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云 李健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

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2023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大会上公布,基于货币桥真实交易的经验,交易成本可以降低至少50%。这一数据在此后各地的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
一、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技术瓶颈与变革契机
全球跨境支付长期依赖以SWIFT为核心的“代理行+清算中心”架构,其底层技术存在天然缺陷:一是链路层级复杂,一笔支付需经过汇出机构、中间行、代理行等多重节点,导致结算周期长达2-3天;二是成本高企,中间环节的汇兑与手续费可占交易额的3%-5%;三是透明度不足,企业难以追踪资金流转状态。这些痛点尤其制约了中小微企业的跨境贸易能力,成为全球金融互联的壁垒。
数字货币桥(mBridge)的诞生,标志着以分布式账本技术(DLT) 为核心的下一代支付基础设施的崛起。其本质是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的直连互通,构建“点对点”的跨境支付网络,从技术层面重构交易流程。
二、数字货币桥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1. 分布式账本与实时结算机制
mBridge基于区块链网络构建,参与国央行作为验证节点,采用拜占庭容错(BFT 2.0)共识机制,确保交易在秒级内完成确认。例如深圳供应链企业通过mBridge支付的6800万元货款,实现了“指令发起到资金到账分秒级”的突破,而传统SWIFT需1-3个工作日。其技术核心在于:
· 多层级隐私保护:敏感交易数据仅对参与方可见,非参与方及验证节点无法获取识别信息;
· 智能合约自动化:通过可编程合约实现流动性管理、合规检查与风险控制。
2. 标准化互操作与数据融合
为打破跨境支付中的“信息孤岛”,中国推动了一系列标准化建设:
· 金融数据交换标准ISO 20022:CIPS支付透镜服务基于该标准构建状态同步报文,实现支付全链路状态可追溯,企业可实时掌握资金流转节点;
· 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对市场主体身份进行标准化识别,降低合规摩擦;
· 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解决外籍人员支付碎片化问题,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技术标准互认。
3. 多边治理与合规框架
mBridge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通过以下机制平衡效率与安全:
· 治理一致性:所有重要决策需各参与国央行一致同意,保障货币主权;
· 监管沙盒合作:与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建立监管协同机制,试点跨境风险联防;
· 穿透式监管:数字资产平台内置反洗钱算法,可疑交易识别准确率达99.7%。
三、技术赋能跨境贸易的场景化价值
1. 降本增效与流程重构
· 成本削减:泰国央行数据显示,mBridge使企业跨境支付成本降低约50%。招商银行温州分行的案例中,广告服务费结算实现“近乎实时到账”,手续费大幅压缩。
· 流程优化:建行重庆市分行通过“货币桥+生鲜产业”场景,为重庆金果源向泰国支付货款,结算效率提升超80%。
技术赋能跨境贸易的降本增效与流程重构价值,已从单点自动化走向全链路智能化,已在许多场景中兑现,比如AI 选品与需求预测、智能物流与仓配网络、自动化订单与合规流程、内容生成与营销提速、智能客服与用户体验等。
2. 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
· 融资便利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汇集税务、物流等多方数据,已服务超16万家企业,助力融资规模超4400亿美元;
· 结算门槛降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数币达”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快至秒级”的结算服务,推动其融入全球供应链。
技术赋能跨境贸易的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价值,通过数据即抵押、AI 即风控、平台即通道等技术破局来实现,落地场景包括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信保保单融资、本地收款+极速结汇、AI反洗钱风控、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运费融资、政府风险补偿池+线上秒贷等。
3. 跨链资产数字化突破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构建的区块链服务平台与数字资产平台,支持债券、碳排放权等资产链上发行与DvP(券款对付)结算:
· 上海自贸区试点中,5亿元绿色债券通过数字人民币结算,实现T+0清算,传统模式需T+2;
· 重庆首创中新数字人民币双边跨境结算,为企业提供“SWIFT外第二通道”。
技术赋能跨境贸易的跨链资产数字化突破价值,可以在跨链互操作协议、RWA通证化、零知识证明+隐私计算等技术突破点上开展,可以落地的典型场景包括新能源充电桩跨境 RWA、钢铁仓单跨链流转、离岸贸易“跨链数据资产”入表、航运运费收益权通证、农产品“两链一桥”模式等。
四、技术进化路径与生态协同支撑
1. 从最小可行产品(MVP)到生产就绪网络
mBridge沿“原型→MVP→生产就绪”三阶段演进。当前已完成IL2原型测试,支持多币种兑换与隐私保护,下一步将扩容至更多司法管辖区,并攻克全天候PvP结算等技术难点。
2. 基础设施协同生态
中国构建了以“CIPS(主干道)+数字货币桥(实时网络)+银联(消费场景)”为核心的多层次支付体系:
· CIPS覆盖189国5000余家银行,提供大规模支付底盘;
· 数字货币桥聚焦高频小额交易,形成互补;
· “跨境支付通”连接香港转数快系统,实现个人端人民币与港币秒级兑换。
3. 安全与韧性架构
外汇管理局构建“两地三中心”运维体系,并建立量子加密防护机制,应对51%攻击等潜在风险。
五、贸易价值:企业如何从技术创新中受益
mBridge不仅带来技术革新,更直接创造商业价值。2025年7月,交通银行泰州分行通过数字货币桥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办理了769.5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分红款汇出,实现了分钟级到账,为企业降低约30%的综合结算成本。
传统SWIFT系统中,人工审核流程繁琐、时区差异形成操作障碍、合规校验需经历层层审批,企业通常需等待1-2个工作日才能确认资金到账。
如今,数字货币桥凭借资金实时到账、全程可追溯、无手续费等多重优势,将资金清算从“按天算”压缩至“按分计”。
2025年10月,招商银行南宁分行通过货币桥为南宁某企业完成7亿元人民币跨境支出,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境外银行沟通和业务落地。
该行现已实现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渠道办理汇款业务(汇入+汇出),业务场景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业务。
六、技术创新支撑宁波实践对国家战略的深远意义
宁波保税区的创新绝非孤立的地方实验,而是服务国家金融战略的先锋探索,以“DCEP+FT帐户+SDRC特别提货权数字金融结算系统”创新为例来阐释其重要意义。
· 它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的民间互补与先行实践:mBridge是央行间的“批发”系统,而宁波跨境金融结算科技创新系统更侧重于“零售”+商业层面场景创新应用,二者未来可对接,形成官民协同、多层次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网络。
· 它为发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奠定坚实基础:系统内流转的“数字注册货票”本身就是一种可信的货本位数字资产凭证。未来,以此类高质量资产为抵押,发行锚定一篮子货币或人民币的稳定币,其可信度和稳定性将远高于无抵押的算法稳定币,为人民币稳定币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 它是中国争夺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的实践砝码:通过成功的商业应用,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一套更公平、更高效、更安全的数字贸易结算新规则,积极倡导和推动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
七、未来展望:技术驱动全球金融治理重构
数字货币桥的实践,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从“政策推动”向技术驱动的战略转型,其深远意义在于:
· 规则输出:中国提出的“无损、合规、互通”原则已被国际清算银行采纳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基准;
· 金融包容性提升:东盟地区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0年14%升至2025年28%,显示了一定的潜力;
· 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先行:数字人民币成为承载债券、碳配额等全球资产交易的结算货币,为多极化货币体系奠基。
CIPS与数字货币桥正形成互补格局。CIPS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主干道”,处理大规模、常规性跨境支付;数字货币桥则专注于实时、高频、小额的跨境交易场景,二者共同构成多层次人民币跨境支付网络。
技术革命的本质是范式迁移。数字货币桥通过分布式账本击穿传统代理行架构,以标准化协议重构互信机制,其背后不仅是支付工具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金融主权、技术标准与全球治理权的深刻变革。——正如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所言,“未来十年,跨境支付的重构将始于技术,成于制度”
结语:
从泰国到阿联酋,从中国香港到匈牙利,数字货币桥的测试网络正悄然扩展。数字货币桥不仅是技术基础设施,更是制度标准的外化体现。当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这一新型跨境支付方案,中国在金融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也将随之提升。
未来十年,随着数字货币桥从最小可行产品迈向生产就绪网络,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将迎来更深层次的重构——一个多极化、去中心化、高效包容的新金融时代正在到来。
作者简介:
张云,金融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级数字金融重点产业学院院长、出海金融服务与数据科学实验室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经贸治理、科技金融与数据科学、绿色金融与供应链安全等。
李健,金融博士,金融数字化与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场景创新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大数据与产业化发展智库课题组负责人/跨填数字金融供应链结算科技场景创新专家/数字金融生态战略专家,第二金融:服务资产货币化交易(ABST)创始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决策咨询基地研究员、数字人民币场景金融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创业导师、上合组织国际结算创新服务专业委员会首席高级顾问、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与首席金融架构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