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综合(何东 李小飞)特朗普的高尔夫球场挥杆之间,美欧贸易战火药桶暂时熄灭,代价是欧洲签下现代版“城下之盟”。
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特朗普与冯德莱恩并肩站在镜头前。7月27日下午4:30,两位领导人共同宣布达成美欧贸易框架协议,距离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30%惩罚性关税的最后期限仅剩五天。
根据协议,美国将对多数欧盟输美商品统一征收15%关税,取代原定于8月1日生效的30%惩罚性关税。作为交换条件,欧盟承诺未来三年增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并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
高尔夫球场上的“最后谈判”
这场谈判选址充满象征意义——特朗普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此前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称这处产业“也许是最伟大的高尔夫球场”,并自豪它能“促进英美关系”。
谈判桌摆在草坪旁,特朗普挥杆间隙与冯德莱恩敲定了协议条款。原定30分钟的会谈延长至一小时,现场氛围紧张。
8月1日的最后通牒是悬在欧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若未能在此之前达成协议,美国将对欧盟商品全面征收30%惩罚性关税,而欧盟已准备好对93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冯德莱恩刚从北京空手而归仅三天,便转身坐到了特朗普的谈判桌前。一位欧盟高级外交官透露,数周谈判已考验了欧盟“接受不对称结果的意愿”。
数字背后的贸易天平
协议文本看似简洁,实则暗藏不平衡。美国将对欧盟输美商品统一征收15%关税,覆盖汽车、半导体、医药等核心领域。药品和钢铁除外。
冯德莱恩在发布会上坦言:“15%不容低估,但这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好条件。”这一税率虽低于特朗普威胁的30%,但远高于欧盟最初寻求的“双零关税”目标。
作为交换,欧盟开出了两张天价支票: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相当于欧盟2024年从俄进口能源总额的1.5倍,6000亿对美投资则可能抽干欧洲的复苏基金。
特朗普得意地宣称:“这是一项非常有力的协议,是所有协议中最大的。”他进一步透露,欧盟还将购买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美国军事装备。
欧洲的分裂与妥协
协议公布后,欧洲领导人的反应呈现戏剧性分裂。德国总理默茨第一时间表示欢迎:“避免了一场贸易冲突”,对德国汽车业而言,27.5%的关税降至15%无异于救命稻草。
然而德国批发与外贸协会主席迪尔克·扬杜拉将协议定性为“痛苦的妥协”,警告这对许多德国出口企业甚至是“生存威胁”。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的批评更为尖锐:“强烈不满”“牺牲欧盟自身利益”“远未达成平衡”。他指责这份协议如同被特朗普政府“勒索”。
最令欧洲企业窒息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的声明:欧盟将“完全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工业标准”——这意味着欧洲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不仅要交更高“过路费”,还必须按美国规则重塑生产线。
市场震荡与未爆隐患
金融市场对协议作出谨慎乐观反应。消息公布后,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新高,欧元对美元小幅上涨约20点。投资者欢迎美欧贸易冲突降级带来的确定性。
但经济代价已经可量化。凯投宏观估算,15%关税将使欧盟整体GDP增速下降约0.3%,其中德国受影响最大。荷兰国际集团因此将欧元区增长预期从1.3%下调至0.9%。
协议墨迹未干,关键分歧已然显现:特朗普坚称“钢铁铝材维持现状”(即保持50%关税),而冯德莱恩则称“金属关税将被削减,并实施配额制度”。
更棘手的是,烈酒类产品关税悬而未决——法国葡萄酒、苏格兰威士忌等敏感商品仍在谈判桌上。而医药行业虽然暂时锁定15%税率,但美国宣布将在未来三周启动232调查,为后续加税留下伏笔。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协议将重塑全球贸易流动格局。根据OEC关税模拟器预测,到2027年,全球对美出口额将较过去三年均值下降46%(减少2.6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受冲击最大。
中国首当其冲,预计对美出口将减少4850亿美元。加拿大、墨西哥紧随其后,分别面临3000亿和2380亿美元的出口损失。这些国家原本通过美国市场消化的商品需紧急寻找新买家。
特朗普已建立“四阶收割体系”:朝鲜伊朗直接禁运;日韩欧盟征收15%“肥羊税”;东南亚面临20%“转口税”;中国则被施以30%“硬骨头税”。英国因脱欧获得15%关税豁免权,引得欧洲工厂连夜考察伯明翰。
夕阳把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的草坪染成金色时,特朗普已把目光投向下一站。他将在苏格兰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随后前往阿伯丁为新高尔夫球场剪彩。
欧洲企业主们则拿着新关税表计算成本:德国汽车关税从2.5%飙升至15%,法国赛诺菲制药股价应声下跌。凯投宏观的报告已在预测欧盟GDP将因此损失0.3%。
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又宣布新规:欧盟必须“完全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工业标准”。欧洲议会里,朗格议员的悲鸣在空旷大厅回荡:“今天卖工厂,明天就得典当子孙的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