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花电影节获奖名单出炉。李易峰和杨颖分别赢得了最佳男女配角奖,引发网友热议。李雪健、姜文、李保田、陈冲、刘晓庆、巩俐、斯琴高娃等拿过奖的当时可谓无可争议。
而此次的获奖名单让人大跌眼镜,它一定程度颠覆了我们对演技的认知,在网上也遭到了无数网友的吐槽。到底该怪谁呢?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这届百花电影节的“出人意料”。
9月24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正式揭晓。如果不是那一份可谓重磅的获奖名单,不少人都不知道它又颁奖了。在这份获奖名单上,冯绍峰凭《狼图腾》获得影帝,李易峰凭借《老炮儿》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杨颖凭借《寻龙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乍一看这获奖名单,还真以为是哪个粉丝平台投出来的奖项,因为实在是“脑洞大开”。与冯绍峰一同提名影帝的,还有邓超《烈日灼心》、冯小刚《老炮儿》、黄渤《亲爱的》。冯小刚可是凭借《老炮儿》擒得金马影帝,邓超在《烈日灼心》中的表演也为他赢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殊荣,而青岛贵妇黄渤的演技之高超有目共睹。可是在《狼图腾》中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深刻影响的冯绍峰,却一一击败了他们?
李易峰的获奖同样莫名,被提名最佳男配角的还有张译《亲爱的》,段奕宏《烈日灼心》,夏雨《寻龙诀》。段奕宏《烈日灼心》的表演同样赢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威尼斯影帝夏雨在《寻龙诀》中的演出颠覆既往形象、拿捏准确,张译在《亲爱的》中的表演在业界颇受赞赏。但在《老炮儿》中饰演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却连儿化音都说不好的李易峰,偏偏是他拿了奖?
这个获奖名单让人大跌眼镜,它一定程度颠覆了我们对演技的认知,在网上也遭到了无数网友的吐槽。到底该怪谁呢?
我想不应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冯绍峰、李易峰、杨颖头上,他们演技一般/不好是一回事,但这奖是人家送上门来的,也不是偷的抢的,总不能拿奖的时候说我不要,我配不上吧。
首要责任,还是赛制。百花奖的赛制经常变,这一届是这样的:
第一步,选择候选影片10部。
这10部片是由全国100名骨干影院经理组成的初选委员会,从过去两年中符合条件的221部影片中挑选。
第二步,普通观众海选。
各个渠道的纸质投票和网上投票,还有二维码扫码投票,据统计最终有2700万票产生,根据统计结果评选出提名奖5部、单项提名奖各5名。
第三步,颁奖礼现场即兴投票选出获奖者。
最后这个步骤由101个来自全国的幸运观众(因为颁奖典礼在唐山,所以唐山幸运观众25人),在颁奖礼现场操作表决器,瞬间决定人选。
乍一看,赛制非常的刺激、新颖和民主,有专业人士,有普通观众,还有幸运观众。但我们可以说,百花奖这样的赛制,在世界上那么多专业权威的电影节里,也是极少数的奇葩,因为没有哪一个权威的电影奖项,最终奖项的归属是由非专业的幸运观众评选出来的。戛纳威尼斯柏林这种,有专业评委,奥斯卡虽然是非影评人奖项,但它的所有评委都是电影行业的从业人员……

《烈日灼心》中的段奕宏
也就是说,无论评选机制是少数评委还是评审团,电影节最讲究的一个词就是专业,由专业的从业人员选出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具有标杆作用、有创造性、对电影艺术有促进作用的优秀影片和优秀表演者。专业不一定代表大众口味,但它一定代表着先进和未来方向。
百花奖却反其道而行之,它最终结果的出炉,是由101个来自全国的幸运观众来决定的。这101名观众,“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商界代表各占一定比例”,唐山市还占了25个,没有专业评委,也没有行业从业人员。这时,奖项的专业性不仅是大打折扣,简直是消失殆尽了。一些最不可能获奖的人获奖了,也就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了。
这时有人会质疑,1980、1990年代的百花电影节,专业性很强,公信力也高,男演员李雪健、姜文、李保田都拿了奖,女演员陈冲、刘晓庆、巩俐、斯琴高娃等拿奖也无可争议。那时评奖也是靠普通观众啊,怎么现在就不专业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观众变了。1980年代、1990年代,那是全民观影的时代,娱乐活动不多,电影票便宜人人看得起,比如1982年李连杰的《少林寺》票价1毛-3毛,观影人次达5亿人次。当时的百花电影节由《大众电影》杂志主办,《大众电影》顶峰期的发行量高达900万册,而选票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换言之,那个时候的百花电影节评选,观众至少都认真看过电影,观众对电影的评价主要建立在电影本身,并且也受专业电影杂志评价的影响。这时几百万人一起投票,大家都不是愚众,结果的偏差可能是段奕宏赢了张译或者张译赢了段奕宏,而不会是李易峰赢了段奕宏和张译。
时过境迁,现在有多少人还会拿《大众电影》杂志剪选票投票的?而据官方统计,这届百花电影节各个渠道的纸质投票和网上投票,还有二维码扫码投票,最终有2700万票产生。照常理说,如果有一个奖项有2700万人投票,那应该属于全民事件了,应该轰轰烈烈不逊色于2005年超级女声。可事实是,投票悄无声息,笔者在一个文化记者群里问了朋友,竟然无人知晓投票这回事。
有记者道出了真相,这2700万张选票,估计都是各个偶像的粉丝刷出来的。果不其然,到各个小鲜肉的贴吧、官方后援会微博检索,的确有大量关于刷票攻略的帖子。成千上万的粉丝日以继夜地投啊投啊,这2700万张选票就是这么出来的。它们根本无法代表普通民众,能够代表的也仅仅是小鲜肉小花旦粉丝的审美和取向。
一方面,主办方放弃了专业,放弃了对观众的引导,另一方面,普通民众里没有观众,只有粉丝,粉丝的取向主导了一切。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百花电影节出现了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获奖名单。其实,那些名不副实的明星拿到奖项心中估计也很忐忑,因为这个奖项对他们事业发展并无多大效果(反倒可能引起路人的反弹),他们本来就是走的粉丝经济路线,粉丝并不是因为他是否有演技而爱上他,急功近利的资本看重的也是他们的脸蛋、影响力和变现能力,而不是他得了百花奖。
既然这个奖项对于拿奖明星也没那么大帮助,结果是否就不重要了?不,重点不在于李易峰拿奖,而在于李易峰是击败段奕宏、张译和夏雨拿到奖项,这个奖项还是号称“内地最高水平的电影奖项”颁发的。这便意味着专业和文艺也被资本侵蚀,走向对粉丝和偶像的屈从和跪舔。本来百花是百花齐放,而今却成了“摆在电影里的花瓶”。
这就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奖项的问题了。此时,输了的又岂止是段奕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