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碧润生态农场董事长姚锦添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惠州博罗讯 记者申成勇报道] 复转军人是经过部队培养和锻炼的军事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大局意识、顽强的战斗作风、严格的纪律观念、鲜明的协作精神,是十分难得的宝贵人力资源。特别是对于人力资源不足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面对人力资源外流、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的现状,保留、引导和用好复转军人这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尤为重要。

军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实力的见证。绿营十几年,他雄心壮志,怀揣一颗忠诚,从军营到地方,从军人到普通的社会成员,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以诚信为本,服务百姓,回报社会,他就是博罗县横河镇西群村转业军人姚锦添。

碧润生态农场百香果片区
姚锦添,在年近五旬时放弃城里安稳的工作,为追求人生梦想而返乡创业。他不惧挫折创新谋变,依靠农业科技和网络技术,成功把200亩旱地建成了百果飘香的休闲农场。近日,本网记者驱车前往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的碧润生态农场独家专访了董事长姚锦添。

碧润生态农场番石榴片区
姚锦添告诉本网记者,其少年时期受哥哥影响,梦想长大后去开飞机。果然梦想成真,1978年适逢空军招收飞行学员,16岁的他毅然报名应征,经层层体检考核,终被选入空军飞行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学员,从此远离家乡,历经千辛万苦,成为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部队历练10多年后,姚锦添转业回到了惠州,分配在一国有银行工作,在银行业又干了近20年。
年近五旬时,眼看离退休清闲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那颗本来平静的心反而躁动起来。2012年提前离职,回到村里承包果园,当起了农夫。

碧润生态农场火龙果片区
姚锦添心底一直埋藏着一个创业梦,前半生都在体制内度过,算是一路平顺,但他内心其实并不满足那种安逸的生活。等到前半生快走完,子女也长大了,现实的羁绊和顾虑减少,这个梦想终于萌发,他决心趁着还不算老,在人生另一个领域再打拼一回。
据记者了解,姚锦添虽然是在农村出生的,但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农村,之后长期在部队和城市生活。对于农业生产的经验,只有小时候帮父母打下手干农活的记忆。在部队磨炼过多年的他,当然不会被这点困难阻挡。凭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数年后他就成为种果能手,被评为市农村实用人才高级技师。

果园此前种的是柑橘,姚锦添通过对橘树加强管理,接手第一年就取得了丰收。可初尝喜悦还没多久,坏事就来了:果园出现了黄龙病,这种病号称柑橘“癌症”,橘树一旦染病无药可治。这时姚锦添真正感受到了自主创业的压力。怎么办呢?遭受打击的他不愿认输,几番痛苦权衡之后,打算更换品种从头再来。

姚锦添董事长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
在创办企业的历程中,姚锦添深刻认识到优秀企业、诚信企业,取决于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取决员工形象,为此,他始终以部队的过硬作风、优良品德、敬业精神影响企业,带动员工。不仅如此,他还为一些乡亲乡邻提供工作岗位,既为政府分忧,也为退伍军人就业解难。

姚锦添部队服役时英姿
姚锦添告诉本网记者,其投入平生积蓄彻底改造果园,请挖掘机将山地推平整,修建水渠解决灌溉难题,并持续进行土壤改良。随后专程远赴广西考察葡萄种植技术,又找博罗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场一名老师傅求教,最终从葡萄种植打开了突破口。
此后,其深刻认识到科学种果的重要性,更紧密地与省农科院、肥料生产商,以及果苗培育机构等相关专家紧密联系,争取他们的技术支持。他自己也不断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或者购买书本来学习,后来陆续增加试种的多个品种都顺利投产。

姚锦添与妻子谢爱群一起合影
经过多年建设,姚锦添的果园逐渐变得像一个精致的农科示范园: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测土施肥、太阳能杀虫灯等一应俱全。在农场中心还架设了一排音箱,播放着柔和欢快的音乐。
种果技术和经验丰富起来的姚锦添,对水果行情的变化应对也日益从容。他把200亩果园分割成许多片,由开始的单一品种变身为百果园。百香果、水果木瓜、贝贝南瓜、无花果、紫心火龙果、珍珠番石榴……他选择的都是特色水果,并且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调整品种和种植规模。

姚锦添同时告诉本网记者,随着乡村休闲游和观光农业在全国兴起,其敏感地看到了这一潮流。并果断地再次调整方向,把果园向休闲农场转型,增加种植兼具食用性和观赏性强的品种,养鱼养鸡鸭种蔬菜,增加投资建设果园餐厅、产品展示厅,还配套开展水果深加工,酿造葡萄酒和水果酵素。同时还给果园取了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碧润生态农场。
果园定位变了,经营方式也得跟着变。这方面,现代发达的网络科技给了其很大的便利。他不断地把农场里水果、蔬菜的种植过程和生长状况放上微信朋友圈,向朋友们播报。还利用网络发起号召,多次举办南瓜节、葡萄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采摘水果,体验农耕生活。

复转军人号令意识强,便于集中组织和发挥群体攻坚作用,只要帮助他们把创业技能和创业资金问题解决好,就能使他们把在部队的“战斗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产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以创新发展的大视野、同频共振的大思维、军民融合的大思路、互惠双赢的大举措,做好双拥工作,服务强军目标,促进经济建设,既是责任担当,也是神圣使命。姚锦添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