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讯:(记者易全报道)以“新经济与旧体制:包容与创新”为主题,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7中国智库论坛暨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年会”,9日下午在深圳举行。

本次年会是一次学者和新经济标杆企业、研究机构负责人的思维碰撞。除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樊明太、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梁春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等专家学者外,还有来自深圳本地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祥集团、华大基因、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的新经济代表企业/研究机构负责人,在年会上发表了演讲。数百位主要来自企业界的参会者,与演讲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郑宇劼在其《新经济与旧体制:审慎监管下的制度创新》主旨演讲中,首先肯定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变化。”他说,现在每100块钱固定资产投资中有40块钱投向消费和服务领域;进口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口额在下降,相应的出口额在上升,这表明我国产品的技术水平在提高。而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每10个新增就业中的制造业比例,已由60个降低到30个,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在向创新、服务和消费型转变。
他还举数据说明,2016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已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授权发明专利数为40.4万件,10年年均增速达到了21.4%,是继美、日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专利数超百万国家。中国的PCT专利排名世界第二位,和美国比差距并不很大。而在目前网传的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四大发明”中,有三个都是和互联网技术、新经济有关,因此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速度。”
他还指新经济带来了大量的非正式经济、更灵活的经济,“创造了一个非常弹性的劳动力市场”。“新经济对地租也产生了转移效应”,“网购不需要租店面,全部在后台操作,这部分利润、价值到了人民的手上,避免了这个价值被地租所吞噬。”
在讲到新经济与旧体制的冲突时,郑宇劼主要讲了监管上的“三个并存”,即“监管碎片化、监管滞后和监管缺失”。“各部门之间协调问题很大,几乎所有的新经济业态都存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制度缺失、监管手段‘新人穿旧衣’、部门管理碎片化、有限资源分散化”等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解决办法。第一,梳理“审慎包容”的监管理念,在监管上做到安全和秩序、技术和效率的平衡;第二,针对监管碎片化、监管滞后、监管缺失并存的问题,需要尽快梳理政策法规。其中,地方政府和部委的实施细则是关键;第三,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深圳,设立新经济先行先试示范区、技术特区、新技术城市社会实验室等。把所有的新经济业态都放在这里试;第四,智库要立足新技术,为政府提供好的监管技术、监管手段和监管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