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作品讴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辉煌,诠释时代精神,描绘伟大而美好的中国梦,用时代的经线和民族的纬线编织成民族复兴的画卷,表达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的澎湃心声——

刘宇一,一个熟悉的名字。
1979年他的大型油画《良宵》就震动了中国美术界。当时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界、艺术界、思想界、科学界都面临着重大问题需要拨乱反正。《良宵》的展出引得人们争相传看,惊艳者有,称赞者多;疑惑者有,批评者也多。而后他把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搬上了画面,先后创作了《良辰》、《女娲之歌》、《瑶池会仙图》、《伟业千秋》、《光华万代》等一系列大题材、大场面、大人物的巨幅油画。

刘宇一,一个陌生的名字。
20年后的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良宵》,被它震撼,与父亲商量拿出家中积蓄(在当年也算是不小的支出)收藏了《良宵》、《良辰》缩小的金箔画。拿到画后细细品味,画面内容是共和国的第一个中秋月夜,中南海的庭院里宫灯高挂,喜气洋洋。老一辈领导人与民主党派代表、各界各民族爱国人士、开国将领100多人欢聚中南海。每个人的肖像栩栩如生,还能辨识出真实生活中的原型。画面远处是北海的白塔,夜空中圆月洁白如玉犹如天上宫阙;眼前的人们赏月品茗,手谈对弈,吟诗作画,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和谐的政治氛围。一直期望能够拜望刘老,看他作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如此立意、如此胸怀?


刘宇一,一个可爱的名字。
2018年11月,有朋友相约,说去一个画家那里坐坐。没问去哪个画家那里,只是觉得与朋友好久未见了,应该见个面,便欣然前往,按导航到香山附近的一个小院。复兴之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刘总引导下进屋,发现走廊两边都是油画,有风光、人物,尤其人物惟妙惟肖,能一眼分辨出是哪位名人,哪位领导人。没想太多,也就没停下来看作者,只是很是诧异,觉得这位画家不简单。与朋友相聚自是幸事,闲聊间随手拿起桌上的画册——“深圳大学刘宇一艺术院成立纪念册”,“咦,难道今天要见刘宇一?”正疑惑呢一个声音洪亮从门外传来,抬头向门口看去,一个老人步履矫健,带着风进了屋。“刘老来了!”刘总说,随着穿着花衬衫花毛衣的老人进屋刘总把我们一一介绍给老人。我翻开画册对比确认,是刘宇一!
刘老坐下跟我们聊了起来,告诉我们他已经78岁了,刚与夫人庆祝完金婚。并得意的说:“这在艺术界鲜见吧!”细想确是,媒体报道艺术界离婚结婚的事比较多。一说起夫人,刘老又跟我们讲了个故事,1993年,他的《良宵》在香港拍卖行的拍卖会上被港商曾宪梓以836万港元竞得,创当时中国油画得最高记录,也赢得了众多粉丝。有粉丝找到他们住的地方,他夫人开门迎客,却被问“你爸爸在不?”让纤秀的舞蹈艺术家、当时已是35岁的孩子妈十分尴尬。说到这里刘老却开心的笑了。



刘宇一,一个有责任的名字。
刘老说他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追随者,创作的作品以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为题材。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刘老说:曾经一位老兵跟我讲过一段故事,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南京大屠杀时,因为没有人领导、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安抚,老百姓处在极度的恐惧之中各自逃命,有被日军屠杀身亡的也有被逃亡之中拥挤践踏身亡的,当时尸体堆积如山把城门都堵上了,老兵是翻过尸山爬出城门的。逃到江边,只有唯一的一条破船,船上挤满了人,没挤上船的,扒着船凫水过江,船舷上扒满了手。12月的江水刺骨,水里的人忍不了寒冷要上船,可船已经超负荷了,再多一分重量船就面临沉船。为了能有活着的人,有人说‘砍’,老百姓用刀砍向了自己的同胞,砍下了扒在船舷的手。用别人的死换取自己的生,那是一种无奈、一种揪心的痛!老兵虽然没有动手却让他一辈子负罪。刘老说所以我们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共产党给人民指明了道路,领导着劳苦大众走向光明。


刘宇一,一个不断创新的名字。
《良宵》、《良辰》、《开国盛典》《伟业千秋》⋯⋯等史诗性巨幅油画被珍藏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全国政协礼堂、中央统战部大楼、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和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家殿堂并在重要位置陈列。刘老说每幅画的创作都有着不同的创作历程和故事,尤其画面中人物的确定,涉及国家政治导向,曾与李瑞环主席探讨确定画面人物。这些人物(特别是林彪人物的确定)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符合时代需求;既要考虑每个人的位置还要根据人物身份表现人物的表情。
《良宵》从1977年到1993年的十几年里,被反复画了三次。第一稿是长6米,高2米;第二稿是为了符合刁难者所谓的“送展规格”而重画的长2米,高1米的一幅,已被私人收藏;第三稿长12米26,高3米6,于1993年创作完成,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伟业千秋》是在《良宵》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之后应大会堂之要求,特意创作而成的。
百米油画长卷《奥林匹克颂》表现了人类千年来的体育活动,囊括了奥运会28个项目,从1886年的首届的希腊奥运会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2000名世界著名的体育人物,在纷繁有序地创造着奥运奇迹。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震撼之余,亲自为这幅112米的长卷题了词。
从《良宵》到《奥林匹克颂》,从100多个人物到2000多个人物,刘宇一在画作中驾驭众多人物的能力是有口皆碑的。刘宇一说,人物画比风景画更能传达强烈的情感,“用最基础的肖像画模式,即略去任何背景,以最简单的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最传神的造型”(Joe C.Sun)




刘宇一,一个正能量的名字。
刘老说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艺术工作者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责任感。记得去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决赛中,17岁的日本小将平野美宇以11-9、11-8、11-7的比分直落三局战胜排名世界第五的中国选手陈梦夺得冠军,成为1996年小山智丽以来第三位在亚乒赛上夺冠的日本选手。据了解平野美宇的动力来自于其母亲的一句话:“一定要打败中国人”。在众多赛事中二十多年乒乓球奖牌一直都是中国人的。这个事件作为中国人要敲响警钟,我们的教育、宣传都不容忽视,中国的崛起与青春紧密相连,好的作品会影响年青人,会左右他人生的独特选择。
伟大源于细小。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画笔画人民群众需要和喜爱的作品,应该画积极向上提升正能量的内容的作品。
作品是艺术家最好的自传。在刘宇一的工作室里5米高,300多米长的巨作正在创作中⋯⋯已是78岁高龄的刘老又有新的想法,挑战自我,创作更加有意义的巨作。
刘宇一,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他代表一个艺术家的文学艺术素养,拥有超强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是“中国油画”的开创,融入国画的意境、年画的色彩、油画的呈现形式!他是对待生活、命运的一以贯之的淡定严谨、责任担当;他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他描绘了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的青春,一辈人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美好图景,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刘宇一,他用作品讴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辉煌,诠释时代精神,描绘伟大而美好的中国梦,用时代的经线和民族的纬线编织成民族复兴的画卷,表达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的澎湃心声。他是“共和国首席画师”、“热爱和尊重人民的艺术家”!



作者简介:
姚咏梅,号素心,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记者部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首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优雅Space联合创始人。
近20年的新闻媒体工作经历养成了用独特的视角捕捉新闻,通过对于光远、成思危、吴敬琏、林毅夫、樊纲、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等等专家、学者的访谈培养了积极、热情、轻易不言输的个性。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她的座右铭!做知性优雅女人、做最好的自己是她的追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是她的行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