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活水正加速流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中经联播7月24日北京讯(顾国红 王研)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高出各项贷款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背后是金融资源持续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清晰脉络。
“从上半年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比较明显。”央行副行长邹澜在解读数据时表示。
信贷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稳定支持。
企事业单位贷款成为信贷增长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82.47万亿元,同比增长8.6%,上半年增加11.5万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08万亿元,占据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的六成以上。
中长期贷款增加表明金融机构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这种变化反映出企业信心恢复,更愿意进行长期投资规划。
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领域。本外币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3.1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6个百分点。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势头强劲
普惠金融领域表现尤为亮眼。截至2025年6月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高出各项贷款5.2个百分点。
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增加2.63万亿元,显示出金融机构对小微市场主体的持续支持。
在普惠金融领域内,助学贷款增长最为迅猛。助学贷款余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28.4%,成为增速最快的信贷品类。
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达9.92万亿元,上半年增加3516亿元。
涉农贷款同样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在涉农领域中处于领先。
绿色贷款与科创金融爆发式增长
绿色金融成为上半年信贷增长的重要引擎。截至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增量相当可观。
在绿色贷款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增加最多,上半年增加2.11万亿元,余额达18.75万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8.66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7.64万亿元。
科技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新的增长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1个百分点。
获贷企业数量达27.4万家,获贷率升至50%,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同样表现突出,贷款余额18.7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支持了26.68万家企业。
央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表示:“做好科技金融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面。”
房地产贷款初现企稳迹象
报告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回升迹象。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33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0.3%,上半年增加292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但增速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10亿元,显示市场有所回暖。
在住户贷款方面,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84.01万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18万亿元,同比增长6%,表明消费信贷市场更加理性。
这种变化与信贷资源流向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的趋势形成对比。
区域协同与政策效应显现
央行报告发布之际,地方金融数据也印证了全国趋势。央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指出:“社会融资规模稳步扩大,存贷款增速企稳回升,融资成本在低位水平上继续下降。”
跨境金融创新与信贷结构调整形成协同效应。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 发展较快,参与个人投资者达16.17万人,资金跨境汇划超1180亿元。
债券市场方面,上半年公募债券指数基金规模达1.49万亿,其中场外债券指数基金1.1万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元融资渠道。
针对科技企业融资的差异化特征,央行广东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曾爱婷分析:“当前我省科技企业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全生命周期、轻资产化等特点。”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补充道:“科技创新本身属于风险偏高的行为,一般前期投入较高,而后续需要较长周期才能够获得回报”,这解释了科技金融能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
金融资源的结构性流动已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窗口。央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指出,社会融资规模稳步扩大,存贷款增速企稳回升,融资成本在低位水平上继续下降。
随着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推进,科技金融将保持强劲增长,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也将继续加强。
央行副行长陶玲在2025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上的发言指明了方向:“得扩大科技贷款投放”。这一政策导向已在数据中得到印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达22.9%,连续三年保持超过20%的增长。
这种精准灌溉的方式,正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