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专访去中心化微博Memo创始人

我问这个程序员,如果别人在Memo上传播反动言论,色情电影,你怕不怕监管?他说:我怕。

memo.jpg

去中心化微博Memo诞生已经有1周了,整个BCH社区依旧乐此不疲地跑去上面体验新功能,这让我觉得有点意外。之前通过手机短信转账BCH的Cointext一出来,大家也都很兴奋,但1天就凉了。这次的自动点唱机Jukebox甚至连一个火起来的机会都没有。为何大家单对Memo情有独钟?难道就因为上面有种子?还是大家被中心化的微博欺压太久?创建Memo的是个什么样的家伙?我带着种种疑问,跟Memo的创始人Jason进行了一次对话。

1. Memo在国内社区非常火热,大家自愿写了很多教程推广Memo。之前也有BCH小应用出来,但感觉像是“稍纵即逝”,Memo却不一样,大家都很爱它。

Jason:很高兴听到你说国内社区都在使用Memo。Memo的诞生时机很好,因为正好大家最近一直在抱怨推特的审核问题。我自己的memobch推特账号也受到了shadowban。(shadowban: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屏蔽用户的推特动态,如你发的推特就你自己能看到,其他人根本看不到)

2. Memo给人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在Memo上线之前,论坛或者媒体等渠道没有任何相关消息。结果一问世,就这么火爆。为什么会想要创造Memo呢?是为了单纯支持BCH,还是说你认为内容上链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又或者你只是单纯想做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

Jason:我一直都对现有的社交平台不满。我的朋友在玩Facebook,我想跟他互动,就必须也要创建一个Facebook账号。这也就意味着我访问他们的网站,他们就会安装追踪曲奇;我下载他们的APP,他们就可以窃取我的对话内容。(事实证明,他们确实这么干了)

邮箱就不一样了。如果我的朋友使用Gmail,我可以使用别的邮箱跟他联系,比如Yahoo。这就是我喜欢邮箱的原因,我希望社交平台也可以这样。Memo的想法我已经孕育很久了,过去我辞职后在家研究了几个月的比特币协议,希望能最终做出这么一款产品。事实上,Memo不是我的第一个项目。大概一年前,我就上线了Myeid项目,试图创建一个全球通用的社交平台或者身份。

3. 你只学习了几个月就写出了Memo吗?那你是专业程序员吗?可以介绍下自己的背景吗?

Jason:是的,我是个专业的程序员。我高中时就开始学习编程,大学拿到了商务学位。毕业后做了几年的自由职业。6年前我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大获成功。去年12月份我辞职了,开始专心研究比特币,希望能基于比特币做些应用。

4. Memo是你个人的项目吗?前后共花了多长时间?

Jason:对的,这是我的个人项目。我今年3月初的时候开始写的代码,但现在我的一个朋友也加入了这个项目。Memo这个域名12月份的时候就注册了,我还另外注册了15个带cash的网站。其实我刚开始研究比特币后,我觉得这个项目或许会失败。

5.为什么觉得项目会失败呢?

Jason:首先,我在研究比特币后,我觉得这个项目应该早都有人试图去做了。但到现在还没出现类似的项目,不正好说明这些尝试失败了吗?

另外,Memo用来存储数据的Op-Return在BTC上只有40字节,没办法承载太多的信息。后来我发现BCH链上Op-Return是80字节时,我非常惊喜,就在BCH上实现了这一操作。

6. 我前天发现Memo又有了新功能,可以搜索用户名了。你们的演进速度非常快。所以想知道你现在是全职只做Memo吗?

Jason:对的,我去年辞职之后就失业在家了。Memo出来之后,我就没日没夜地不断完善,希望它能更稳定,这过程痛并快乐着。

7. 那你有没有想过搞个ICO,这样你就有钱来扩建团队,有资金展开市场推广等工作了。

Jason:说句实话,我对ICO不是特别的了解。我对此的印象就是诈骗。虽然我自己是个小政府自由主义者,但是我认为监管ICO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现在也开始意识到ICO的价值了。目前已经有些投资者找到我了,我正在写商业计划书,下一步就会进行融资,但是我应该会按照传统方式融资。

(好遗憾,CD已经准备好2个Eth了)

8. 请不要觉得冒犯,我这里引用下一个朋友对Memo的评价:“I think memo.cash has a cool chance of taking off if it gets it’s UI squared away” (Memo还是有机会大获成功的,如果UI设计上能稍微改进下)

Jason:哈哈,谢谢如此坦诚。你知道craigslist吗?(https://www.craigslist.org/about/)这个产品在美国非常火,但是UI设计非常糟糕。不是我不喜欢UI,只不过我很欣赏Google这种简单的界面风格。当然了,UI不是我的特长,我会找专业人士完善UI的。

9. 因为在Memo上进行任何动态,点赞,发帖等都要消耗BCH,所以可能现在参与进来的用户都是已经有BCH的了。这样新人或许并不会专门购买BCH来体验Memo了。我们Bitcoin.com有个免费领取BCH的水龙头服务free.bitcoin.com。

Jason:那我可以直接把这个链接放到Memo上了。之后我会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网站直接嵌入一个水龙头网站。很多用户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实施起来应该不会太难的。

10. 请问你留意到现在已经有用户在Memo上传播种子文件了吗?

Jason:是的,由于没有任何人能在区块链上删除东西,我的计划是设置一种荣誉系统,让大家发帖时能自律,自我管理。

11. 比特币刚诞生的时候,有一次大家呼吁用比特币给维基解密捐款,遭到了中本聪的强烈反对。他不希望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现在大家在Memo上说一些反动的话,放资源,你会不会担心监管?万一监管层不OK,你有Plan B吗?

Jason:还是会担心的。发帖审核(moderation)或许是必须的。我的Plan B就是人工管理,过滤掉一些帖子。但是一定会有人最终把Memo开源的,所以只要用户想就一定会有办法看到这些帖子的。这有点像谷歌有办法控制在Gmail上显示的邮件,但是没办法控制别人通过邮件发送不好的信息。退一万步,即使最后网站被关闭了,网络仍会继续存在。

12. 或许你的Plan B应该是弄个假护照,假身份证。

Jason:哈哈,我希望事态还是不要严重到这一步吧。

13. 用户下一步可以在Memo上发照片了吗?我有很多照片想存在区块链上

Jason:照片嘛,需要仔细研究一下了。眼下可以立马实现的是回复功能。我们已经想好怎么实现回复功能了,现在只用写代码就行了。

14. 你现在有想好Memo的发展路线图了吗?你们接下来的商业模式会是什么呢?

Jason:Memo变现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不想操之过急。现在我只希望Memo能促进BCH的使用,这样会增加BCH的价值。作为一名BCH持有者,价格上去了,我自然也就获利了。感觉所有的BCH持有者都在同一条船上。

15. 最后一个问题,用户什么时候能再Google store里下载Memo app了呢?

Jason:很多用户都在反映这个需求。我之前有开发app的经验,这个不是问题,已经在规划之中了。希望我们能找到更多的人参与开发,尽快做出来。

 


【责任编辑:海珠】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