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4日北京讯(周子智 张宇晖 雨蝶)四十七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征程;四十七年后,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在同一天启动,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这一日期具有深远象征意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王昌林在发布会上强调,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对于加快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性时刻,封关时间与象征意义
2025年12月18日,这个日期的选择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回响。四十七年前的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如今,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选择同一日期启动,向世界展示了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在12月18日这一天启动封关运作,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相关部门将抓紧做好后续准备工作,帮助经营主体充分了解封关政策、开展相关业务测试。
海南自贸港建设自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已走过五年历程。王昌林用“4、3、2、1”概括了自贸港建设成果: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四类要素进出便利;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大领域加快开放;企业和个人两方面税收优惠持续加大;以海南自贸港法为基础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
什么是封关?破除“封岛”误解
封关不等于封岛,这个概念需要明确。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一线放开”指海南自贸港与境外之间的管理措施。禁止、限制进出口清单以外的货物将自由进出,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的货物免征进口关税。
“二线管住”则指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的管理。货物从海南进入内地,需按进口规定办理手续,加强监管并照章征税。
“岛内自由”意味着在海南岛内,海关对企业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货物不设存储期限,可自由选择存放地点,对零关税货物免于常规监管。
王昌林特别强调:“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便捷。” 这一政策设计旨在加快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
政策升级:“四个更加”构建开放新框架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封关政策措施可概括为“四个更加”,将于封关之日起施行。
更优惠的“零关税”政策
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由21%提高至74%,覆盖约6600个税目商品。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指出,这比封关前提高了53个百分点。
享惠主体范围显著扩大,从目前的独立法人企业、事业单位扩展到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岛内企业加工增值达到30%的产品可免关税销往内地。零关税货物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免于补缴进口税收。
更宽松的贸易管理
在“一线”进口方向,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这一措施突破了现行贸易管理框架,为海南自贸港创造了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
更便利的通行措施
8个国际口岸作为“一线”口岸(如洋浦港),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径予放行。10个“二线”口岸(如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投入运行,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模式。
更高效的监管模式
大数据+AI技术赋能智慧监管,实现信息互通和监管互认。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级管理,高信用企业享受更低查验率。这种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模式将保障各项开放政策平稳落地。
岛内外影响:从企业到普通人的变化
封关运作将带来一系列实质性变化。对岛内企业而言,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零关税政策扩容后,企业进口设备、原材料的成本压力将大幅减轻。加工增值达到30%可免关税销往内地的政策,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岛内居民,消费选择更加丰富多元。岛内居民可购买部分“零关税”进口商品,享受到更优惠的国际商品价格。
对游客而言,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保持10万元/年,赴海南旅游无需额外证件,航班、轮渡照常。王昌林明确表示:“大家到海南岛出差、旅行,都和现在一样,不需要办理额外的证件。”
对内地消费者,海南制造的产品将更具价格优势。海南企业生产并销往内地的商品,尤其是加工增值达到免关税条件的产品,将形成明显的价格竞争力。
海南准备:软硬件就绪,压力测试进行中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封关政策方面,已准备就绪”。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禁限清单、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和配套文件均已制定完成。

硬件设施方面,封关硬件设施已通过国家验收,8个一线口岸、10个二线口岸完成建设或改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信息系统也已建成。
压力测试正在加紧推进。海南正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大样本、实战化”压力测试,确保既“放得开”也“管得住”。冯飞表示:“‘管得住’的能力明显增强。”
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冯飞展望未来,海南将建设 “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和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网络。
未来展望:封关仅是开放新起点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开放发展新阶段的开始,也是一项长期持续推进的任务。王昌林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封关为契机,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未来六大领域将继续扩大开放:构建自由进出、安全便利的贸易管理制度;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建立与开放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政策制度;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王昌林强调,将“根据海南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开放度”,持续完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启动日期确定后,海南全岛正加紧完成最后准备工作。封关硬件设施已通过国家验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信息系统建成投用。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表示,压力测试正以“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大样本、实战化”方式推进。
12月18日,当自贸港封关运作正式启动,海南将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区域。海南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外资更多、外贸更活、外国人更安居乐业。
这片3.54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坚定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