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碧润生态农场董事长姚锦添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惠州博罗讯 记者申成勇报道] 军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实力的见证。绿营十几年中,他雄心壮志,怀揣一颗忠诚,从军营到地方,从军人到企业家,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以诚信为本、服务百姓、回报社会,他就是广东惠州博罗碧润生态农场董事长姚锦添。
上世纪九十年代,姚锦添在部队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一心想着要回自己的家乡大干一场,退伍返乡后他便开始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下海经商。在创办企业的历程中,姚锦添深刻认识到优秀企业、诚信企业,取决于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取决员工形象,为此,他始终以部队的过硬作风、优良品德、敬业精神影响企业,带动员工。不仅如此,他还为一些退伍军人提供工作岗位,既为政府分忧,也为退伍军人就业解难。

董事长姚锦添(中)、乐游天下董事长陈若梦(左二)、乐游天下总经理钟新华(右一)、惠州天地和蜂业董事长、惠州十大新闻人物罗梦琪(右二)一起合影
姚锦添在工作中不仅保持军人素质过硬的作风,更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服务百姓,回报社会,因为企业车间距离横河镇较近,他们常常无偿给社区帮忙。这就是军人的旋律,这就是军人的本色,作为退伍军人的姚锦添,凭借其军人的素养,在创业的大潮中,谱写了人生华美篇章。日前,本网记者驱车前往惠州博罗罗浮山对姚锦添进行了独家专访。
姚锦添告诉本网记者,18岁那年,其带着青春的梦想踏上了开往他乡的列车,到了一座陌生的小城,穿上绿色军装走进了军营,迈进了人生的第一站。时光如水,转眼间退伍复员了,告别了亲如兄弟的战友,含泪走出了军营,回头看看熟悉的营房,往事历历在目,想起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首歌,心里真是有无数个忘不了啊!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虽然很苦,却练就了我吃苦耐劳、越挫越勇,永不言败的精神和铁一样的意志。也让其懂得了什么叫做军人!什么又是所谓的值得!
姚锦添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
姚锦添告诉本网记者,退役不退色,为家乡经济建设再立新功。退出空军现役后,由惠州市军队转业安置办公室,将其安置在中国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工作,在建行工作期间,曾做过营业网点的业务员、保卫股长、综合部经理(办公室)、个人信贷部业务经理等工作岗位,在建行曾多次获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行员、先进保卫股长等荣誉,曾勇斗抢劫犯,受到媒体(惠州日报)的宣扬,并受到建设银行系统内通报表彰奖励,在建行工作任劳任怨,对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无论走到那里,军人作风不曾改变。
2012年姚锦添辞职回乡当了农民,放弃了城市的繁华生活和体面的工作,重回家乡,年过半百了,才开始自主创业,这样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做法让很多人大感意外,乡亲们不理解他为何放着眼前的清福不享,还要回来“自找苦吃”,面对亲友们的不解和劝告,其没有动摇,他说“我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前半生都在体制内度过,算是一路平顺,这种安逸的生活似乎不是我所要追求的,创业对我来说不是想要挣多少钱,而是对人生价值和荣誉的一种追求,因此,当我儿子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现实的羁绊和顾虑减少了,所以,趁着自己还不算老,就毅然决定在人生另一个领域再打拼一回,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情——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办起了农场,取名为《碧润生态农场》,其是独资经营这个农场的法人,深知选择农业这一行,注定是艰难困苦的,但军旅生活给了他坚强的意志,从转业到地方工作那一刻起,其就认为今后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难倒,其坚定的认为,人生除了生死是大事,其他都是小事,飞行员出身的是经得起生死考验的,生死关都能过得了,还有更大的事吗!

翱翔天际,守护家园(姚锦添部队服役时雄姿)
据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至今姚锦添的生态农场已具规模,目前主要经营项目是种植水果、农产品加工、承接单位或团体活动的餐饮服务,农场性质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产品(水果)销售渠道分四种方式并行,一是游客采摘、二是电商销售,三是市场批发,四是鲜果深加工,高峰期年产值约120万元(低潮时也会亏损),农场基础设施还算比较先进,全场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太阳能杀虫装备,水果深加厂房及流水线生产设备,还建有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农产品展示及销售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产品主要有台湾红心番石榴、满天星百香果、黄金百香果、红水晶火龙果,水果木瓜、特色南瓜等,加工产品主要是饮用酵素(火龙果酵素和百香果酵素),产品都经过国家食品安全检验合格才能销售的,目前,农场水果正在向国家申请无公害食品认证之中。
姚锦添同时告诉本网记者,近年来,随着乡村休闲游和观光农业在全国兴起,其敏感地看到了这一潮流。并果断地再次调整方向,把果园向休闲农场转型,增加种植兼具食用性和观赏性强的品种,养鱼养鸡鸭种蔬菜,增加投资建设果园餐厅、产品展示厅,还配套开展水果深加工,酿造葡萄酒和水果酵素。他还给果园取了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碧润生态农场。
果园定位变了,经营方式也得跟着变。这方面,现代发达的网络科技给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不断地把农场里水果、蔬菜的种植过程和生长状况放上微信朋友圈,向朋友们播报。还利用网络发起号召,多次举办南瓜节、葡萄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采摘水果,体验农耕生活。真正做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紧密融合。
虽然在部队未能实现“将军”梦,但回到地方要用军人意志自主创业,实现一个草根创业老兵不变的“将军”梦。
其不忘初心,拥抱梦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回乡创业至今,总投入资金规模已达500万元,为家乡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是改变家乡面貌,为家乡谋福利,农场建设之初,看到村里600多亩良田,因水渠多年失修,村民争水灌溉经常发生矛盾,他积极向市农业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政府支持解决,三个月就得到政府立项,半年完成水渠的修建;二是,帮助村里修建水泥道路,此项目政府出资80%,村自筹20%,最终完成这一了祖孙后代都得益的民心工程;三是农场建设,不惜成本投入大量资金对农场土地进行改造(改造资金占总投资30%),把这片土地改造成机械化使用程度提高了80%,投入有机肥料达400多吨,对土质进行优化;四是帮助本村完成了百年来最难的一件事——宗祠修建,二十年前姚氏宗祠已破破烂烂,完成宗祠修建,是姚氏后代的最大心原,经过周密策划,历经千辛万苦,筹集款项共60多万元,终于完成了姚氏宗祠修建的一件大事,同时,还投入10多万元把村容村貌换然一新;五是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力费用35万/年左右),带动了村民发展水果种植行业,促进了本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姚坑村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2017年广东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促进会首届退役军人“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中,当选为首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姚锦添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说。
姚锦添履历:
姚锦添,男、1962年3月出生、博罗县人横河镇西群姚坑村人
1978年选入广东省业余滑翔学校任滑翔学员
1980年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飞行预备学院任飞行学员(歼击机飞行专业)
1981年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二飞行学院任飞行学员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十五师四十四团歼击机飞行员
198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空军航空兵第四十一师121团歼击机飞行员,开始担负国土防空作战任务
198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十五师四十五团歼击机飞行员
1988年赴广西前线轮战
199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九师第二十六团飞行中队长、团副参谋长、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4年在执行飞行训练中,机舱调压故障身体受伤(耳膜压伤)而退出空军现役,安全飞行1150小时。
服役期间,从空军飞行学院、空军航空兵作战训练、到国土防空战备值班、跨军区防空大演习(多兵种合练)、等执行各阶段任务中,因能出色完成任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曾受到团、师以上单位多次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