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周子智 严晓娟 孔义明)

中国资本市场正以更为透明、高效、便利的制度型开放姿态,迎接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
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外资增配中国资产
境外投资者正以真金白银为中国资产投下信任票。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已达913家,今年以来新增53家。
QFII持股市值合计超1500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超60亿元。
瑞银统计数据显示,投资范围不同的基金(全球/新兴市场/亚洲)三季度均小幅提高中国仓位。
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也已升至1.1%,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主动型外资基金的参与度也在提升。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
约800只将中国股票纳入其基准的主动型外国基金,共持有27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
截至三季度末,其中145只基金还未持有任何中国股票,低于今年二季度的167只。
多重利好共振
外资积极增配中国资产,离不开政策支持、经济基本面改善与估值优势的多重利好共振。
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多家外资机构近期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将中国2026年与2027年GDP预期分别从4.3%和4.0%上调至**4.8%** 与4.7%,为2019年以来最大幅度的预期上调。
德意志银行研究则将中国全年增速预期调升至5.0%。该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表示,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实现超预期增长,增量财政资金的落地,有望对冲短期需求压力,推动全年中国经济增长。
企业盈利增长前景与估值优势成为外资增配的重要加分项。景顺投资认为,随着经济和企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中国股市具备进一步上涨的潜力。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分析称,当前市场的中期上行驱动力并未改变。
整体盈利复苏、场外资金净流入、科技叙事助力估值重构及资本市场建设完善等因素,共同支撑市场中期展望向好。
制度型开放纵深推进
外资持续加码背后,是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坚实支撑。
日前,《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正式印发,证监会明确将推动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开放优化举措尽快落实落地。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研究,不断丰富提升对外开放制度吸引力的改革举措。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正持续提升。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建议从三方面吸引外资、优化配置:
为配置型外资设准入绿色通道;允许外资使用更多ETF及商品期货期权开展风险管理;放开境内机构对外资的投资顾问服务。
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是制度型开放的另一重要举措。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日前透露,互联互通优化措施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香港交易所正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进行紧密合作,希望可以尽快落实。
产品开放与机构开放并举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体现在产品与机构开放等多个维度。
跨境ETF产品正蓬勃发展。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全市场跨境ETF数量已达到190只,合计规模9160.12亿元。
2025年以来新增加的产品就高达52只。
这些产品涵盖的区域已从最早的中国香港、美国扩展到了沙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再到最近的巴西,布局新兴市场跨境ETF正在成为新趋势。
11月13日,首批跟踪巴西市场指数的两只ETF将上市交易,为境内投资者投资巴西市场提供工具。
与此同时,2025年以来,已有3只投资A股的ETF先后在巴西上市,让巴西投资者能够投资中国市场。
在机构开放方面,我国目前已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券商等机构纷纷来华展业。证监会已批复核准设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这也是国内第6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开放与监管并重
在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也同步强化监管与风险防控能力。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与包括香港证监会在内的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加强资本跨境流动和风险监测。
推动信息共享、政策互商、处置协同,坚决防范风险跨境传染与共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开放环境下,需同步强化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
应深化跨境监管执法合作,加强资本流动监测,通过信息共享、政策互商、处置协同防范风险跨境传染。
也要持续推进“穿透式监管”,防范跨境套利,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更多开放举措可期
从近期相关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看,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将持续提升。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表示,展望“十五五”,上交所将聚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跨境投融资渠道,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吸引力。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也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将系统谋划推出更多有力度的开放举措。
一是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二是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未来应聚焦“双向联通”与“风险可控”,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具体包括扩大互联互通范围,如引入更多衍生品、优化跨境税收政策;放宽外资业务准入;深化跨境监管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与外资“引进来”协同。
---
截至今年9月底,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已达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
全市场跨境ETF规模达到9160.12亿元,布局新兴市场跨境ETF成为新趋势。
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有望进一步深化,吸引更多国际长期资本,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