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申从亮】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农村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云南,这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土地,正积极培育“云岭电商”新农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云南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依托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形成的云南省电子商务网格优势,高位谋划,主动推进“云岭电商”新农人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如农村青年创业先锋带头人培训班,涵盖三农创业实践、直播引流带货技巧、短视频拍摄与剪辑技术、账号运营策略等多方面内容,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抖音直播等核心技能,为培育电商新农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电商技能,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新机遇,纷纷投身于电商新农人的队伍中。
从实践成果来看,“云岭电商”新农人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保山市,截至2023年底,共有电商企业1369户、网店1.36万个、从业人员5万余人,2023年完成网络交易额159.6亿元、增长15%,网络零售额55.79亿元、增长13.62%。龙陵县通过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对有意愿从事农村电商的青年开展免费培训,有效推动电子商务融入县域经济大局。目前,全县有电商个体443个、电商企业175户、电商直播基地27个、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00余人。2023年,全县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6.1亿元,网络销售额12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云岭电商新农人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力量。
在个体案例方面,诸多云岭电商新农人脱颖而出。“90后”网络主播“乡村媛媛”孙洪燕,2020年回乡创业,投身村播领域。从自家的葛根粉入手,逐步将茶叶、咖啡、水果等众多云品推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消费者的购物车。29岁的返乡创业傈僳族小伙曹大成,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成为电商能手,2023年12月成立自己的公司,销售额已达600多万元,并在全县统一组织的电商人才培训中分享经验,助力家乡农特产品走向全国各地。还有王浩霖,作为云南新农人主播助农服务团成员,从第一年粉丝约1000人、销售额4万元,发展到第三年粉丝逾100万人、销售额突破400万元,成功帮助曲靖小黄姜等农产品打开销路。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云岭电商”新农人培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云南地处边疆,山多地少,新媒体发展人才储备短缺,新媒体发展应用相对滞后。尽管开展了大量培训,但专业的电商运营、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人才依然不足,制约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物流体系尚不完善,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低,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客户体验。此外,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为了更好地培育“云岭电商”新农人,推动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还需从多方面发力。在人才培养上,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不仅要开展技能培训,还应注重培养电商新农人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云南省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农村电商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物流企业在农村设立网点,优化物流配送线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工作,引导电商新农人树立品牌理念,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云品的市场竞争力。
“云岭电商”新农人作为推动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通过不断克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持续完善培育体系,云南有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电商新农人,让农村电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云岭大地的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