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奥斯卡:今天你被潜规则了吗?

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今天举行,估计大家都知道了,凭借在《荒野猎人》的表演,陪跑20年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如愿以偿夺得第88届奥斯卡影帝。而最佳影片由讲述新闻人故事的《聚焦》斩获。《荒野猎人》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继去年又再次捧回最佳导演。点击这里,可以看到完整获奖名单。

    但今年是电影小年,相比起1994、98、05年经典电影之间的激烈厮杀,今年的电影多少有些让人失望。

比今年奥斯卡获奖名单更有趣的,是奥斯卡评选背后的潜规则。你可能怎么也猜不到,奥斯卡的选票是怎样点算出来的,以及赢得一尊奥斯卡,到底要花多少钱?

 

1456905541895469.jpg

 

奥斯卡怎么选?

奥斯卡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6000多名会员用绝对民主、直接选举、一人一票的方式评选出来的。名字叫做学院,其实就是个行业协会。学院下设编剧、演员、摄影等13个分会,评选时各投各的票。最佳影片必须众口一词——这个票是大家一起投。初选的时候,这六千多名成员要从上一年元旦至12月31日公映过的影片中选出五部,可以少选,原则是宁缺勿滥。评选人还必须把所选影片排出顺序,因为在统计选票的时候,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的得票比分是不一样的。从这些选票中,用一个繁复的公式计算出每个种类的前五名,这就是提名名单,一般在2月中旬公布。

复选的程序不同于初选,每人在每个种类的五个名字里选出一个,打叉打勾都行,因为是用手工计票。好,美国电影学院的活到此就干完了。下面的工作就彻底交给普华永道会计公司。

复选的选票由普华永道四名会计师统计,他们背靠背工作,并且不许互相说话。统计结果报给两名主管会计师。这两名高级会计师是发奖仪式颁奖人打开信封前惟一知道结果的人,而且他们是惟一了解得票数目的人。这些选票及统计的原始资料保存五年,然后销毁,所以没有人知道得奖人是大比分超出还是像小布什那样险胜。

普华永道会计公司采取最古老的措施:人工计票,坚决不用电脑,所以雇用黑客作弊肯定没门。它的保密工作远胜于美国政府。有一次在点票时刚好有一位工人在楼墙外擦洗窗户,他们怀疑那人可能是密探,从此把办公室搬到一处没有窗户的房间。(摘自《奥斯卡:从来不讲百万富翁的故事》作者:郝建)

 

奥斯卡的拉票艺术

奥斯卡的拉票大致有:给评委邮寄影碟(不包括最佳外语片),但必须是“阳春碟”,不得带有花絮、广告词或推荐语,故市面上已经发行的影碟都是不合格的;组织专场放映,并且让主创人员出席,回答观众的问题;在某几家针对性强的刊物上刊登广告,但这些广告都不会采用“请投我一票”的字眼,而是用“供您考虑”来代替。除此之外,一些有名望的人开私人派对,为评委提供跟影片的主创面对面聊天的机会。某些明星甚至天天光顾电影圈人士聚集的餐馆,通过点头、握手、寒暄来为自己增加印象分。总之,奥斯卡拉票的原则必须正人君子,不许撕破脸皮。

《拆弹部队》制片人之一夏尔蒂耶在奥斯卡投票截止前两周,给评委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鼓励”评委投该片一票,同时“贬低”了竞争对手《阿凡达》,被视为违规拉票,不得入场。

不是每一个获提名者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拉票,有些人从来不拉票,甚至连媒体宣传也不愿做。2010 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莫妮克表示,奥巴马竞选时需要拉票,因为他需要让选民相信他能胜任总统这项工作,“但我不需要,因为我的工作到这时早已完成,全在银幕上,大家只要看影片就行了”。诚然,作品本身的成绩有目共睹,假设一部影片只有70分水平,再多的广告、再好的人缘、再使劲的拉票都无济于事,甚至让人笑话。拉票是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左右摇摆的评委,才能起作用。

 

1456904762489556.jpg

(图:2010年莫妮克凭借电影《珍爱》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这不是说奥斯卡永远公平公正,或者永远正人君子。一般认为,米拉麦克斯公司的创办人哈维·韦恩斯坦曾经开过一个很不好的头,他在上世纪90年代采取咄咄逼人的拉票战术,其中包括许多擦边球的做法,但效果却很惊人。2001年的《情浓巧克力》被业内认为没有达到最佳影片的水平,但获得了提名;而1999年《莎翁情史》战胜《拯救大兵瑞恩》更是他的杰作。到本世纪,他试图用同样方式为斯科西斯拉一座小金人,但引起极大反感。

 

04.jpg

(在IMDB网站中,《拯救大兵瑞恩》评分远高于《莎翁情史》)

 

好莱坞很讲圈子,所以设计了这些具有温情面纱的规定,但比赛是残酷的,人家不输,你就不会赢。合法的拉票只能说自己好话,不能说别人坏话。但你不说,你可以私下里委托他人来说。奥斯卡拉票的一项潜规则就是放风,故意向媒体放出一些貌似合乎逻辑的传言,即便媒体认真调查,确定是谣言,在那些拿不定主意的评委心目中,你依然会失分。马特·戴蒙的《心灵捕手》入围最佳原创剧本后,有人说,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怎么可能写出那么棒的本子,一定是某大编剧代笔的。戴蒙气坏了,恨不得把电脑里积攒了几年的原稿拿出来让大家验证。他手下的人劝他别急,这是《爱在心里口难开》那边放的谣言。戴蒙说:《爱在心里口难开》的编剧詹姆斯·布鲁克斯是名编剧,不会做这等下作的事情。手下人解释说:詹姆斯的确不会这么做,但他手下的人会做。《心灵捕手》最终获了奖,谣言无疾而终。

 

1456904819102678.jpg

(2008年,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2010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几周就出现了有关《拆弹部队》的负面新闻,尤其是指责它不真实的说法,有很大的杀伤性,因为这部影片就是以贴近现实为卖点的。

 

1456904850154164.jpg

(《拆弹部队》导演凯瑟琳·比格罗摘下“小金人”后,前夫、《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当场掐脖 “泄愤”,表示祝贺)

 

还有人认为,抹黑《拆弹部队》的黑手是全力推《无耻混蛋》的韦恩斯坦,因为《拆弹部队》和《阿凡达》是两个领跑者,但影片背后的前夫妻非常和睦,只有让他们鹬蚌相争,韦恩斯坦这个渔翁才能得利。当然,传言的妙处是你无法找到源头,关于《拆弹部队》的质疑或许是阴谋理论,或许是正常的质疑。(摘自《奥斯卡的拉票艺术》作者:周黎明)

编者按

如今的电影为了竞逐奥斯卡,在公关等方面的花费越来越多。伦敦制片人斯蒂芬·福洛斯(Stephen Follows)在2015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深入研究了奥斯卡宣传的资金情况。他得到了2011年至201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四部影片的奥斯卡宣传成本。这四部电影每部的总宣传费在530万美元至830万美元之间。所有四部电影都是在广告方面投资最多,平均费用为350万美元。这些广告发布在行业期刊和协会杂志上,针对的是奥斯卡投票人。每部电影花在给奥斯卡投票人寄送DVD scr版光盘上的平均费用为85万美元。

另外还有100万至200万美元其他费用,包括宣传人员的费用、举办放映会的费用,以及供获得提名的演员和导演参加颁奖季活动的费用等。

奥斯卡的拉票问题,让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忍不住发声了:“我们在这方面浪费的钱太多了.......大家应该减少在‘诱惑’方面的投入。”  

 

【责任编辑:赵洪】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