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8月20日北京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 )一份薄薄的《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正悄然改变中国企业贷款生态,使曾经隐藏在合同条款深处的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隐藏款”无处遁形。
“以前贷款就像开盲盒,签完合同才发现还有担保费、评估费、公证费等各种‘隐藏款’。”一家企业负责人坦言。现在,贷款的每一项成本都列得清清楚楚,在贷款前即可全面了解所有成本项目,真正实现“看得见、算得清、可比较”。

这一变化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自2024年9月起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省组织的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7月末,试点地区已完成88万笔、4.38万亿元贷款的成本明示。
融资痛点:“看不见”的成本
长期以来,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中的非利息支出成为融资路上的“暗礁”。
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可分为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两类。利息成本方面,央行2021年就已推动所有贷款产品明示年化利率水平,借款人对贷款利率已经比较了解。
真正棘手的是非利息成本——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这些费用涉及多个收费主体,收费名目多、不透明,层层叠加,导致部分企业“体感”的融资成本仍较高。
对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来说,融资费用往往是综合融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藏起来”的成本,成了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真正痛点。
“明白纸”解决方案:三管齐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贷款明白纸”机制,从三个维度推动企业融资成本透明化。
透明度提升:“贷款明白纸”详细列明了企业需承担的贷款利息支出和各项非利息支出,并列示了收费主体、支付方式、支付周期等。这减少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对各项融资费用心中有数。
适配度优化:企业通过填写“贷款明白纸”,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是否充分享受了优惠政策,还有哪些减免空间。企业在“明底数”的情况下可以争取政策优惠,或通过议价合理降低融资成本。
信任度增强:“贷款明白纸”将散落在合同或协议文本中的各项成本归集到一起,便于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也有利于增强银企双方互信,深化合作共赢。
试点成效:企业获得感明显
央行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025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较2018年下半年本轮降息周期以来的高点下降约2.3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多个案例显示了“贷款明白纸”的实际效果。山西某小微企业曾遭遇第三方中介的“套路”——中介宣称能帮企业获取综合融资成本5%的低息贷款,却索要贷款金额3%的“渠道费”。
幸好该企业同时对接了绛县农商行,该行通过“贷款明白纸”明确告知无“渠道费”,并详解成本构成,企业果断终止与中介合作,不仅避免了3%的高额“渠道费”损失,还获得了清晰透明的融资成本明细,成功申请到贷款500万元。
在江西,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在邮储银行萍乡市分行获批的100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之际,正值生产设备升级的关键期。企业原计划通过中介机构筹措月息2%的过桥资金,预计支付融资成本逾15万元。
转机出现在“贷款明白纸”的填写过程中。邮储银行客户经理发现企业完全符合无还本续贷业务条件,最终为企业量身定制续贷方案,不仅为企业节约年化利息成本6.9万元,更避免支付高额过桥费用,两项合计节约融资成本21.9万元。
全国扩围:改革持续推进
央行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试点已涵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对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培训,与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开发计算小程序,并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便利银行和企业操作。
这一试点工作恰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要求,成为金融系统响应中央号召的具体举措。
未来展望: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央行“贷款明白纸”试点标志着我国企业融资环境正向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试点的扩围和政策的深化,企业融资难题有望进一步缓解。金融服务的透明度、适配度和信任度持续提升,将最终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
随着试点的扩围,这份原本只属于五个省份的“明白纸”现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保持在3.3%左右的历史低位。
更多的企业主发现,曾经需要支付的高额中介费、担保费现在可由银行承担。
融资成本从“盲盒”变成“明白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