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刚敲过,人们为各样的梦想迅速投入了巨大热情!
在这个冷冬,北京金台路报社的西大门,顾不上进入大院,他与朋友匆匆聊着工作。看到年轻人忙碌的身影,他不禁自问:东方人谋生方式发生了啥变化?
“世嘉,无论家里的‘亚历山大’,还是工作上的挚爱有加,你要心静如水啊!”嘴里蹦出这几句送给朋友的话,与其说他在安慰人不如说在激励自己。他知道这个加速旋转的世界,人人内心深处隐藏的那颗焦躁之心!
张汉信是内蒙古北方山区里的孩子,来到首都北漂纯属偶然。
他望着上空“大舌头”那赫然的乳白建筑,头上是难得的晴空万里,早晨的楼群中透露着四射的红光,阳光又打在他的脸上!

从捡羊粪蛋的工人身上看到工商业的艰辛
刚毕业的时候,张汉信分配在贡格尔草原一家畜产公司,看到工人们整天陪在钢铁车床的流水线旁,从羊毛羊绒里检出大量的羊粪蛋蛋,才知道工作的艰辛和经营者的不易。干了几个月的挡车工,又搞成本核算,再到营销各工种的历练,他渐渐知道了什么是市场经济。
数千年来,大草原的农牧民一直在放牧与农活中摸索,突然山窝窝里出现了一座洗毛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好像老天爷发出的怜悯心肠,地上困苦流离的农牧民纷纷挖门盗洞找关系,也要把自己的儿女送进去。至于坐办公室,出差搞营销,那更是刚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才有的好运!
“忘记了自己那时啥样子,只觉得三十年前的世界热气腾腾,一切都充满了朝气:看到一幅彩画,就写一篇热情似火的赞美诗;听到一句哲言就心潮澎湃,以为把握住了绝对真理。早晨太阳从山中升起,车间里的人情绪高涨,一个偶然的原因又沮丧起来。成熟好象是别人的,我总是在自己的感情里兜圈子”。
那时工人和干部的区别是很大的。但在张汉信眼里,车间里带着白色口罩大家都一样!但是一旦工作出差了,那就惹来许多羡慕的眼光!
有一次,张汉信坐着东风141卡车往北京清河送羊绒,走到著名的茅荆坝盘山道上,141在沙石路上像牛一样哼着缓慢爬坡。司机杨老七说:“小张,快拿上一根铁棍从车门出去,到车上挥舞几下。”他当时不理解,一手拿棍一手推开了车门,“我的妈呀,这山怎么这么大啊,稍不小心就会掉进右侧万丈深渊!”原来,在这条茂密的盘山道上,经常有盗车贼飞上车斩断钢丝绳,只要推下山一包羊绒,公司的损失就是百万啊!
当时,张汉信表演完一番回到驾驶室里,还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很长时间,看见了山坡下的一群耕牛才平息下来,因为他在放学后常常放牛。这次他看一眼四十多岁司机那苍老的容颜,不禁悲从心生。出差回家的晚上,他在日记中写了一手打油诗《耕牛》:
一茬茬庄稼成熟/一层层老毛脱去/黄牛的大角又多了一层年轮/牛只记住辛劳岁月/人只记住囤满仓溢/生来是活的机器/把节节干草加工成力气/有谁可怜过它临死时的眼泪?/血与肉全被主人瓜分。
回忆艰苦的奋斗历程,他念念不忘成长中追求的墓志铭:“人情练达,事理圆融;内圣外王,天人合宜”。可惜,他的这个境界自己总也认为没有出现,这令他好不烦恼!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张汉信从企业下岗进入一家报社工作,谈不上热爱,但宽松的环境和同龄人朝气蓬勃的热情,激励着他每天的采访工作。
本来专业是工商企业管理,谋生的路上不知不觉半路当了记者。一路上磕磕绊绊,码了百万字的新闻方块字后,写作功底渐趋成熟。
但人到中年,他又突然发现人们的阅读习惯悄然大变:人人都是自媒体,新闻获取的方式早变为零成本了!
当大潮退去,浮华散尽,裸露的石头历历在目。
坚守媒体道义及时为纳税人发声
伴随着国家分税制改革,《纳税人报》1995年在内蒙古应运而生。2000年获得全国刊号,经历了24个年头的艰苦创业,报社不断探索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的新路。1997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第一届“纳税人高层论坛”上说:《纳税人报》是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创举!
税收是现代文明的对价!马克思说,税收是“维系一个民族命运的大血脉”!纳税人是在国家税法中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实际上,每个自然人都是纳税人。因为“只有死亡与纳税是不可避免的”。
初入媒体,张汉信知道媒体乃社会公器,从记者开始干起,后到采编部主任,再到主编,其中有几年还负责广告部的工作,酸甜苦辣从中得到的历练难以尽数。
那还是1999年5月,张汉信在大草原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当编辑。数遍了记者们的稿件总也不够,右下角显眼位置缺了一个豆腐块文章。他就找人寻找新闻线索,忽听昨晚刚刚成立不久的蒙牛公司广告牌被人砸了,他立刻写了一篇讽刺短文《砸牌不如摊牌》,后被《蒙牛内幕》一书收录。
“蒙牛的广告牌被人砸了!这头自称‘创内蒙古第二乳业品牌’的小牛刚出世不久,就以一步到位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初具竞争力。设计新颖别致的广告牌也气度不凡,在去往伊利集团的那条路上列满了鲜艳的牌子。可是,这些广告牌在一个漆黑的午夜被人砸了。不知蒙牛的牛角伤及了什么,或许是呼和浩特陈旧的街道,突然出现这些鲜艳的牌子太扎眼,也许是此地独有的沙尘暴拥有了精确的激光制导,击碎了这些小广告牌…总之,这事不是北约集团干的,在再黑暗的午夜也犯不上跟这样的靶标较劲……”
当年正遇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作者将远方的事实与身边的新闻对比写出,使文章更显有趣儿。没想到,文章一登载在《纳税人报》上,迅速引起了牛根生的注意,他派秘书专车来找笔名“墨影”的记者,与他畅谈了一个上午。在一个黑暗的二层居民楼里,牛根生借了别人的几间房屋来办公,从自己17岁到42岁的创业故事倾囊相授。从此,张汉信与牛根生成了好朋友。此后数年蒙牛开始了火箭般的崛起速度,在头三年每年的蒙牛股东年会上,主持人都首先声明感谢纳税人报。
虽然记者用事实说话,不持立场,但新闻人总有自己的心肠。这件事让张汉信印象十分深刻,他开始研究公司法和各种财经知识。纳税人第一次不再是以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以一个企业的成长故事,让他的认识不断加深。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真实与道义的持守比金钱还宝贵。张汉信及时为蒙牛和不倒公等无数中小企业发声,人称媒体人里的“及时雨”。

此后,张汉信更多地直接撰写关于纳税人事业的文章,特别是关于纳税人协会的文章。在我国,最早成立省一级纳税人协会是1996年8月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纳税人协会。从那时起到现在,各省市成立的纳税人协会如雨后春笋,类似的社团、民间组织约有300多家。
大量关于纳税人的文章,张汉信系统的观点堪称新鲜:“公民每个人的智慧、财产、劳动,总是以直接缴税或通过消费间接缴税等形式,收入国库或地方财政成为共和国大厦的‘国基’。也就是说,‘国基’来源并维系于广大纳税人凝结的‘税基’。所以国家公职人员又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但近年来纳税人意识在普遍觉醒,只讲纳税人义务不讲纳税人权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渐渐成为社会焦点。中国迎来了‘税感’时代!‘税感’就是人们对税收的敏感越来越强。‘税感’时代倒逼税收改革进入‘税改’时代!”
随着对纳税人认识的不断加深,张汉信认为《纳税人报》是“中国传媒界不可多得的独角兽品牌!”但近十多年来融媒体背景下,纸媒可谓哀鸿遍野,生存者寥寥。在有气无力中,报社领导每次谈到融资都这样说:“定了!本周内解决资金问题。”但这样的话语几乎有十多年,千篇一律的重复立刻在屋里员工心中产生疑问,这疑问在每一张脸上迅速移动放大。
“当一个人陷入悲惨时,通常也不会放过他人。”大家几乎忘记来互相安慰各自内心的绝望!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环境下,纸媒在迅速萎缩消亡。但张汉信还在坚守一个信念:一旦我们像老人一样故去,我们的报纸和平台还在替我们说话!
写企业就要与企业家同频共振
从工厂到各种文化公司的工作经历,又换位成媒体人后,张汉信能够切身为经营者着想,“替纳税人说话,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深入心腹。所以,他给新时期报纸的定位是:纳税人报是国民情感的表达者,关注纳税人报就是关注你自己!
他的许多策划方案既为企业解忧,也为企业家扬名。他最近更是十分满足地说:“时代变了,知识爆炸海量信息时代,形式往往沉淀于内容,要用艺术化的方式,策划并助推身边品牌的真实崛起。”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坐标系,你将迷失在这个最好的时代!
他告诫企业家需保持定力,选择虽然是多样性的,但价值永远不会被丢失。
做品牌,其实就是做社交。地球村里,社交当然可以跨越国界。

“提起赵章光,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说到世界65个国家的数千万消费者也对这个品牌耳熟能详,最近又获得了美国权威机构颁发的市场认证,很多人就不知情了。赵章光成功开辟了中国毛发行业的新纪元,他开拓市场的成功经验是解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经典范例,他的创新发明提升了民族医药价值在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位75岁的老人,从文革到改革,从赤脚医生到无数专利的发明家,至今仍管理着几万人的企业再次跨国发展。他45年的发展历程似乎要告诉世界:年轻的企业固然有生命力,但民营企业中也有长寿冠军,章光101还在健康地发展着!”
2018年采访章光101企业创始人赵章光时,张汉信理解了一个大健康企业走进美国的雄心,也体谅到文化差异导致的社交成本。他撰写《解决“头顶”大事的跨国品牌》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安全》杂志上。
地球村里,环保几乎没有国界。

(张汉信与新疆野马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志峰在其油画前合影)
“秦王的气最霸,汉武的心真大,恨不能汗血宝马雄跨,寰宇在握,一统天下…’,这首英雄之歌,是野马灭绝百年回归故里重生之歌,是一位被尊称为“野马王”的人生之歌。他就是新疆野马国际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陈志峰。陈志峰给野马最简单直白的定义是:没有笼头!‘野马国际集团起名的时候,是从我的性格入手的。野马没有笼头,最奔放、最潇洒,象征我的企业没有限量。大草原自由奔放,在国际化的边境贸易中任我驰骋。’创业当初,当兵三年退伍后几经折腾,他从朋友借款3万元起家,在阿拉泰开一家服装店起名叫“野马商场”。涉足商海不久,他进军刚刚开放的中亚市场。但第一次跨国生意泡汤了,倾家荡产的陈志峰非常沮丧,回家过年时落魄得像个流浪汉。但大年一过,他带上筹措的8万元货款,只身再闯东哈。正是这种精神,让今天的野马集团发展成新疆的‘外贸王’,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百强之一。
但如今,陈志峰已经与野马企业经营脱缰了,而是专心自己热爱的文化产业,专注野马保护。‘我是想通过摄影,通过网络,让野马的事情走到更多人心里。教育我们的青少年,野马的命运就是中国人的命运,中国人今天回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己的道路,如同野马回到卡拉麦里一样。’”
张汉信在纳税人报记者、编辑、执行总编等工作岗位上,先后以“墨影”“耶路达”等笔名,撰写非虚构类作品百余万字。其中,人物特写《陈志峰:谱写野马之歌的人!》,如同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胡马》,被同行们称为“以马写人”最成功的佳作。
地球村里,文化是沟通一切的桥梁。
张汉信关注熙熙攘攘人流中每一颗灵魂的悸动,他认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因为天亮了、光彩将代替黑暗!”
一旦进入一个他认为重大的新题材,他就会深度开掘持续关注。关于新疆普氏野马的报告文学《在人类共同梦想里奏响的一曲野马“和”声》,洋洋万言意犹未尽,曾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网络转载。在野马系列的纪实文学里,张汉信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品牌如何商业化发展的现实逻辑。
当该文发表在国内最大的文学网站“银河悦读中文网”,获得好评如潮。网站里叫“青梅煮酒”的文学教授这样评论:“…这是一个感人的中国故事,为拯救即将消失的野马,几代中国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乃至宝贵的生命。这是一部关于野马拯救的发展史。这是一篇经典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者用各种文学写作手法,不仅讲述了野马在中国的保护繁殖等工作,肯定野马自由、奔放、勇猛的习性,更赞美由此形成的大西北高原的野马精神。作者笔下,野马不仅是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积极务实精神的缩影,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好文!点赞!闪星!”
由于张汉信大量品牌故事的文学性,他被聘请为银河悦读中文网的“驻站作家”!年前,他还被家乡赤峰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百柳》刊登在封二人物上。
近年来人们发现,张汉信时而辛辣、时而委婉、时而抨击、时而激越的财经新闻,文笔不知不觉悄悄转变为艺术化、泛文化的风格!
他这样解释此种转变:“企业家都知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但商业也可以故事化呈现。企业家们灵性的平台,会托举自己的品牌在梦想之路上做更远的攀爬!”
文化文化,重在消化。张汉信的杂文《从百草羊的“倒嚼”看文化的兴衰》有这么一段话:“倒嚼儿,又名反刍,白天百草羊漫天奔波吃草,晚上再疲劳也要连夜加工,把一天吃的草纤维倒嚼加工成羊奶,形成骨头和鲜肉。当代‘速度’文化缺乏的正是这种细致的消化和吸收,缺乏羊不断反刍的耐功。”
对于企业家故事,非虚构艺术创作,他保持记者的严谨与敏锐。观点很难做到与人没有歧见,倒是胆识需要与企业家们同步,没有这种共鸣和温柔的体贴,你怎么讲好每一个各具特色的品牌故事?
企业文化步入灵魂深度建构时代
一切均在消失,唯有文化在悄悄地积淀!
当今的企业文化,进入了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是发布一两条消息和广告,而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价值链,从文化的独特禀赋上系统地建构自己的企业形象。
张汉信认为,文化是人类灵魂深处呼出的自由气息,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地凝结为一定圈子的生活共识,继而沉淀为文字的、图画的、建筑的、服饰的、习惯的多元外存形式。文化的冲突是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化的选择是随着真理的标准而决定生命的长度、影响社会的宽度。
赵章光说:“人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陈志峰说:“商业没有啥意思,唯有文化才接近灵魂!”
牛根生说:“人聚财散,财散人聚!”
张汉信总结这些企业家的金句,提出了三个缺乏论:“人今天的缺乏,不是金钱的缺乏,而是人之为人神圣性的缺乏,是人之为人超越血缘博爱的缺乏,是人之为人生命丰盛的缺乏…”
人一旦有了内心的饥渴,就会谦卑地向人学习。美国的许多艺术家们在采访中创作,给了张汉信许多启迪。去年,《指环王》总设计师约翰·豪先生前来采访中国龙的故事,让他看到东方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

(张汉信向美国《指环王》总设计师约翰豪先生贈送野马油画!)
受约翰·豪大师的启发,张汉信从他熟悉的传统文化里,尝试着写了一个12幕大型传统文化音乐舞台剧《孝治》。
他在《孝治》这篇虚构故事里,主题部分仍然没有脱离新闻人基于真实事件的创意改编。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清朝皇帝在内忧外患的艰难环境中,如何虚心听取民意,摒弃单纯依靠武力,选择以德治国走道义发展的路子,从而使清朝走向康乾盛世的故事。他认为,在当今伦理混乱的世界,孝道及其维系的家庭结构是中华民族最能够输出的价值观之一。以孝治家为“孝治”,以孝治国为“孝治”,《孝治》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离奇曲折、内蕴深邃的文化盛宴!
张汉信非常羡慕并佩服老祖宗拥有那么美好的灵性,他言之凿凿地肯定灵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标志,是人类灵魂流溢而出的正面表现。美好的灵性是人智慧的源泉,一切发明创造无不与人的敏锐灵性有关。可以说,人类所能取得的历史进步,都是灵性战胜愚蒙的结果。
“灵性、德性、理性、感性,平衡中的四性才能彰显出人类的美德!”
相反,他认为冷漠是我们个人及事业共同的敌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利威塞尔说过,“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艺术的反面不是丑陋,而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而是冷漠。为对付这种冷漠,我们必须为了意义而牺牲一些娱乐。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和生活,我们必须离开舒适区,投入战斗。”
互联网让人人成为媒体,但是专业化的原创逾发显示价值。帮助自媒体公众号的规范化运营,在数百家权威媒体发稿延伸,张汉信与企业和品牌的合作方式日益多元化。
他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文字比石头更永久。他坚信,商业的大规模艺术化呈现才刚刚开始!
有了十年在企业一线的经历,在经济类报刊发表作品百万字,能深度解读品牌并结晶为哲理,同时他懂得运用国家级媒介、各种出版物、多媒体平台放大品牌,真正地讲好品牌故事的愿望是如此强烈!
张汉信表示,他愿在人物、商业、文旅、地域品牌中结交更多的朋友!
张汉信作品清单
书籍策划


部分撰稿:
长篇通讯/陈志峰:天山脚下谱写野马之歌的人!
报告文学/在人类共同梦想里奏响的一曲野马“和”声
刘凤江:中国纳税人事业的先行者
古诗欣赏/从《胡马》到野马
杂文/吃包子烫了“脊梁骨”的安全故事
通讯/纯洁的事业如鲜花接力盛开!——新疆野马回归手记
杂文/从百草羊的倒嚼说起
通讯/文化 文化 文化:西部开发的关键发力点
散文/飞机上捎回瞬间而永久的一幕
动物人文影片《野马》想搏“奥斯卡”
影评/最危险的时刻--写在电影《卓尼土司》首映之前
述评/文化甘肃:迎来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