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日,在国际围棋史上发生了一件机器人“逆袭”人类的真实事件。赛前来自韩国的世界冠军李世石信誓旦旦,抛出了输一局就算失败的豪言,但最终却向谷歌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投子认输。
AlphaGo完胜世界冠军震惊全球,国际市场人工智能(AI)概念走俏一时,中国市场上的相关股票也概莫例外。3月10日,人工智能股表现活跃。科大智能、远大智能等多只强势股涨停。
还有投资界人士认为,在围棋上机器人胜了并不算什么,如果在投资上尤其是炒股技术上战胜人类,那才是真正的本事。在信息更不透明、更为复杂的资本市场,“AlphaGo模式”能否大行其道仍是未知数。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量化部副总监林春(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下围棋就是执黑执白,把对方围起来,获得胜利,规则确定,但投资不一样。投资中策略是多样的且存在不确定性,让一个人工智能产品搞定全部的模型数据,显然可能性不大。
当人工智能与资本投资,尤其是股票投资相结合,会有一番怎样的颠覆性盛况?
“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投资上的应用为量化投资。具体类型又分为量化交易(或称算法交易)和量化选股。”3月10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重阳投资基金经理王晓华如此表示。
因为机器决策的逻辑一致性和独立性,投资领域中机器战胜人的例子不少,其中最被人乐道的就是西蒙斯(JamesSimons)的大奖章基金。据公开数据,从1989年到2009年,大奖章基金的复合年化收益率高达35%,远超同期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收益率。
当量化投资在海外大行其道时,中国市场上的量化投资也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角”。2004年,中国第一只采用量化策略的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诞生,随后的2005年,嘉实基金推出了另一只名为基本面50的量化基金。不过可惜的是,当时行业整体发展缓慢、量化基金本身业绩也未体现出惊人之处,量化投资理念一度遭遇水土不服。
不过,两年后牛市泡沫的破裂,让市场感受到了量化投资的魅力。当2007年A股创出6124的高点后,伴随着股指高台跳水,中国市场上的“香饽饽”公募基金产品亏损严重。这个时候,部分采用量化策略的基金却逆势取得了不错业绩。于是乎,很快一股“量化基金热潮”悄然掀起,中海基金、长盛基金、光大保德和富国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先后推出了量化产品。
但这个时候,市场对于量化基金的认识还停留在电脑结合人脑的理念中,依靠电脑的客观和分析能力,战胜人性的弱点。而对于依靠量化产品进行对冲的诉求,几无体现。
2010年4月中国第一个股指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为量化投资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对冲标的。通过这一对冲工具,量化投资从业者可以进一步减小风险,获得更加稳健的投资收益。随着此后私募基金阳光化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发放,量化投资的方法也更多地被私募基金使用,让量化对冲基金被人们所熟知。
如今的中国市场上,券商、私募、公募产品均涉猎量化投资。从业绩最为公开、透明的公募量化产品来看,量化产品的业绩普遍跑赢指数收益。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3月9日,66只公募量化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4.2%。其中6只基金表现突出,逆势取得正收益;表现最差的几只基金跌幅超过20%,其中东吴阿尔法以29.96%的跌幅居前。同期A股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跌幅分别为19.12%、24.81%、27.38%。
王晓华称,对投资而言,机器决策最大的优势就是投资决策的逻辑一致性高、独立性强,机器不会有人的恐惧和贪婪等情绪影响决策。此外,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强、响应速度快,能够有效抓住市场上较好的交易机会。
北京大学对冲基金实验室联合主任冯永昌表示,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用预设的程序所完成的交易都叫作程序化交易。因此,广义的程序化交易包括高频交易,算法交易,自动执行的套利交易、套保交易和对冲交易,限价单价值投资交易,限价单止损交易,交易所或经纪公司的自动强平交易等。
冯永昌称,对于股票端,真正包含的就是一揽子股票的自动交易、ETF折溢价套利自动交易,以及股票和股指期货交易的自动套保或者套利交易。因为股票端不是完备的双边市场,又实行T+1,所以股票端的高频交易基本不存在,股票端的程序化趋势交易也几乎不存在。投资中做股票,择时选行业选股票。选股比较困难,个股自身的一些特性需要调研,人可能更有优势。如果让机器做事,它没有数据就没有分析能力。在择时方面,人工智能也不一定比人更有优势,宏观的很多东西,是由政策决定的。比如,美联储加息不加息,每个人都有预测,机器算出来也不一定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