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讯:(记者易全报道)“日元的国际化遭遇了滑铁卢”!这是曾经在日本银行工作过的日本大学经济学教授露口洋介先生,25日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举办的第三期综研国际报告会上,所作《日本为何对日元国际化如此谨慎?》演讲中的一个带有强烈警示性观点。

该场报告会为露口洋介的一人专场。他在集中做了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后,在CDI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先生的主持下,与在场的有关单位研究人员和学者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露口洋介的演讲围绕日元的国际化,以及日本的经验展开。
从日元的国际化现状看,无论从不同货币在世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还是各种货币的交易额来看,日元目前都还稳占第三位的排名。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今年3月末的统计数据,世界外汇储备中排名第一的美元为57,090亿美元,占到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澳元、加拿大元等七种货币组成的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64.5%;第二位是欧元,17,060亿美元和19.3%;第三位就是日元,4030亿美元,4.6%;第四位是英镑,3,780亿美元,4.3%;第五位是加拿大元,1,710亿美元,1.9%;第六位是澳元,1,620亿美元,1.9%;人民币排名第七垫底,880亿美元,1.0%。
在各种货币的交易额排名上,2016年的日元数据也是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排名第三;人民币排在了第八位,除以上六种货币外,人民币前面是瑞士法郎。
根据相关排名表来看,日元的这一地位不仅最近如此,可以说已延续了相当长时间,显示出日元在国际清算货币中总体强势。
但露口洋介显然不满足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他引用了大量数据来展现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价格指数、证券交易指数、利率等呈现出的历史性曲线下降,用以证明日本出现的经济低迷和所谓“失去的二十年”。他指日本政府本来认为日元能够成为如同美元一样的一个重要国际货币,但这个计划却根本没有能够实现,“日元的国际化是完全失败了的”。
在阐述“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时,露口洋介指日本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比例“非常低”,但他没有讲到原因是什么?他称这方面的未来改善空间非常大。
另一方面他讲到了日元的利率和汇率问题。一方面在所谓“失去的二十年”里,日元的利率都长期偏低;另一方面,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也一直维持较低水平,没有大的上涨。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得外国人针对日元的投资就不太划算,而这种情况又维持了很长时间。
露口洋介回顾了日本逐渐放松外汇管制的历史过程。1984年,日本废除了外币兑换日元的限制,同时也废除了要求远期外汇交易须为满足实际需求的规定,这就等于放开了远期套汇的投机交易,1984年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随着1984年日本的资本账户实现了充分的自由化,外国人也可以自由投资于日元且数量巨大。
日本的定期存款利率直到1993年才完全自由化;一年以后,活期存款利率也实现了完全自由化。露口洋介评点称,这一速度明显太过缓慢。
1984年至1988年,日本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但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仍主要依赖窗口指导,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因为泡沫的破裂,日本宏观经济经历了20年的低迷,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并不成功。
露口洋介认为,相比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日元利率市场的自由化太晚,这就影响到日本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日元国际化的有效性,随之促成了泡沫经济的形成;此外,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稳定,以及日元的利率非常低,“导致了日元非常缺乏投资魅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的很多政府都意识到了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中国的央行开始实行人民币国际化以避免过度依赖美元;其他的东盟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韩国等,也都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那时在日本银行工作的露口洋介,曾向日大藏省建议中日两国间在金融市场开展合作;2011年时,日本首相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签署协议,共同促进人民币和日元在两国跨境贸易中的直接使用。
2017年6月,日大藏省公布了日本外汇交易的一项报告,其中的三点内容可以看做是日本政府进一步推进日元国际化的新举措。第一,希望日元在亚洲地区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第二,希望日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能够直接交易;第三,在东京建立包含人民币在内的外币结算制度。
露口洋介指这一报告是“日本政府第三次向日元国际化方向推进的努力”。他同时指中国也想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他认为这对于日元和中国政府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期望两国间可以合作,在实现各自本币的国际化方面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