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设立“离婚冷静期” 就能挽救那些濒危的婚姻吗?

近日,围绕首部《民法典(草案)》中关于“离婚冷静期”的条款是否应该删除,在网上引发热议。该条款于2018年8月被加入草案,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意在减少因一时冲动而离婚的行为。

但在此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作家蒋胜男(《芈月传》作者)提出删除“离婚冷静期”的建议。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个条款出台的初衷本是为了避免当事人轻率、冲动离婚,维护家庭稳定。但以极少数人的婚姻问题强迫绝大多数人为此买单,在已经确认失败的婚姻中被迫延长痛苦,甚至因此有可能激化矛盾,增加人为冲突,很可能结果与良好初衷适得其反。”

她援引《2016年中国婚恋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指出“闪婚闪离”的人不足5%,“绝大多数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婚姻大事的,法律不应该用小部分人的情况来一刀切地对待整个想要离婚的群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回应,离婚冷静期只适用于协议离婚,对于有家庭暴力等情形的,一般是向法院起诉离婚。

然而,面对逐年攀升的离婚率,设置“离婚冷静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公共政策。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都有一个月到一年的“离婚冷静期”规定,根据韩国的经验,在该制度试行半年后,协议离婚取消率从6%上升到23%。而在中国的一些试行地区,也有不少人在冷静期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民法典(草案)》为何要引入“离婚冷静期”?设立离婚冷静期,能挽救那些濒危的婚姻吗?它是否会阻碍离婚自由?怎样才能在离婚时实现实质公平?以及关于单身女性冻卵,法律是否落后于现实?围绕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婚姻法专家金眉。她认为离婚冷静期的设立有利于减少冲动离婚,它不但不会阻碍离婚自由,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圆满和社会稳定,对未成年子女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金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法及其历史研究。个人代表著作:《中国亲属法的近现代转型——从〈大清民律亲属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研究——兼与西方法比较》。

离婚冷静期在国外有先例,应避免随意离婚

新京报:民法典草案拟引入离婚冷静期,你支持吗?离婚冷静期相关条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金眉:最近这些年出现了很多冲动离婚的情形。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曾经北京有一对夫妻,在一个月之内结婚、离婚八次。第一天上午去办了结婚证,到下午就去离异,后来登记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的习惯是不能当天结当天离,让他们第二天再去。这样的例子促使我们思考离婚是否应该随意。

还有一些人离婚是因为看到公共政策的改变,像前几年限购政策出台以后,很多夫妻去“假离婚”,当然法律上是没有“假离婚”的。这些离婚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这样的公共政策也容易导致冲动离婚。一些地方政府也做了尝试,比方说山东济南某区、安徽蚌埠某市,都尝试在协议离婚的时候,给当事人设立一个预约期,让他们考虑一周再决定是否办理。地方实践效果良好,确实让一部分冲动离婚的夫妻和好,最终没有离婚。所以我想,这一次把离婚冷静期的条文设置到民法典当中,从立法者的角度来讲,还是希望离婚率大致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我们要考虑离婚率及社会稳定程度,还有包括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婚姻的解体是否会对未成年子女有很大的影响。

新京报: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在国外有先例吗?

金眉:从设置离婚冷静期的渊源来讲,我想先追溯到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国人离婚有两个途径,一是到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或者登记离婚,还有一种是到法院去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制度学习的是苏联,但是现在俄罗斯也修改了,如果夫妻有未成年子女的,那么不允许通过协议离婚这种方式解除婚姻,而要求必须到法院去诉讼离婚。这个设置也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离婚冷静期的设置,不是我们国家创造的制度。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离婚冷静期这种制度设计,比如,法国规定的协议离婚有结婚时间和冷静期的限制,规定结婚以后6个月之内不能够去协议离婚,同样,协议离婚要求有三个月的考虑期。在美国的许多州,设置离婚冷静期也并不罕见,美国加州应该说是女权比较强势的一个州,它们设立的离婚冷静期是6个月,时间比较长。德国没有离婚冷静期,但是德国的家庭法只允许通过法院诉讼离婚,不允许协议离婚,就是不允许到民政部门去登记离婚。为什么德国人有这样的设计?因为德国的立法者认为离婚是重大的身份改变,必须到法院办理。所以,从这些西方国家的设置来看,离婚是一个很慎重、很严肃的事情,要避免随意性。

新京报:为什么离婚要避免随意性?

金眉:婚姻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从形式上来讲分要式和非要式行为,世界各国都将婚姻规定为要式行为。那么要式行为要设立什么样的形式,这是立法者需要考量的。所以,为什么一些国家要设立离婚冷静期呢?是因为考虑到离婚不仅仅是身份的重大改变,而且还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这都是大事情,不是小事情。所以,设立离婚冷静期,实际上就是用时间来保证离婚意思表示的真实。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到婚姻登记处去办协议离婚的,当事人的情绪是很复杂的,有一部分人是经过反复的思量,慎重考虑去离婚的,他们属于比较理性的人。还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很冲动的,两个人吵架吵到一定程度,谁也不服谁,就要去离婚。到民政部门以后,有的当事人对协议离婚的内容并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它能产生什么效力,只知道要解除婚姻关系,而针对双方达成的财产协议、财产分割协议、子女抚养等并不了解。男女双方的智力水平、社会经验、文化水平、家庭地位都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协议离婚的这种法律后果会产生一些偏差,在这种情况下,给预备离婚者设置一个冷静期,有助于避免因冲动导致的不良后果。

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一位因“假离婚”而不断打官司的农村妇女的故事。

离婚冷静期,并未限制离婚自由

新京报: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表示,拟提交关于建议删除民法典草案离婚冷静期的相关条款的话题冲上热搜,你怎么看待取消离婚冷静期的建议呢?

金眉:她认为离婚冷静期限制了离婚自由,但是我个人认为法律并没有说当事人不准离婚对吧?法律只是说在登记离婚的程序上,给当事人延迟一个月,过去当事人要离婚,只要到民政部门,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达成一致协议,立马就颁发给离婚证。现在是延迟一个月,同时诉讼离婚的大门是敞开着的。

这个制度设计就是要用时间来保证离婚的意思是真实的。那么,离婚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应该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离婚本身,二是双方愿意,三是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所达成的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思,同时给当事人一个月时间反悔的可能。

新京报:离婚冷静期适合所有去协议离婚的群体吗?是否存在少数绑架多数的情况?

金眉:明确规定家庭暴力不适用于离婚冷静期了,对于其他情况,可以在试用过程中增加一些具体情形来限制。

《等待》,哈金著,金亮译,磨铁|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年6月。该书讲述了一个为了追求真爱而与农村结发妻子离婚的故事,因政策原因,夫妻俩连续17年办理离婚手续而未成。

新京报:你觉得人大代表的提案有哪些不足之处?对于本次民法典有关婚姻部分的条文,你有什么建议?

金眉:人大代表应当更多地关注《婚姻法》里关于离婚条款的实质公平,而不要就着一个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去纠缠。在《婚姻法》里,如何实现实质公平其实是大有作为空间的,比方说,婚姻的年限在法律上有没有价值?结婚一年的人离婚,跟结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人离婚,对家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再比方说现在的职业女性,实际上在家庭里的贡献是超过了男性。因为她们除了8小时的工作,跟男性一样上班挣钱,还要抚育子女和做家务。

相较于职业女性,可能现在的农村女性还要轻松一些。因为农村家庭有自然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内。所以除了要考虑离婚法的实质公平,还要去考量离婚以后到底男女两性的地位有什么改变?这个地位的改变包括了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等。

新京报:既然离婚都需要冷静期了,但是结婚没有冷静期,会不会结婚成本太低,而离婚的成本太高呢?

金眉:国外的结婚往往要有一个公示期,公示期3到4个月,公示期满以后才会生效。这个公示期也意味着给当事人一个后悔期。同时第三人还可以举报,比如说婚姻存在无效的情形。所以现在有一个东西是需要我们去衡量的,就是中国人的观念觉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当代社会人们追求的两性结合的模式多元化了,就是一个人如果认同婚姻的价值才去结婚。如果不认同就不要去结婚,可以同居等等。现在这种两性结合方式多元了,法律也没禁止,那就是自由的。

但是,如果选择婚姻,就要明白婚姻的规矩和责任。如果接受不了,就不要去结婚。我们在结婚这个阶段,是对国民缺少教育的,我们很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结婚要承担什么责任,享有什么权利就去结婚了。但是结婚和离婚还是不一样的,结婚直接涉及的是两个人,但是离婚的时候可能涉及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

新京报:还有人提议离婚过错方少分或者不分财产的,离婚过错方是不是很难界定?

金眉:法条里只规定了弄虚作假侵占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分割共同财产时才少分或者不分。对于离婚时候的过错方,只是说无过错的一方有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至于赔多少,这个要看具体的个案,那么基本上是由法官自由裁量。至于过错方如何界定,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说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和有其他重大过错。其他重大过错也要交给法官自由裁量。

保障女性的平等生育权,和选择婚姻的自由

新京报:怎样看待关于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权、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的提案?

金眉: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因为从一个人自然的生长发育来看,教育部规定的学制年限太长了,一个人博士毕业就要到30岁。不光是中国社会,全世界结婚的年龄都推迟了。结婚的年龄推迟,意味着女性的最佳生育时间错过了。生育是每个人的人权,每个人都有权想繁衍自己的后代,至少应该不反对,法律不禁止单身女性冻卵。我还想我们的法律不应该到此为止,还应该往前走一步,要认定单身也有生育权,不能把生育权当成一个身份权,如果把生育权当成一个身份权,就只能说拥有特定身份的人才有生育权,其他没有身份的人就没有生育权,这是不正确的。

现在现实其实是走在了立法的前面,而且这一次民法典在婚姻家庭领域、人工生育领域,没有反映21世纪的时代特点,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制度漏缺。

新京报: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婚姻?又该如何从法律角度看待未婚同居行为?

金眉:我们在讲具体制度设计的时候,总有一个东西支配我们对婚姻的认识。其实,《德国民法典》关于婚姻的定义,就是男性和女性终身性的结合与共同生活。它的定义在今天一些中国人看来可能还偏保守。西方国家的立法是分层次的,有结婚法、同居关系法,分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人是孤独的个体,需要有一个共同生活的伴侣。至于共同生活的伴侣是采用哪种方式的结合,是婚姻,还是同居,这是需要考虑的。两种伴侣关系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像法国法律对婚姻有忠诚的要求,但是对同居关系没有忠诚的要求。

离婚是要到法院去诉讼离婚或者到行政机构去登记的,但是同居解除关系是非常容易的,三个月之内,两个人不在一起自动解除,它有一个很清楚的分界,就是婚姻和同居的分界。我觉得这比较好,能适应婚姻的就去结婚,适应不了婚姻的就选择同居,有同居法来约束,如果同居都受不了,那选择别的形式也可以。

新京报:今年两会出现了大量有关女性权益的提案,对于婚姻的讨论也特别多,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金眉:女性对自己的地位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来自现实生活中对女性的要求,现代女性非常不容易,一方面要在职场跟所有的男性一样打拼,回到家庭来以后也需要打拼。现代社会,婚姻很容易解体,这导致了老年妇女和年轻女性也对婚姻有一种焦虑。另外,还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女性地位,法律上说男女是平等的,但实质上的平等是不是已经做到,其实是需要考量的。

作者 | 彭镜陶


【责任编辑:欧阳雪】

科技赋能医疗新纪元!五部门联推“AI+医疗”实施意见

2030年基层诊疗将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八大场景重塑就医体验。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人工智能+医疗”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该政策以“2027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面普及”为双阶段目标,从基层诊疗到临床专科、从患

银发经济陷阱揭秘:羊奶粉变“神药”、理财稳赚成空、养老分红血本无归

全国养老诈骗案频发,涉案超20亿,近万老人遭殃,全国多地接连曝出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坑老”“骗老”恶性事件,普通羊奶粉被吹嘘成“保健神品”、“理财专家”承诺稳赚不赔却致血本无归、养老机构以高息分红诱骗办卡等骗局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羊奶粉“神化”骗局:虚假宣传成重灾区在湖北武汉,中选亿粮商贸有限公司通过“赠送面条、低价购物”等手段吸引高收入中老年群体,将普通羊奶

打造“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 ,黑龙江克东县整合资源构筑服务基层新阵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克东县委社会工作部强化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服务阵地融合共建新模式,将原有职工驿站与暖新驿站两类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7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 职工驿家·暖新驿站”综合服务点,日前,已投入运行,24小时对外开放。此次整合建设工作中,克东县采取新建与改

11月起新车上牌免去车管所排队,线上半小时搞定

公安部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全国将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通过全链条信息共享、一站式数字化办理,实现群众购车上牌“零跑腿”。这一改革被视为公安交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杆举措,预计每年惠及超1500万车主,节约交通成本超2亿元。全链条数字化:购车、缴税、上牌“一网通办”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介绍,新措施通过“交管12123”A

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1400万人将参与“人口小普查”

以202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通过入户登记与互联网自主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居住状况的最新变化,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调查范围与对象——本次调查覆盖全国所有抽中

“三亮”引领亮剑民生难题 黑龙江克山县协同发力化解不动产“办证难”

在克山县“亮党旗 亮党徽 亮身份”(三亮)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县政务服务中心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动产登记窗口与契税窗口协同联动、主动作为,成功破解困扰群众多年的历史遗留房产“办证难”问题,以实际成效擦亮“三亮”品牌,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严查定点药店“阴阳价格”!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10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阴阳价格”行为进行严肃核查处置。这种“阴阳价格”行为指的是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这类行为

学校食堂食材新规出台:双人验货、校长陪餐,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的大宗食材采购验收工作提出明确规范。通过多人联检、源头可溯、透明公开等方式,为校园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指引》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旨在进一步

银发浪潮下的中国守护:14400万老年人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床位更加充裕、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文化课程丰富多彩,中国老年人正在享受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介绍了我国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构建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成果。目前我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服务体系升级,养老

首部住房租赁专项法规明日生效!2亿租客迎“权益护城河”

标志着2.1亿城镇租房人口(其中一线城市租房占比超40%)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的租房时代,迈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发展新阶段。三大核心突破直击行业痛点居住安全硬约束:明确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

西山区“退休一件事”专窗上线,实现退休业务一站式高效办结

西山区人社局将继续聚焦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数字赋能为支撑,进一步拓展“一件事”改革覆盖范围,提升窗口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与人性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踏实、获得感更真切、幸福感更温暖。

鞍山市2025秋季房交会将于9月开幕 多项惠民政策助力安居置业

9月4日,辽宁鞍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鞍山2025秋季房交会新闻发布会,鞍山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鞍山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房交会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正式公布本届以“好房・悦居未来”为主题的房交会核心信息。本次房交会政策优惠期为9月7日至11月10日,集中展示将于9月19日-21日在高新区万达广场举办。

医保支付大变革!复杂重症诊疗获特殊通道

国家医保新政为疑难重症打开一扇门,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可申请特殊结算,新技术应用不再“望费兴叹”。8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亮点是建立了“特例单议”机制,允许医疗机构对不超过5%的复杂病例申请特殊结算,为使用创新药械、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开辟特殊

教育部启动“双千”计划,离校就业小程序上线

聚焦产业前沿的微专业、直达微信的岗位推送、12万个增量岗位开发、7.1万困难毕业生帮扶…教育部系列增量政策让就业路越走越宽。8月13日,教育部正式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微信即可访问。该平台基于教育背景和求职期望,为离校毕业生精准推荐匹配岗位信息,提供“不断线”就业支持。这一举措是教育部近期推出的系列增量就业政策的最新一环。

海城创新"政企研"联动模式 赋能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

辽宁海城市人社局立足局属海纳众创空间平台优势,特邀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省农业农村厅倪红涛副处长为40余家入驻企业及创业团队授课,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实操指导,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加速培育“线上纳统企业”,以众创空间“孵化力”激活农产品销售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人社力量。

学前一年保教费全免!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一纸文件,千万家庭的教育账本正在改写,中国学前教育进入免费时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办发〔2025〕27号),正式宣布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项重大惠民政策将于新学期开始时落地实施,惠及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大班儿童。政策明确,免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的公办园保教

辅助生殖进医保、公积金突破限缴,多孩家庭直接受益!北京发布15项生育支持新政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推出15项具体措施。政策直面低生育率挑战,在医疗、住房、托育、教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及允许多子女

每孩每年3600元!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落地

惠及2000多万家庭、中央财政年支出约720亿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正式落地,为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送上“真金白银”的民生大礼包。今日(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现金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这是我国

从能办到好办快办,江西49件“事”高效落地

企业迁入从七八趟到跑一趟,“个转企”老执照秒变新公司,赣鄱大地上的营商环境变革正悄然重塑企业办事体验。前两年办业务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填表、交材料,有时还要去外地取材料,跑个七八趟才办好是常有的事。”瑞昌市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余哲感慨道,“如今只要提前准备好材料,跑一趟就能办好。”他的体验背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