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健、张鹏程

广州南沙,这个曾经以物流为主的港口区域,正悄然进行一场数字金融革命,其目标直指国际金融结算新高地。
今年9月24日,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运营,形成跨境数字支付、区块链服务和数字资产三大业务平台,标志着我国数字货币跨境应用进入新阶段。
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金融30条”的88条细则正在加速落地,其中特别强调“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这两大举措南北呼应,正在为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体系变革注入全新动力。
01 南沙困境:物流港的瓶颈与机遇
伴随全球供应链重构与金融波动加剧,广州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面临从物流港向金融港转型的迫切需求。
传统物流港模式已遭遇明显瓶颈——货物吞吐量虽大,但金融附加值低,结算业务大量外流至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
数据显示,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10.8%,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这一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南沙对金融业转型的深度依赖。
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结算风险,以及美元主导的国际支付体系效率低下,都成为南沙贸易升级的“无形屏障”。
“南沙金融30条”政策发布,正是针对这些瓶颈的精准发力,旨在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02 数字人民币:南沙破局的金融基础设施

数字人民币远非仅是支付工具,而是重构跨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基础设施。其价值在于通过技术重构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的痛点。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出的三大平台中,跨境数字支付平台直指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不足等痛点。
区块链服务平台则为各场景和行业类区块链提供标准化的跨链交易信息转接和链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
最新案例显示,中国银行重庆涪陵分行通过货币桥(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为某企业办理2.1亿元跨境汇款,资金在15分钟左右到账,效率远超传统SWIFT系统。
这种效率飞跃,正是南沙打造金融结算港急需的基础能力。
03 新型易货贸易:南沙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在广州南沙,一种名为“四方新型易货贸易数字金融结算”的模式正在悄然兴起,而广州新型易货贸易跨境数字金融结算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一模式的关键运营主体。
该公司提出的“特别提货权SDRC/DCEP数字结算系统”,创新融合“实体贸易流、数字人民币流、数据价值流”三流合一,构建跨境价值交换网络。
其核心机制通过三重价值锚定:以SDRC特别提货权指数为信用锚,数字人民币实现货币锚功能,实体贸易作为基础资产锚,有效解决了参与国的信任问题。
简单来说,这一模式使两国外贸企业交易能在不进行跨境资金流动的情况下,完成线下货物的交割和记账,有效规避了美元清算依赖和外汇管制问题。
该模式已成功运行了十几笔基于中俄跨境贸易结算的业务。年前,俄罗斯央行和伊朗央行的副行长级别领导亲自带队考察了这一系统。
对于南沙来说,这种新型易货贸易模式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吸引那些面临外汇困难的国家与受美元制裁区域国家向中国出口的贸易向南沙集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04 石油天然气合约报价系统平台:南沙的定价权突破口
与央企+民企石油贸易商合作在南沙创建“广州石油与天然气贸易现货与期货远期合约交易交割报价系统服务平台”,对南沙转型具有战略意义。
这一平台将直接挑战美元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垄断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数字人民币的目的正是争夺“全球大宗商品非标准现货场外交易定价与结算权”。大量传统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和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的原材料,都属于非标现货的定价范畴,这个市场的体量占整个贸易总量进口现货的50%—60%。
交通银行早在2023年10月就采用双边模式,完成了首单油气贸易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采用数字人民币进口近100万桶原油,完成近6.7亿元人民币的跨境支付。
这证明数字人民币在油气贸易结算中已具备可行性。
基于这一背景,南沙若成功建立石油天然气合约交易报价系统平台,将直接推动广州港从“物流港”向“金融结算港”转型,大幅提升广州在大湾区的商贸国际枢纽地位。
05 多平台联动:打造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生态
南沙的竞争优势不再依赖于单一政策或设施,而是数字人民币结算生态的整体效能。
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贸易:数字人民币为易货贸易提供法定货币锚,解决信任问题;而易货贸易则为数字人民币提供跨境应用场景与货权资产定价锚定物,从而凸现法币信用+货权信用混合双轨制。
数字人民币+油气交易报价系统平台:数字人民币为油气交易提供便捷跨境数字金融结算工具;油气交易则为数字人民币提供大规模跨境应用场景。
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透明可追溯;数字人民币则提供底层支付结算功能。
这种多平台联动产生的价值网络效应,将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壁垒。
广州市政府已意识到这一点,在“数币2.0方案”中明确提出三个阶段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增量扩面阶段(至2025年6月)、创新场景阶段、探索突破阶段(至2026年底)。
06 实施路径: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的务实步骤
南沙的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生态建设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路径:
第一阶段:重点场景突破。依托广州商品交易所等平台,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推广数字人民币结算。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会同广商所成功落地广东省首个大宗商品贸易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已为首笔溯源陈皮提供全流程数字人民币结算服务。
第二阶段:拓展易货贸易。由广州新型易货贸易跨境数字金融结算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将四方新型易货贸易模式从中俄贸易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据透露,该项目已得到广州市政府与广州海关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业创新论证和场景创新应用认可,并即将正式工商注册落地。
第三阶段:建设油气平台。与央企+民企石油商合作,在南沙建立“广州石油与天然气贸易现货与期货远期合约交易交割报价系统服务平台”,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
第四阶段:生态成熟完善。基本实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特定区域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场景应用体系。
南沙的转型绝非一蹴而就,但数字人民币提供的并道超车机会已然清晰。当上海的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处理跨境支付,南沙的新型易货贸易跨境数字金融结算平台解决外汇困难国家的贸易结算,广州港的石油天然气平台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这三者形成的合力,将彻底改变大湾区乃至中国的跨境贸易新格局。
07.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贸易数字金融结算中心
金融是活水,数字是舟楫。南沙的转型之路已经清晰:以数字人民币为基础,以新型易货贸易跨境数字金融结算为突破口,以油气能源交易报价系统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一个辐射粤港澳、联通世界的数字金融结算生态圈。
通过与当地金融体系的对接,逐步建立起便捷、高效的跨境支付通道。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数字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形成“双轨协同”效应。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聚焦跨境贸易、加密资产交易等高频民间场景。数字人民币则主攻境内零售与跨境批发结算,通过CIPS系统连接“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资银行
广州南沙,这个曾经偏重物流的港口区域,正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的引领下,悄然向国际金融结算港转身。
长期来看南沙可借助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跨境互联互通能力,推动广州港口与港澳及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而数字人民币跨境平台的上线,更进一步实现了实时跨境清算,将汇兑成本降低了30%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全球货币格局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人民币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逐步形成的现实。随着各项创新政策的落地,南沙有望从大湾区的地理中心,升级为区域金融结算的枢纽,进一步巩固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
结语:
广州港的货轮穿梭不息,南沙金融岛的灯光渐次亮起。在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行的时代背景下,南沙不再满足于只做粤港澳大湾区的物理枢纽。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数字航道”,广州南沙正试图构建一条通向全球金融市场的捷径,在这条新赛道上,建设广州数字金融强市战略规划,千年商都的金融梦想正悄然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