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AlphaGo又赢了一局,——人机大战的本质是一场计算比赛,计算机早已胜出,Google AlphaGo将这一点显性化了。正是因为此,将AlphaGo推上神坛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事实上,理论上来说,能够研发出AlphaGo的科技公司绝不止Google一家,AlphaGo的胜出亦不能全归功于Google。
如果真正理解人工智能,了解各大科技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作为,就不会对AlphaGo的胜出大惊小怪。说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登月事件”,抑或说机器从公元2016年3月9日这天开始拥有了生命,有些小题大做了。
AlphaGo胜利的本质,是计算机“算力”的胜利,它与1997年IBM 深蓝 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并无本质不同。只是AlphaGo的计算能力强大了三万倍,并且它不会拥有深蓝如房子般的体积,而是在“云端”的一个无形的系统,谁都不能描绘AlphaGo的形状,这就是云计算的魅力所在。
AlphaGo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将计算机的“计算力”显性化并且大众化。此前的多年里,尽管人工智能不断取得进展,却从未引发如此关注,不得不说这是Google开展的一次有利于其自身和全行业的行动。不过,在一些不了解人工智能的人的助推之下,它让一些人对AI有了错误的理解,这里是必须澄清的事实:
1、AlphaGo只是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让机器拥有智慧,而不只是计算能力。如果比拼单机的计算能力,中国的“天河2号”可排名全球第一,不过这并无太大意义。人工智能的巧妙就在于,它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进而让计算能力指数级增长,借助于云端的服务器集群,以为行将普及的量子计算、生物计算,让机器越来越聪明。机器即可以是无人车、无人机这些硬件,也可以是Siri这类软件。
AlphaGo比深蓝运算力强大三万倍,但人工智能理论上来说,计算力可无穷大。事实上,AlphaGo并没有足够体现出人工智能的强大所在,它是运算力十分强大、学习力相对初级的“弱人工智能”。
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是让机器可以观摩别人下棋就知道围棋这个概念、围棋的规则,并基于此去学习人类的做法进而学会下棋。2012年,百度现任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Google 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让计算机识别上千万张图片,它自己总结出“什么是猫”,进而识别出其他图片中的猫。这相对于人类来说,依然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给一个小孩子展示10张图片,TA可能就会有一个概念了。但更强大的人工智能就会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它会变得越来越聪明。AlphaGo是针对“封闭规则”的算法实现,终极的人工智能要面临要面临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对计算力有着无穷无尽的要求。
2、AlphaGo并未全面反映人工智能的进展。
相对于无人车上路、调戏语音助手这类活动,没有什么比“竞技PK”更能吸引人们的围观和讨论欲望,尤其是在一切皆娱乐的今天。体育竞技、我是歌手、王自如VS罗永浩均能被高度关注,无一不是这个道理。AlphaGo本质就是一场娱乐包装的商业秀,与《最强大脑》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后者实在是太枯燥无聊了一些。
据说,关注这场被一些媒体称为“世纪之战”的较量的,有60%是中国人,又据说,其中大部分是不会下围棋的。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只关注结果,不关注个中原理。这并不怪他们,围棋和人工智能同样都很难懂。
百年前人们第一次看电影见到屏幕上的火车,吓得四处溃散,知道个中原理的并不会如此。倘若一直保持着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就不会对AlphaGo的胜出如此大惊小怪的。
在AlphaGo之前,人类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并且应用在我们生活之中:能自动避障的无人飞机,可翻译文档的百度翻译,充当人们助理的Siri,背后都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人工智能更是被大量应用:电商平台利用海量数据去开展精准营销,Google旗下的波士顿机器人行走于山谷之间,美国在线教育平台KnewTon借助于大数据对学生因材施教,这些背后都应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研究中,Google“识别猫”、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0%、大数据预测股价,这些均是人工智能的一些实验。
3、请不要将AlphaGo的胜利只归功于Google
毫无疑问,Google是一家伟大的公司,AlphaGo证明了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奠定了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不过,因为在2014年收购AlphaGo并支持它研发围棋算法,就将人工智能的功劳归功于Google,甚至将矛头指向没有做出AlphaGo的公司是不对的——当然,有理由相信创作“Google在研发人工智能、百度却在送外卖”的段子手根本不懂人工智能,因此才会对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付出视而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