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白发先生陆谷孙离世 享年77岁

QQ图片20160729075449.png

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28日下午13时39分在新华医院逝世,享年77岁。

本文发表于2006年6月。

在复旦二教的走廊里,65岁的陆谷孙先生背着手,微笑地望向窗外说,我还是没有话语权啊,都被剥夺了。声如洪钟,花白头发飘扬着。

一生研究莎士比亚成痴,2006年将要出版的《莎士比亚史讲》是多年心血的集成。

他主持编写的《英汉大辞典》,被董桥形容为“不可一日无此君”,英美的词典专家评论这是“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双语词典之一”、“具有超世纪的生命力”。

当年,他父亲陆达成和董浩云一道在航运公司里打拼,因为割舍不下对故土的眷恋,从香港上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做了许多年的法语翻译。在洋行工作,和外国人打交道,却爱穿唐衫,习性上完全是个旧式的传统中国文人。

和父亲相似,陆谷孙也是这样的一束矛盾。自小学过俄文、法语,从大学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复旦英语系。

操一口中庸的英语腔调,既不像伦敦口音,也不是美国音调,而是无意中在英美两个世界两头讨喜的“超越大西洋”的英语。中西学养都同样深厚,固守传统道德和个人原则,恋家,固执,铁齿。学院送去美国的公派留学生逾期不返,对方学校又不放人,陆先生就主动写了信去跟校长理论,坚持 要对簿公堂。对方来访的时候,他也固执地拒不相见。“最让我生气的是,原则被破坏了。人要做得刚正。”

妻子和女儿10年前相继拿到了美国绿卡,已经离不开美国的主流生活,陆先生自己却坚决不愿申请,去美国、英国不下10次,每次出去都不可遏止地想家。“一到秋天,秋虫叫起来了,就想到小时候在余姚斗蟋蟀的情景。” 他因此一个人生活着。无论冬夏,风雨无阻,黄昏时分穿行复旦校园是他每天恒定的行程,几乎成了一种仪式。

QQ图片20160729075512.png

●由陆谷孙主编的第一版《英汉大词典》

《新英汉辞典》受到纽约时报高度关注

人物周刊:您学习外语的方法是受父亲的影响?

陆谷孙:我想是。我强调得多一点的就是模仿,学外国人的腔调。

人物周刊:我们这个年代比较容易,但您读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去哪里模仿?

陆谷孙:有两个“专家”每个礼拜来讲一次,两个都是左倾人物,一个是《白求恩大夫》电影里头演白求恩的,还有赵丹的《林则徐》里面演外国奸商的那个人,他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脚部受伤,是个左派,亲共的。我比别人强一点的是,不知疲倦地,就算是废话也跟着念。全是废话啊。突破比较大的是我在研究生教试点班的时候,要听一个材料——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个讲话,录音效果差得不得了,我就把每个词都听出来,然后再一句一句给学生去听。

我们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是五年制嘛,高校教育秩序恢复,有一个文件下来,念书的时间就有保证了。我开始如饥似渴。到了暑假,人家都回家了,7个人的房间突然变成我一个人的自由王国了。那个暑假看书不分昼夜,把阿加莎-克里斯蒂全部看掉,还有福尔摩斯,然后兴趣慢慢转到历史,转到新闻。

人物周刊:那些书从哪里找到的呢?

陆谷孙:图书馆。那时候上海有一个“四人帮”的写作组,写作组里有两个人是我的同行,他们需要翻东西给“四人帮”看,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换人了,他马上就要知道这个人的经历,因此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翻译,知道我英文比较好,就叫我做,没有报酬的。这对我提高英语水平帮助极大,因为我会碰到各种体裁和题材。

人物周刊:都是上面指派下来的?

陆谷孙:指派给我的。我的要求是,我给你翻可以,但有个条件,你得让我看那本书。“文革”当中我的业务没有中断。

人物周刊:后来编辞典的时候,有机会看到更多原版书吗?

陆谷孙:没有这么多了。但我在看他们的书的时候,摘录了很多很多东西,再把这些东西“走私”进《新英汉辞典》,所以《新英汉辞典》里有很多新词是我放进去的。

人物周刊:他们叫你编词典,又不给你任何材料,怎么编呢?

陆谷孙 :当年他们要你编辞典就是“急工农兵所急,想工农兵所想”,编出一个“赤脚医生”、“针灸疗法”之类的东西,就可以了。如果按照他们这样的设计去编的话就完蛋了,就是因为我们“走私”,曲线救书,这本书才能卖到1000万册。

人物周刊:现在还在卖吗?

陆谷孙:现在是新的版本了,经过了大的修订。第一版还有什么“坚决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1975年出的。好在很多新的东西也进去了,比如streaking,裸跑,美国校园里盛行的裸跑,那时候刚刚开始,watergate也进来了,水门事件有关的词汇也收了好多。所以我们这个词典一出版,纽约时报就发表评论说:它是中国的政策声明。因为我们反对刘少奇,还有“赤脚医生”这样的词条。与此同时,他们觉得在中国有一批人,就像美国的中国通一样,在注视着美国。

QQ图片20160729075526.png

●1962年,陆谷孙与父亲在杭州西湖留影

“裴多菲俱乐部”

人物周刊:编《新英汉辞典》之前您在做什么?

陆谷孙:“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是“保守派”,然后是“逍遥派”,1970年“一打三反”时被揪出来。那时候专门抓集团,他们认为我们外文系很要好的几个人是一个小集团,是“裴多菲俱乐部”,就把我们隔离起来。

人物周刊:你们在一起谈些什么呢?

陆谷孙:都是外文系的同事。我们在“文革”前就志趣相投,经常来往的,我那时是研究生。大家在一起无非谈读书,交流写作心得,打打桥牌,唱唱歌,唱的都是苏军红旗歌舞团的那些歌曲,也有英文歌。也谈论一些传记,比如斯特雷奇的《维多利亚女王》、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斯通的《梵高传》, 还有通俗小说。

我们都喜欢西方的著作,喜欢写美文,唯美主义的。我们写英文散文,写好以后相互看,相互“吹捧”。现在看来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比如专门写日落啊什么的,主要是看自己的英文表达怎么样。那是1970年,几个人走得近一点,就说你们是裴多菲俱乐部,感觉我们好像是结社一样,实际上没有结社。

人物周刊 :那时还是比较逍遥的吧?

陆谷孙:绝对是逍遥的阶段。我有一个朋友,不知道什么关系就找到了一个抄书的集中站,他拿了很多的英文小说回家,我们就向他借阅这些抄家抄来的书。那时正是大串联,他们家的小孩都从西安啊、杭州啊到他家里来,晚上就缠着我讲故事,我就看一本讲一本,这成了放毒了。

人物周刊:您被隔离,导火索就是因为这个“裴多菲俱乐部”的标签?

陆谷孙:是。我女儿满月那天,我在家里已经支起了圆台面,要请客吃饭了,然后就来了两个红卫兵,叫我卷起铺盖,带上粮票,把我押到学校来了。

人物周刊:之前有什么预兆吗?

陆谷孙:有的。这之前一两个月,每天在学校里进进出出,没有人跟你说话,你就像带菌的,像现在的SARS病人一样。

人物周刊:隔离后是什么样的生活?

陆谷孙:成天写交代,兼做杂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革命师生游行庆祝,问题人物只能搬搬锣鼓家什,没资格参与的。

人物周刊:持续了多久时间?

陆谷孙:这时“文革”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我被关了5个星期,后来不了了之,也没有最后定性说你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这个办法很厉害,就把你挂着。

不要轻易评论莎士比亚

人物周刊:英国人泰瑞-伊格尔顿在文学史论著《理论之后》里将莎士比亚抬到了文学和思想上无以复加的至高地位。您怎么看?

陆谷孙:伊格尔顿是所谓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我想从文明史的全貌来说,莎士比亚比但丁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有人说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两个典型人物当推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马克思也专门提到过人物描写中的“莎士比亚化”问题。

人物周刊:您为什么会那么热爱莎士比亚?

陆谷孙:实际上好多东西我都是受了他的熏陶,他也培育了我的孤傲的精神。

人物周刊:第一次接触到莎士比亚是什么时候?

陆谷孙:大四的时候,林同济教我们精读,引莎士比亚的独白,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读懂,他就逐字解释。他跟我们讲这个字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背景如何,讲得非常地道。然后再讲音韵、节奏。他讲一段我就背一段,我现在还能背好多好多。

人物周刊:当时立马就能背下来吗?

陆谷孙:怎么可能?要背上几十次才能够,很难的。那时候还停留在语言美上。读研究生以后,修了英国戏剧这门课,也是他开的。他讲了莎士比亚的一个戏,还讲了当时没什么人注意的很偏僻的一部戏剧,叫《科里奥拉努斯》(Coriolanus)。科里奥拉努斯是一个孤独的英雄,被罗马群众所唾弃,因为他太骄傲了,然后他就投向罗马的敌人,带着敌军来征服罗马。正要打罗马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妻子出城去向他求情,这样他就屈服在亲情里头,最后为敌方所杀。罗马人开始要把他从岩石上面扔下去,作叛徒处理。实际上他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像彭德怀一样,所以林选这个剧本是有深意的,彭德怀在里头了,林同济自己也在里头了。林同济一家子全在美国,他一个人守在上海,伺候他的寡母,他也离不开中国。他到美国去以前,胡耀邦接见他,说林先生这次你还回来吗。他说当然回来,中国还穷,民智还没有开放,我还要回来。

人物周刊: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怎么样?

陆谷孙:朱生豪翻得是满好的。《威尼斯商人》中即使是一张便条,译得也颇有中国尺牍文学之风,非常到位,一点意义也没有遗漏。

人物周刊:莎剧的演出一定要严格遵循经典的文本吗?

陆谷孙:一定要的。我从来不看京剧的《王子复仇记》、昆曲的《血手记》,据说到英国去受到极大的好评。我知道到英国去是可能受到好评,就是这种“母国情结”起作用了,本土文化的优越感起作用了。《麦克白》里面本来是3个巫婆在唱歌,给麦克白算命,说你要成为苏格兰之王,我们昆曲里面就变成3个跳矮脚舞的丑角了。他们看了当然很高兴,因为总要有点新花样嘛,白人巫婆变成了黑人巫婆,变成了亚裔巫婆,这样才能显示莎士比亚的全球性嘛。

人物周刊:您也说过要打破单一文本的专制性,这两者其实是不冲突的吧?

陆谷孙 :不冲突。个性很强的文化——像我们的昆曲个性多强,莎士比亚戏剧的个性多强,这些个性很强的文化之间,是不能胡乱移植的,尽管我同意,我主张,我欢迎参差多态。莎士比亚是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人们考虑的是,为什么伟人总是有悲剧,他要研究为什么有“downfall of the great man”,伟人的倒台,老是在考虑这些东西。可是我们的昆曲不是这样的。我的好朋友胡为民过去是青年话剧团的导演,他不听我的劝,就去上海越剧院排那个《第十二夜》,硬要我去看。我一看,我说你这根本不是莎士比亚。这个里面有一个薇奥拉,跑到公爵那里打工去了,女扮男装,然后爱上了公爵,然后就暗示他她是女儿身,希望赢得他的爱。公爵爱上了另外一个冷美人,冷美人刚刚死了哥哥,发誓7年不见男人面,根本不理睬公爵。可是胡为民这部戏把这一段演成梁祝里面的十八相送了,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物周刊:您自己研究莎士比亚的立场有一个变化吗?

陆谷孙:我的立场是以文本为主。你不要轻易地就来评论莎士比亚,你不要轻易地写论文,你先给我把整个文本读懂了。

人物周刊:现在还能背莎士比亚吗?

陆谷孙:哦……不行了。小部分的独白和小部分的章节,自己感觉特别好的,像哈姆雷特开头的那一段,在城堡上的那一段,还可以。

强烈反对高校评审制度

人物周刊:可不可以说您是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者?

陆谷孙:我想可以这样讲。我绝对不是一个新左派。

人物周刊 :您对当下哪些事情不满意?

陆谷孙:我有时候想写一篇文章,强烈反对高校的评审制度,所谓的教学质量评审啊,造假成风。我们已经通过初查了,他们说还是最老的那个陆某改得最好,居然叫我改以前改过的考卷,本来我是用铅笔改的,系里面后来叫我把试卷上铅笔改的用红笔描一描,以备检查。我陆字倒过来写也不会做这个事。今天接到某大学我一个学生的电话,他那儿的情形也是这样,初审的时候说你们这个地方危险,通得过通不过难说,现在他们通过了,而且良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校董跑到北京请评审吃了顿饭。除了吃饭肯定还有其他动作。他们造假造到什么程度?比如说你,他们给你改成推迟两年出生,这样来调整他的教师结构。就这么篡改、造假!

还有义务教育收费,严格地说,违反宪法。九年义务教育,不应该掏一分钱的,现在收钱收到什么程度!最近苏州、北京首先废除对义务教育收费,成为大新闻了。本来宪法里就有的啊,你说这样的教育怎么办?这些交的钱到哪里去了?而且这些义务教育的地方有些人还进不去!校中办校,一校两制。我们这里也一样,网院,你多出钱,进来。

人物周刊:这些话在政协会议上提过吗?有什么反应吗?

陆谷孙:没什么反应。而且我还跟后面的人讲,能不能记录下来。他记录下来了,应该上简报了对吧?但到了简报就没有了,话语就中断了。我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很多。很多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了,像新天地这样的东西,你说算个什么东西?算资本主义的样板还是共产主义的样板?我觉得设计这个新天地的先生真是阴险啊,在那个地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合成一个怪胎。

QQ图片20160729075544.png

●1968年10月1日,结婚照


【责任编辑:张慈】

科技赋能医疗新纪元!五部门联推“AI+医疗”实施意见

2030年基层诊疗将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八大场景重塑就医体验。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人工智能+医疗”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该政策以“2027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面普及”为双阶段目标,从基层诊疗到临床专科、从患

银发经济陷阱揭秘:羊奶粉变“神药”、理财稳赚成空、养老分红血本无归

全国养老诈骗案频发,涉案超20亿,近万老人遭殃,全国多地接连曝出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坑老”“骗老”恶性事件,普通羊奶粉被吹嘘成“保健神品”、“理财专家”承诺稳赚不赔却致血本无归、养老机构以高息分红诱骗办卡等骗局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羊奶粉“神化”骗局:虚假宣传成重灾区在湖北武汉,中选亿粮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赠送面条、低价购物”等手段吸引高收入中老年群体,将普通羊奶

打造“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 ,黑龙江克东县整合资源构筑服务基层新阵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克东县委社会工作部强化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服务阵地融合共建新模式,将原有职工驿站与暖新驿站两类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7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综合服务点,日前,已投入运行,24小时对外开放。此次整合建设工作中,克东县采取新建与改

11月起新车上牌免去车管所排队,线上半小时搞定

公安部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通过全链条信息共享、一站式数字化办理,实现群众购车上牌“零跑腿”。这一改革被视为公安交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杆举措,预计每年惠及超1500万车主,节约交通成本超2亿元。全链条数字化:购车、缴税、上牌“一网通办”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介绍,新措施通过“交管12123”A

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1400万人将参与“人口小普查”

以202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通过入户登记与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居住状况的最新变化,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覆盖全国所有抽中

“三亮”引领亮剑民生难题 黑龙江克山县协同发力化解不动产“办证难”

在克山县“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三亮)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县政务服务中心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动产登记窗口与契税窗口协同联动、主动作为,成功破解困扰群众多年的历史遗留房产“办证难”问题,以实际成效擦亮“三亮”品牌,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严查定点药店“阴阳价格”!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10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阴阳价格”行为进行严肃核查处置。这种“阴阳价格”行为指的是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这类行为

学校食堂食材新规出台:双人验货、校长陪餐,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采购验收工作提出明确规范。通过多人联检、源头可溯、透明公开等方式,为校园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指引》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旨在进一步

银发浪潮下的中国守护:14400万老年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床位更加充裕、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文化课程丰富多彩,中国老年人正在享受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介绍了我国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构建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成果。目前我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服务体系升级,养老

首部住房租赁专项法规明日生效!2亿租客迎“权益护城河”

标志着2.1亿城镇租房人口(其中一线城市租房占比超40%)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租房时代,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新阶段。三大核心突破直击行业痛点居住安全硬约束: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

西山区“退休一件事”专窗上线,实现退休业务一站式高效办结

西山区人社局将继续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数字赋能为支撑,进一步拓展“一件事”改革覆盖范围,提升窗口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与人性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踏实、获得感更真切、幸福感更温暖。

鞍山市2025秋季房交会将于9月开幕 多项惠民政策助力安居置业

9月4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鞍山2025秋季房交会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鞍山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房交会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正式公布本届以“好房・悦居未来”为主题的房交会核心信息。本次房交会政策优惠期为9月7日至11月10日,集中展示将于9月19日-21日在高新区万达广场举办。

医保支付大变革!复杂重症诊疗获特殊通道

国家医保新政为疑难重症打开一扇门,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可申请特殊结算,新技术应用不再“望费兴叹”。8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亮点是建立了“特例单议”机制,允许医疗机构对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申请特殊结算,为使用创新药械、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开辟特殊

教育部启动“双千”计划,离校就业小程序上线

聚焦产业前沿的微专业、直达微信的岗位推送、12万个增量岗位开发、7.1万困难毕业生帮扶…教育部系列增量政策让就业路越走越宽。8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微信即可访问。该平台基于教育背景和求职期望,为离校毕业生精准推荐匹配岗位信息,提供“不断线”就业支持。这一举措是教育部近期推出的系列增量就业政策的最新一环。

海城创新"政企研"联动模式 赋能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

辽宁海城市人社局立足局属海纳众创空间平台优势,特邀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省农业农村厅倪红涛副处长为40余家入驻企业及创业团队授课,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实操指导,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速培育“线上纳统企业”,以众创空间“孵化力”激活农产品销售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人社力量。

学前一年保教费全免!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一纸文件,千万家庭的教育账本正在改写,中国学前教育进入免费时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办发〔2025〕27号),正式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项重大惠民政策将于新学期开始时落地实施,惠及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儿童。政策明确,免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的公办园保教

辅助生殖进医保、公积金突破限缴,多孩家庭直接受益!北京发布15项生育支持新政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推出15项具体措施。政策直面低生育率挑战,在医疗、住房、托育、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及允许多子女

每孩每年3600元!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落地

惠及2000多万家庭、中央财政年支出约720亿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正式落地,为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送上“真金白银”的民生大礼包。今日(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现金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这是我国

从能办到好办快办,江西49件“事”高效落地

企业迁入从七八趟到跑一趟,“个转企”老执照秒变新公司,赣鄱大地上的营商环境变革正悄然重塑企业办事体验。前两年办业务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填表、交材料,有时还要去外地取材料,跑个七八趟才办好是常有的事。”瑞昌市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余哲感慨道,“如今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跑一趟就能办好。”他的体验背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