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褚新兵 雨蝶)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
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
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将自动纳入科创成长层。本次上市的禾元生物、必贝特均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核心产品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西安奕材则采用第四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三者的成功上市彻底打破2023年6月以来第五套标准的上市空白期。
硬科技企业各显锋芒,行业布局彰显战略纵深
从行业分布看,三家企业分别聚焦生物医药、半导体、创新药三大前沿领域:
禾元生物(发行价29.06元/股):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全球领跑者,其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获批上市,募资25.99亿元将用于规模化智能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西安奕材(发行价8.62元/股):国内12英寸硅片龙头,2024年出货量位居全球第六、中国内地第一,46.36亿元募资将全部投入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巩固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替代能力;
必贝特(发行价17.78元/股):临床导向型创新药企业,拥有BEBT-908等3款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1类新药,16亿元募资将加速多管线药物研发进程。
制度创新激活资本生态,专业机构投票“未来价值”
本次上市同步落地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机制,以西安奕材为例,A类投资者第1档限售比例达70%、限售期9个月,第2档45%、6个月,第3档25%、6个月。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对高锁定期档位报价踊跃,A1档配售比例是A3档的9倍,反映出市场对硬科技企业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改革效应持续发酵,科创生态链加速成型
自6月科创成长层设立以来,科创板已吸纳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入层,并吸引摩尔线程、昂瑞微等逾10家高科技企业进入上市进程。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正在显现:寒武纪通过“轻资产、高研发”再融资机制获39.85亿元定增,摩尔线程从受理到过会仅用88天,中芯国际上市五年间月产能翻番、营收突破500亿元。更深远的是,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已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领域,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和预先审阅机制试点,为前沿科技企业构筑起“保密-定价-融资”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站在科创板开板六周年节点,科创成长层的启航不仅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开辟专属融资通道,更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起“政策适配—价值发现—资本助跑”的良性生态。正如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所言:“这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性突破,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随着更多“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涌入,这片承载着“硬科技突围”使命的创新沃土,正孕育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