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

"青山书角"落地哈尔滨运美达公司 宾西开发区再添绿色发展新阵地

4月12日,国家级宾西经济开发区与哈尔滨运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青山书角"生态文化项目,生态环境部"书香机关"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青山书角"项目总负责人丁智勇,宾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谢卓,运美达生物科技董事长韩晓燕共同为项目揭牌。作为东北地区首个政企联建的生态文化传播平台,该项目标志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再添实践载体。该项目严格遵循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

生态环境监测迈入“无人时代”:数智化转型方案发布,2030年建成“智慧大脑”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核心引擎,推进新一代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目标于2030年实现“天空地海一体化”全覆盖,建成全球领先的监测“智慧大脑”,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云南锚定“三绿四库”力推五大工程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云南省明确提出,2025年林草工作将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坚持“三绿”并举(增绿、护绿、活绿)、“四库”联动(森林“四库”功能: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科学统筹保护与发展,全面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磅新政!绿证强制消费机制全面启动,助力绿色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证市场机制

厦门翔安:党建引领植树绿 风狮护林共筑梦

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厦门市翔安区金海街道欧厝社区南音公园内党旗飘扬、绿意涌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综合三大队党支部(以下简称三大队党支部)携手金海街道欧厝社区党委,以“狮守绿源 风佑新生”为主题,联合翔安区金海街道欧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台青代表、社区亲子家庭等多元力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暨“双报

“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两周年:绘就燕赵生态美景 守护群众食药安全

中经联播3月14日石家庄讯(通讯员/牛继芬)阳和春始,燕赵大地春意盎然。自2023年3月29日河北省检察院党组吹响“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冲锋号以来,全省检察机关迅速集结,以公益之心,检察之力,守护着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两年来,专项监督成果斐然,不仅为全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药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司法防线,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两年奋进 硕果累累环资领域,检察机关重拳出击,立

福建漳浦启动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时空法典林”

是集生态司法保护、生态法治教育、生态理念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实践场所,按照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基石区、民法典林、刑法防风带、行政法绿篱等区域,分别种植皂角树、本地林木、“清廉松”“正义竹”、低矮灌木林等,并悬挂铭牌

四级联动送技下乡 行唐红枣产业迎来“科技春雨”

2月21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枣科技支撑团队携手石家庄市林果技术研究中心,在行唐县鳌鱼村开展枣树管理技术培训,来自当地及周边地区的40余名枣农、种植大户代表及市、县林业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共谋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发展路径。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田间实操”双轨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刘海玲:建议逐步扩大耕地轮作面积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富裕县吉犇牧场场长刘海玲提出了关于逐步扩大耕地轮作面积的建议。建议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近年来,中央财政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加大粮油生产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黑龙江省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始终将大豆种植作为政治任务,积极出

万米深地突破!C919加速交付,中国科技“上天入地”全领域突破

从万米深地钻探刷新亚洲纪录,到国产大飞机密集交付,从绿色船舶动力技术突破,到“人造太阳”持续领跑全球——2025年初,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密集“上新”,在“上天、入地、下海、攀高”的多个领域实现重大跨越,彰显中国制造硬核实力与新型举国体制的协同效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型 2025年

石家庄市“野生动植物日”,共筑生命多样梦幻家园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石家庄市林业局与石家庄市教育局携手石家庄市水源街小学(启元校区)举办以“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吸引了约300名师生参与。石家庄市林业局二级调研员温连吉在活动中表示,近年来,石家庄市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

农业农村部:力争203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1000万亩,强化水稻生产保障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内我国再生稻发展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以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的保障能力。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利用光温资源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优势。通过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在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