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直通车

辽苏对口合作4年已实施重大项目120余个

新华社沈阳2月20日电(记者王炳坤)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位于渤海湾畔的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一片繁忙,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150万吨/年乙烯、1200万吨/年PTA等装置全部正常运转,上万名员工就地过年,实现了春节基本不减产。这个来自江苏的大型项目,为大连市石化产业全链条的平稳运行做出了新贡献。

春节餐饮消费迎来“开门红”

记者20日从商务部了解到,202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广大餐饮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优化丰富菜品、创新服务方式,餐饮消费迎来“开门红”。

化肥价格上涨?12部门:扎实做好春耕用肥保供稳价

2021年全国范围春耕即将启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发改委等12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春耕用肥保供稳价工作,发挥化肥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春节假期铁路货运发送量大幅增长 旅客运输平稳运行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发布消息,春节假日期间,国铁集团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客货运输工作,确保广大旅客安全、健康出行,确保重点物资和节日物资运输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新春佳节提供运力保障。

消毒餐具日供货量恢复疫情前水平

消毒餐具可谓是餐饮业的晴雨表。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济南的餐具消毒企业和餐饮业一样过得可谓是胆战心惊。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今年的春节他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章丘一家餐具消毒企业年后开工更是达到了日供货量十万套。

央行政策利率体系逐步完善 倚重价格型工具

当前已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否则可能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误解,重点关注的应当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

快递包装如何绿色转型

春节期间,置办年货,购置新衣,添置物品,让很多人要频繁收发快递。但是,在愉快收发快递的同时,一大堆的包装废弃物也常让人们头疼不已,快递包装应如何实现绿色转型?

春节本地消费现新潮 城市更有烟火气

多个平台发布春节消费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不但年味儿不减,城市的烟火气还更浓了,各地涌动着丰富多彩的消费新潮,“宅酒店”、“宅家逛”等新的生活方式受到追捧,春节餐饮外卖也呈现了“异地投喂”等新的现象。

国家卫健委答复东北放开生育限制:可立足本地实际探索

国家卫健委在官网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表示,代表提出“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很有参考价值。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

银行保险机构应建立全流程声誉风险体系

为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银保监会昨日发布施行《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事前评估、风险监测、分级研判、应对处置、信息报告、考核问责、评估总结等七个环节,建立全流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

别样“年经济”折射中国市场活力

“就地过年”将过去跨区域消费转化成了本地消费,也促进形成了新的消费亮点。一些贯通城市乡村、涵盖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仅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春节假期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激发更多的消费潜力。

消费火了 大数据揭秘新“年味”

春节不打烊,就地迎新年。在“就地过年”的带动下,各大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保障春节供给。人们的出行半径缩小了,但“消费半径”却在拓宽。

地方财政收入迎来“开门红” 多省份给出全年增速预测

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去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略有下滑,但随着经济稳步恢复,今年1月地方财政收入迎来“开门红”。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部分省份的公开数据发现,今年1月,绝大多数省份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不少地方收入增速高达两位数,这反映了经济在稳步复苏。

就地过年新玩法带来旅游新商机

牛年春节假期已经过半。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春节前4天,国内景区门票预订量较上一周增长105%,全国有127个城市的景区门票预订量增长超过一倍。

万亿资金候场 乡村振兴需要激活土地催化剂

集体建设用地如此大规模的体量,加上土地价格仍有不小的想象空间,这个资金渠道的上限已经不止于万亿,如能逐步打通,无疑将大幅提升当地集体组织“操盘”乡村建设的能力和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