数中外游客讲解嘉庚精神并获各方赞赏。被誉为“激情讲解员”“陈嘉庚纪念胜地讲解第一人”“鳌园金牌讲解员”“舌尖上的演讲师”成为中央电视台巜百家讲坛》特邀讲师;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奖;2015感动厦门十大人物;被中宣部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称号等众多殊荣,他就是中共党员,厦门市集美学校委员会宣传接待科原科长——林忠阳老师。




林忠阳为中央领导讲解的部分图

2001年09月,林忠阳老师为纳丹(新加坡总统)夫妇及当时厦门市、集美区领导等人讲解

1995.12.22,林忠阳老师为佐兰利利奇(南斯拉夫总统)、陈明义等人讲解

林忠阳与陈国怀(陈嘉庚先生第八儿子<左五>)张其华(陈嘉庚秘书)等合影

纪念李光前先生120周年书画展林忠阳老师为陈嘉庚外甥李光前次子李成智博士及家人讲解南安市芦川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志宏(画家)的光前学村书画长卷

赖衍先(主编)与林忠阳(右)

画家 黄志宏(左)林忠阳(中)主编 赖衍先(右)
历尽艰辛好做人 久经磨难易处事
林忠阳老师,于1947年在厦门出生。在文革即将到来的1965年的秋天, 林忠阳考进了位于海上花园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应该念四年的书,他只念了还不到一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把他的美术梦给打破了,他没拿到毕业证书就匆匆告别了这座海在城中,城在海中的滨海之城厦门,和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到了闽北邵武县插队落户,四个月后他被招工到闽西龙岩一一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一中队109钻机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在最艰苦、最基层的109钻机历经十年的三班倒钻探生涯。林忠阳老师说,现在两腿出现的严重静昹曲张,可能是当时在钻机上大夜班受冻造成。
在基层干了十年的体力活后,上级机关为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将他调到机关工会从宣传及电影放映工作,并获得福建省二等放映员资格证。为此,闽西龙岩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林忠阳老师的足迹。从1970年到1990年,他把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奉献给闽西这块红土地。林忠阳常深情的感慨道,是闽西龙岩人热情纯朴的情怀和地质队那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为国探矿、无私奉献、忘我劳动的精神,奠定了他日后讲解嘉庚精神打下了基础。
林忠阳老师用画笔描绘的巜地质队员之歌》被中国煤矿文化基金会选送波兰共和国展出。三十多年前,作品能选上出国展出那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如今,他是国家高级美术师,福建省美术家、摄影家、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热爱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演讲,他把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借鉴,相互补益,形成自已独特的演讲风格。
林忠阳老师常说:“历尽艰辛好做人,久经磨难易处事。他象陈嘉庚一样,把苦难当成一种拥有,当成一种精神。他把人生的经历转为一种动力,全身心的投入为数以万计的观众讲述着一位伟人的故事。
十六年风雨无阻、激情四射的讲解,在鳌园这块神圣的集艺术与教育为一体的纪念胜地,他被尊称为“鳌园金牌讲解员” “陈嘉庚纪念胜地讲解第一人” “ 舌尖上的演讲师”。
另外,林忠阳老师兼任厦门《鹭江讲坛》报告人;中共厦门市委讲师团讲师;厦门市教育关工委讲师团讲师;厦门两岸儒释道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儒释道书画院名誉院长;厦门市婚姻家庭和谐研究会顾问;海峽两岸国学讲坛首席讲师;知恩学堂、鹰坑谷民俗文化园高级讲师、高级画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市集美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会会长;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思想道德建设特邀讲师。
退休不减激情 续传嘉庚精神
2007年3月底,林忠阳老师即将退休的前两天,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带领一百位来自大草原的客人交给了林忠阳。谁也没想到就这次讲解,让草原人刻骨铭心、挥之不去。不久,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电话在他的家里响起:“林老师好,我们草原人想您啊!我们盼望你能直接到草原,为我们再讲讲嘉庚精神”。一番话语,让林忠阳激动不已。于是他两次奔赴草原巡讲,历时24天,共开展主题报告16场。
林忠阳老师,带着嘉庚精神、雷锋精神、英雄小八路精神走进了草原。一见面,相拥而泣,一颗颗泪花洒落在草原。草原热情好客、纯朴浪漫的情怀,让林忠阳倍感收获和喜悦。
2008年4月,林忠阳老师正式退休。厦门日报用几乎整版的篇幅(传奇版)报道:《林忠阳:鳌园永远是他的讲坛》。
同年的12月,林忠阳老师与好友一著名集美校友汤水源、著名音乐人江平三人应邀赴新加坡讲述嘉庚精神,厦门日报以醒目的标题“把嘉庚精神送出国门”进行报道。
林忠阳老师追求的信念:用一生的毅力实现人生的忠诚。这是他对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解读和禅释。他说到了,也做到了。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信念,应该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信条。
才艺风格显魅力 各方处处喜乐见
林忠阳老师的演讲风格,不照本喧科、不教条、不刻板、不久坐。
无论面对什么听众,他始终以站立走动的形式与听众互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并以特有的激情,用演讲、朗诵、歌唱、答嘴鼓、闽南方言、顺口溜、舞蹈、摄影、国画等艺术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诠释道德讲堂和主题报告的深刻内涵,让听众在欢快愉悦中感到启迪和教育,以达到寓教于乐。
林忠阳老师善于调动和掌控演讲现场的气氛。他说,每场演讲,力求让到场的每位听众都能真实感受到演讲的成效(除音响设备故障或质量等一时现场无法排除外)。
林忠阳老师两次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精彩故事。他在陈嘉庚纪念胜地担仼宣传科长有十几年之久,下到平民百姓,上到中央领导和外国总统政要,每一场讲解,他都当成是一次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每一次讲解或演讲,他都始终充满激情。他说,激情是一个人对工作和事业高度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一个如果没有激情,他(她)的工作和事业是很难成功的。
现在,林忠阳老师退休已近十年了,但,当你亲临现场聆听他那充满激情的演讲,你一定不敢相信一一他已步入古来稀的七十岁老人。他那铿锵有力的语调,富有磁性的嗓音和那高低起伏,轻快缓急的音色。将听众引向演讲现场的高潮。
为提高演讲水平,他曾参加了厦门市三次演讲比赛,均获得一、二等奖,为他日后的演讲奠定了艺术基础。
林忠阳老师说,演讲一定要用情用心。用心才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用情,才能以情感人,总之,唯有用心用情,才能让人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林忠阳老师从一位普通的讲解员走进央视百家讲坛,从省内讲到省外,从国内讲到国外。虽然退休,仍不遗余力将演讲的舞台扩大到社会更广阔的天地,将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播撤四方。
林忠阳老师用自己童年失母的经历诠释海外华侨对祖国母亲的特有情怀,召示观众听众爱父母、爱国家。
林忠阳老师撰写的《礼仪之邦》被央视釆用并播放,并作为知恩学堂的诵读课程。他撰写的闽南童谣巜追梦歌》已由厦门市集美少年宫主任林茂荣谱曲作为D小学的校本课程。以上两篇精典文章均被刊载在《海峽生活报》(2015.11.5)。
林忠阳老师每到外地讲课,他都要发挥国画艺术专业和天赋,想方设法画上一幅厦门的市花三角梅赠予对方,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们祖国东南沿海,有这么一座美丽的城市就叫厦门。
林忠阳老师讲课中,有一幅母鸡带小鸡和鸭子的动人画面,叫《母爱无界》,以此呼吁更多人学习母亲的精神,母爱无界。呼吁更多人,学习父亲,父爱如山。让更多的人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美丽。
2012年12月21日,在厦门同安罗汉山举行的海峡两岸公益书画拍卖会上,林忠阳老师的国画巜母爱无界》被成功拍卖。
2008年,厦门市有关部门组织一批干部和书画家到台北参观并带50幅书画作品参展,回厦后,只余49幅作品,唯一的《母爱无界》被留在了宝岛台湾。这是林忠阳老师对伟大母爱的极致诠释,这不仅是他对生育自己父母的怀念与歌颂,更是对祖国、对党伟大象征的讴歌和赞颂。
林忠阳老师喜画牡丹,表达祖国繁荣昌盛;画三角梅,以宣传厦门;画竹子,赞颂两袖清风、高风亮节;他画梅花,表达不畏艰辛和磨难。
林忠阳老师说,许多朋友是在婚礼的现场认识的,只要亲朋好友结婚,他都会画上幅牡丹、三角梅配上小鸟,以祝福新人爱小家更爱国家,爱父母也爱厦门这座城市,并配上他熟练、出口成章的顺口溜,甚至即兴高歌一曲,这综合性的艺术展示和表演,定能将婚宴推向高潮,让普通平常的婚礼赋予不一样的艺术与愉悦的现场氛围。
林忠阳老师在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中,他还善于钻牛角尖,有独特的说文解字的兴趣,他画了两个心,并说我们每个人每天要用耳朵多听,用眼睛多看,用嘴吧多讲,用心感悟,日积月累,我们都将变得两个字,让大家猜。噢,原来是“聪明”。以此鼓励大家勤思多想,勤快做事。
林忠阳老师说,在长期的道德讲堂中,对道德二字有个人的理解,并编了顺口溜,道:人生做事,首恼控制,人生之路,首垴感悟。德:德字开头双人旁,凡事要为别人让,十字东南西北中,祖国父母在心中,四面又八方,祖国父母心中装,德字下面一心迹,一心一意德字心中记,一心一意为民谋利,一心一意,我们人生要感恩上天,感恩大地,感恩父母精心养育,感谢夫妻不离不弃,感恩兄弟同舟共济,感谢朋友有情有义,感恩老师坚守诚毅,感恩子孙将生命延续。他说道德的每个部首偏傍都在告诉我们:人的这一生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美好,我们的人生才变得更加美丽。
2014年,林忠阳老师应邀赴山东荷泽的三桐学校演讲,出乎意料的是讲完课后,许多老师手拿宣纸排着队,要求林老师能为他们书写道德二字,老师们说,我们教了一辈子的书,还不知道德二字可以这样解读。林忠阳回答,这只是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结果他一直写到当晚十点多钟才吃晚饭。林忠阳笑着说,乐在其中啊!在场的老师哈哈大笑……(赖衍先)
作者简介:赖衍先,男,媒体人,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微信/电话18695722196)。先后供职央媒、媒体专栏调解员、媒体频道主编等职。对《心理学》、国学及传统文化有较深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