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 钱伟民 李小刚 史亮 商英英)

2025年,德国工业在美方持续加征关税的冲击下陷入深度危机。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工业产出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3.6%,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对美出口连续三个月下滑,4月同比暴跌6.3%,较2022年峰值缩水超40%。德国经济研究所警告,美对欧加征的50%钢铝关税、25%汽车关税及10%基准关税,已使德国工业面临“生存挑战”。
支柱产业首当其冲:车企利润集体跳水
汽车工业作为德国经济“压舱石”,遭受关税冲击最为惨烈。大众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受美国13亿欧元关税成本拖累,营业利润同比暴跌33%至67亿欧元,税后利润缩水超38%;宝马、奔驰虽通过本土化投资缓冲,但美国市场销量仍显著萎缩。保时捷因未在美设厂,30%-40%的对美出口车型被迫提价,部分高端车型利润归零,被迫缩减电池动力业务规模。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过去一年行业净减岗位5.15万个,占全部岗位近7%,成为工业部门失业重灾区。
产业链震荡波及全局:就业、投资双承压
安永最新报告指出,截至6月30日,德国工业部门就业总人数同比减少2.1%,相当于11.4万个岗位蒸发,且未来减岗趋势将持续。机械制造业、化工、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同样承压,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卡夫拉特直言,美国在7月达成贸易协议后仍对机械产品加征超15%的关税,导致欧洲工业界陷入“不确定性寒冬”。德国五大经济研究机构联合预测,受关税拖累,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0.3%骤降至零,2025-2028年累计损失或达2900亿欧元,年均GDP损失1.6%。
政府与企业“双线突围”:谈判与转型并行
面对危机,德国政府采取“软硬兼施”策略。总理默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联合声明,强调通过谈判达成“平衡、公平、互利的解决方案”,同时威胁若谈判破裂,将对近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反制。德国财政部同步推出企业税改“组合拳”:小型企业免征团结附加税、新创企业享3年营业税减免、外资企业分红抵免5%利润汇出税,以增强招商吸引力。
企业层面,宝马宣布追加15亿美元扩建斯帕坦堡工厂,本土化率从52%提升至65%;奔驰加速阿拉巴马州SUV和电动车产能扩张,预计新增数千岗位。但专家警示,过度依赖美国投资将削弱欧洲供应链竞争力,大众集团因美国产能薄弱,已与QuantumScape合作布局固态电池以分散风险。
专家警示:需重构全球价值链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舒拉里克指出,关税冲击暴露了全球化脆弱性,德国亟需寻找新合作伙伴。德国工商总会建议加强与南方共同市场、中国的经贸合作,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在汽车、电子领域削减关税。中国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强调,欧洲应与中国等国家共同捍卫多边贸易秩序,而非孤军奋战。
从“出口引擎”到“关税重灾区”,德国工业的困境折射出全球贸易体系的深刻裂变。正如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主席莫妮卡·施尼策所言:“当关税成为地缘政治武器,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这场危机不仅考验德国的经济韧性,更将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未来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