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0月19日河南武陟讯(朱文艳 詹跃胜)近日,河南武陟县詹堤村举办花生高产观摩会,土地科技达人桑俊军来到现场,兑现之前的产量承诺,对比改良土壤和没改良土壤花生的收获情况,现场聚集了几乎全村所有的种地户。


上午10时许,大家走入田间花生地,分别在两地各拔出部分农作物,进行对比。当场,之前受到桑俊军指导的詹大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一旁的李大叔却愁眉不展。经过对比,詹大爷产量足足提高了将近一半。

桑俊军出生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老党员,人民教师,一生都奉献给了学生。桑俊军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在外公家住。桑俊军受外公影响颇深,外公是他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外公当时是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说:“外公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桑俊军成长为一个执着、勤劳、热爱农业的人。
而正是由于自身的这种性格,桑俊军在农业生产中不怕困难,敢于钻研,遇到难题迎难而上,不找到解决方法决不罢休。碰到一个问题,他会走访多位老农民,桑俊军说:“因为他们有经验,我要从农民口中学经验再把经验奉献给农民,我们互相学习。”遇到深刻的理论和技术难题,桑俊军便向专家请教,期间认识了农业专家,全国肥料联盟首席专家盛建维博士,为他提供了很多帮助。领教、学习,从盛建维博士那里去寻找解决方案,从农民那里去寻找经验技巧,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深入田间地头,从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总结自己的土壤改良经验。在桑俊军的努力下,在实践中加速了农业生产的进程,解决了很多农业中困扰已久的难题。


因为自身是农民,桑俊军深知农民的苦衷。很多农民对农业科学知识了解不足,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很容易走弯路。这些年,有些农民产量收入不高,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不足,缺乏引导,没有人对他们深入进行深入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所以桑俊军想钻研、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来帮助这些农民提高产量。
让桑俊军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2019年的8月19号,他在新乡延津县丰庄乡的桑村,一位老人种了几亩的花生。桑俊军说:“当老人听说有农业专家来考察时,老早就在路边等我,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专家你好!俺家的花生不结果是咋回事?。按说当时那个季节应该是花生定型硕果累累的时节,我就让他拔几棵来看看。因为老人的花生地较远,他骑电三轮好久才来到,拔了一三轮车花生。说心里话,我一看就知不好,为啥?因为结果率太低啦。一三轮车的花生没几个果。老人家流泪了,我也跟着流泪了。长一年了,这就是农民的收获!苦啊!因为不懂技术,因为不了解土壤环境!因为不知如何管理呀!正是因为不懂!这一年的产量没有了,这一年他就没收入了!这一年没有了收入,他将如何生活?这一年,没有经济来源,他将如何度过?当时我安慰他说:你放心!我一定要让你的产量提上去!”
这句话,这件事!一直都在桑俊军心里敲打着。他下定决心,给农民的许诺一定要兑现。2020年的8月16号是桑俊军进滑县一周年的日子,也是他承诺结果的日子。那天桑俊军举办了农民丰收节,一千二百多人!一年的时间里,通过益生源微课堂每天十分钟向农民普及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一年后,花生的产量有过去的五六百斤提高到八百到一千多斤不等,小麦产量有过去一千一二百斤提高到一千五六百斤。玉米有过去的亩产一千三四百斤,提高到一千八九百斤到二千多斤不等。 “我很高兴!高兴的是我对农民的承诺兑现了!”提到此事他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留下了眼泪。
桑俊军说:“农民是衣食父毌,我要下更大决心!在我能走到的地方,一定要让他们的产量搞上去,把质量提上去。我的一生就是为农民所生,我要把自已的一生供献给农业!供献给大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一个老兵的心声!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