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林鸣:筑梦伶仃洋

——专访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珠海讯 特派记者申成勇报道】10月23日的伶仃洋上,从太平洋上灌入人工岛的海风,拍散不了建设者的自豪、喜悦。历时9年,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而建造这座大桥的工程师就是林鸣。

11.jpg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

而在此之前,谁能想到,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会诞生在中国的东南一角?项目中,海上人工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整个工程中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其中,6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近日,本网记者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周之际前往珠海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进行了独家专访。

12.jpg

林鸣告诉本网记者,2005年的时候,港珠澳大桥计划刚刚提出,面对浩大的工程以及资金的短缺,再加上技术的不成熟,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的一个高度。光是建立一个长5664米的外海沉管隧道,就已经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了,因此前来招标的公司都望而止步。

700.jpg

港珠澳大桥雄姿

面对这样一个难题,其决定试一试,毫无头绪的林鸣决定先去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尽管当时只有两条超过3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但是,当时韩国在安装的时候全靠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

80.jpg

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

林鸣告诉本网记者,其带队前往韩国提出要看看巨加跨海大桥时却被拒绝了。于是其决定找当时为韩国安装的荷兰公司进行合作,谁知,荷兰竟然开出了15亿人民币的咨询费,面对荷兰的挑衅,其再次表示,希望荷兰可以支持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样遭到了拒绝。

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林鸣与其他工程师商议,开始自己研发,需要将33节,每节重8万吨,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经过了4天的努力,终于将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安装成功了,然而面对严酷的外海环境与地理条件,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已。

900.jpg

林鸣告诉本网记者,其很清楚,每一天都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天可能就是最后一天,所以每次准备离开其都会回头看看自己住过的屋子。终于在安装到第15个的时候,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如约而至,碰到了最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都被海浪推倒在沉管顶上。尽管如此,工人还是护送沉管回到了屋内。命是捡回来了,可E15的安装计划却就此搁浅。

89.jpg

刚刚过完年,团队再一次的出发,每天用身体去扛,用时间去熬,10年以来,其与团队并没有好好的休息,除了身体的劳累还有心里的苦,其的身体发来警告,10年的时间瘦了40斤。

直到2017年,最后一根沉管顺利安装完成后,林鸣和他的团队笑了,大声的笑了,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为这项伟大的工程欢呼喝彩,而林鸣却在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相差16公分,世界再次欢呼起来,可是林鸣却将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对接。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缩小了几十倍的差距!

09.jpg

2017年在建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林鸣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其经常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团队讲:“我们是‘走钢丝’的人,而且我们走的是世界最长、难度最大的‘钢丝’,项目前后无数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现纰漏;项目有上千个岗位,每一个人都不能懈怠。”其最初在建设人工岛钢圆筒振沉时提出的“每一个都是第一个”口号,已演变成基槽开挖的“每一斗都是第一斗”,沉管安装的“每一节都是第一节”……全项目都唱响了“一字歌”。

在岛隧工程建设过程中,其一直倡导岛隧的“工匠精神”,提倡哪怕是拧一颗螺丝也要拧得最牢,扫一片地也要扫得最干净,提倡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其曾给项目管理人员介绍了一个检查设备的“绝招”:用手去摸。“一个满是灰尘和油污的设备,维护日志写得再好也是假的。”

在林鸣的感召下,在岛隧工程的每块工地上,整整齐齐的场地、干干净净的设备、统一规范的着装,展示出一支建筑铁军的精气神。这支队伍成功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工程难题,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刷新着世界工程记录。同时,自项目开工以来,这支队伍中的16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了国家级荣誉,工人管延安以“上个螺丝都要检查三遍”的精神成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被誉为“大国工匠”。

2015年5月,林鸣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领到劳模奖章后,林鸣把它挂在了港珠澳大桥模型上,敬重地说:“这座大桥上的建设者们都是劳模,我们是一支铁打的团队。”

同时向他迎面而来的是“最美工程”、“最美隧道”的标语。但在林鸣看来,高品质的工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林鸣简介:

男,汉族,江苏兴化人,1957年10月出生,1981年5月入党。

中国交建总工程师,自2010年12月起,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伶仃洋,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高峰的创新之路。2015年4月28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 4月21日荣获“2014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2018年4月,获得2018年“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刘思志】

科技赋能医疗新纪元!五部门联推“AI+医疗”实施意见

2030年基层诊疗将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八大场景重塑就医体验。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人工智能+医疗”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该政策以“2027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面普及”为双阶段目标,从基层诊疗到临床专科、从患

银发经济陷阱揭秘:羊奶粉变“神药”、理财稳赚成空、养老分红血本无归

全国养老诈骗案频发,涉案超20亿,近万老人遭殃,全国多地接连曝出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坑老”“骗老”恶性事件,普通羊奶粉被吹嘘成“保健神品”、“理财专家”承诺稳赚不赔却致血本无归、养老机构以高息分红诱骗办卡等骗局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羊奶粉“神化”骗局:虚假宣传成重灾区在湖北武汉,中选亿粮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赠送面条、低价购物”等手段吸引高收入中老年群体,将普通羊奶

打造“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 ,黑龙江克东县整合资源构筑服务基层新阵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克东县委社会工作部强化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服务阵地融合共建新模式,将原有职工驿站与暖新驿站两类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7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综合服务点,日前,已投入运行,24小时对外开放。此次整合建设工作中,克东县采取新建与改

11月起新车上牌免去车管所排队,线上半小时搞定

公安部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通过全链条信息共享、一站式数字化办理,实现群众购车上牌“零跑腿”。这一改革被视为公安交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杆举措,预计每年惠及超1500万车主,节约交通成本超2亿元。全链条数字化:购车、缴税、上牌“一网通办”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介绍,新措施通过“交管12123”A

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1400万人将参与“人口小普查”

以202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通过入户登记与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居住状况的最新变化,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覆盖全国所有抽中

“三亮”引领亮剑民生难题 黑龙江克山县协同发力化解不动产“办证难”

在克山县“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三亮)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县政务服务中心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动产登记窗口与契税窗口协同联动、主动作为,成功破解困扰群众多年的历史遗留房产“办证难”问题,以实际成效擦亮“三亮”品牌,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严查定点药店“阴阳价格”!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10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阴阳价格”行为进行严肃核查处置。这种“阴阳价格”行为指的是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这类行为

学校食堂食材新规出台:双人验货、校长陪餐,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采购验收工作提出明确规范。通过多人联检、源头可溯、透明公开等方式,为校园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指引》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旨在进一步

银发浪潮下的中国守护:14400万老年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床位更加充裕、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文化课程丰富多彩,中国老年人正在享受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介绍了我国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构建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成果。目前我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服务体系升级,养老

首部住房租赁专项法规明日生效!2亿租客迎“权益护城河”

标志着2.1亿城镇租房人口(其中一线城市租房占比超40%)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租房时代,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新阶段。三大核心突破直击行业痛点居住安全硬约束: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

西山区“退休一件事”专窗上线,实现退休业务一站式高效办结

西山区人社局将继续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数字赋能为支撑,进一步拓展“一件事”改革覆盖范围,提升窗口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与人性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踏实、获得感更真切、幸福感更温暖。

鞍山市2025秋季房交会将于9月开幕 多项惠民政策助力安居置业

9月4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鞍山2025秋季房交会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鞍山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房交会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正式公布本届以“好房・悦居未来”为主题的房交会核心信息。本次房交会政策优惠期为9月7日至11月10日,集中展示将于9月19日-21日在高新区万达广场举办。

医保支付大变革!复杂重症诊疗获特殊通道

国家医保新政为疑难重症打开一扇门,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可申请特殊结算,新技术应用不再“望费兴叹”。8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亮点是建立了“特例单议”机制,允许医疗机构对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申请特殊结算,为使用创新药械、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开辟特殊

教育部启动“双千”计划,离校就业小程序上线

聚焦产业前沿的微专业、直达微信的岗位推送、12万个增量岗位开发、7.1万困难毕业生帮扶…教育部系列增量政策让就业路越走越宽。8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微信即可访问。该平台基于教育背景和求职期望,为离校毕业生精准推荐匹配岗位信息,提供“不断线”就业支持。这一举措是教育部近期推出的系列增量就业政策的最新一环。

海城创新"政企研"联动模式 赋能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

辽宁海城市人社局立足局属海纳众创空间平台优势,特邀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省农业农村厅倪红涛副处长为40余家入驻企业及创业团队授课,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实操指导,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速培育“线上纳统企业”,以众创空间“孵化力”激活农产品销售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人社力量。

学前一年保教费全免!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一纸文件,千万家庭的教育账本正在改写,中国学前教育进入免费时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办发〔2025〕27号),正式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项重大惠民政策将于新学期开始时落地实施,惠及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儿童。政策明确,免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的公办园保教

辅助生殖进医保、公积金突破限缴,多孩家庭直接受益!北京发布15项生育支持新政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推出15项具体措施。政策直面低生育率挑战,在医疗、住房、托育、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及允许多子女

每孩每年3600元!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落地

惠及2000多万家庭、中央财政年支出约720亿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正式落地,为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送上“真金白银”的民生大礼包。今日(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现金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这是我国

从能办到好办快办,江西49件“事”高效落地

企业迁入从七八趟到跑一趟,“个转企”老执照秒变新公司,赣鄱大地上的营商环境变革正悄然重塑企业办事体验。前两年办业务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填表、交材料,有时还要去外地取材料,跑个七八趟才办好是常有的事。”瑞昌市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余哲感慨道,“如今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跑一趟就能办好。”他的体验背后,

海南“一件事”改革跑出自贸港加速度

集成办理460万件,31项国家任务落地,特色场景领全国之先。中午12点半,儋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依然忙碌。前来办理护照换发的林女士感慨:“以前请假办事特别麻烦,现在可以预约午休时间,太方便了!”在她身后,税务、企业登记等窗口工作人员正为提前预约的市民办理业务。这是儋州推行“预约办+延时办”服务后的常态场景,也是海南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缩影。自“高效办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