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竖一
家喻户晓,2018年4月22日晚,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通知》。从即日起海南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在已出台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域限购。
海南的这一举措,犹如原子弹似的转眼间就引爆了中国舆论场,甚至异国的目光也快速地聚焦于此。点赞者有之,声讨者有之,悲伤者有之。
近日,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更是搬出“尖端武器”,通过《财经观察家》“炮轰”海南的这一举措。其量量级的“子弹”主要有:海南房地产搞限购,跟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海南的房子不让海南以外的人买,搞自由贸易港首先就等于把人排除在外了;目前实行这种严格的限购政策,这是很愚蠢的;既然我们要搞一个开放的东西,一定要把很多限的东西打掉。
马光远的这些“子弹”,确实都颇具杀伤力。不要说是普通民众,即使是决策者或相关专家等非同寻常的群体,都可能会被其打翻在地,或举手投降,甚至还可能会帮助马光远把这些“子弹”擦得铮亮而一起向“全域限购”或其它“局部限购”开火。
但是,笔者罗竖一认为,海南给中国房地产树立了“限购”标杆。换言之,海南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不但不应该受到“炮轰”或“声讨”,更理当成为中国其它省市学习的榜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确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包括推行了对内对外的日益活跃之自由贸易、搞活房地产市场等等,并且几乎各个层面上都或多说少地受益于此。但时至今日,无论是学界,还是普通民众,甚至包括某些层面的决策者,都有意无意地走进了一个特别大的“误区”,这就是,普遍在尽力推动西方的极端 “自由市场经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而主动或被动地拒绝,甚至是剑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可否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的地方目前可能还比较糟糕,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之成就,包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之获得等,足以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而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让其凝聚起来或激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
实际上,西方的极端 “自由市场经济”之弊端日益明显,特别是其“惟利是图”的最大原则和最大本性,越来越威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让无数地球人愈来愈受到其折磨或摧残。
譬如,2007年开始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但使其自己严重受害,而且导致欧盟、日本等众多经济体伤痕累累。究其原因,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些经济体内,极端 “自由市场经济”基本都被奉若神明,而得以左右众生、称霸于方方面面。这场次贷危机,中华大地也未能幸免于难,然正因为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负面影响很有限。这一点,远超很多过于迷信极端 “自由市场经济”者,包括中外的有些经济学家之预料。
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也就是说,像前述次贷危机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仅让西方或中国过于迷信西方的不少经济学家重新反思其向来奉若神明的极端“自由市场经济”,而且坚定了中国最高决策层继续推动、构建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决心和信心。
简言之,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外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无数事实、诸多血的教训,还是国体、政体等,都决定了中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极端“自由市场经济”,包括自贸港的建设等都应该具有中国特色,而不是惟西方式的自贸港之马首是瞻。但遗憾的是,在建设自贸港的问题上,马光远目前似乎是拒绝中国特色的。
直言不讳地讲,有国人对中国特色的提法或做法持否定态度。这其实是,或过于迷信西方的一些理念或做法,或由于思维上的某些偏执,或由于信息不太对称等原因造成的。
至于海南为何要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其官方已经讲得不少了。也就是说,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是有十足理由的,并非是马光远所认为的“很愚蠢的”。
不可否认,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客观上确实对自贸港的建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会把有些意欲购房者排除在外,甚至会让一部分渴望拥有自住房者的眼前利益受到损害。
但是,海南楼市的主要购买群体都是哪些人呢?2018年5月3日《北京商报》给出的答案是:据多个地区的销售人员介绍,海南购房者基本全是投资为主。其中,海口购房者投资客占比约80%,其他如博鳌、陵水、三亚等城市基本100%全是投资需求。链家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海南购房成交中,岛外购房占比高达88%。
由此可见,海南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会在客观上断了很多“炒房客”的财路。但是,“房住不炒”,既是十九大报告所确立的制度性安排,也是遏制中国房地产不再畸形发展、中国房价不再恶性上涨的主要法门,还是能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促使中国整体上摆脱惟利是图、道德水准普遍下滑之社会危机和优化中国政治生态的利器。
在此背景和期望下,马光远却声称“炒房没有太大的错”。其中是否有某些特殊因素,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此说法实际上就是极端“自由市场经济”、“惟利是图”之类的另类表述而已,并且客观上还会造成不可小觑的误导。
何况,任何一个不戴有色眼镜者,或者真正深入了解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政策者,都应该会清楚地看到,海南并非是完全堵死了购房的路子。持有疑问者或不信者请仔细看看:“海口、三亚、琼海已实行限购的区域,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购买住房的,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我省累计60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上述区域之外,非本省户籍居民家庭购买住房的,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我省累计24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自本通知发布后户籍迁入本省的居民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住房,并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我省累计24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显然,只是提高了购房门槛而已。换言之,对于计划在海南这一自贸港长期生活、工作或学习者,或已经在当地打拼者来讲,海南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一般并非是什么“拦路虎”。相反,随着海南楼市交易遇冷,其房价必然下降,而这恰恰正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尤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海南作为中国这个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其是在遵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且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利益,而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全域限购政策的。
至于马光远所讲的,“整个房地产市场如果冷冻下来以后,海南怎么玩?拿什么钱来玩?怎么样来提升城市的软硬件?”,貌似很有道理,也是这些年包括海南在内的中国诸多省市之“土地财政”不肯退出中国楼市的重要杀手锏,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房价才节节攀升、房地产发展日益畸形。也就是说,其不仅导致无数房奴不堪重负,而且给中国房地产、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乃至中国的人文、政治等等方面都造成了日益严重的问题、留下了太多隐患。
简言之,中国任何一个省市,都不应该再继续采取“饮鸩止渴”的发展方式,即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了,而应该积极地早日摆脱“土地财政”的严重捆绑,以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大限度地利国利民利天下。
诚然,2011年时,笔者也发表过题为《“土地财政”一时难以退出中国财政》的评论文章,但是今日昔比。更何况,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土地财政”替代品的“房地产税”等即将在全中国遍地开花,而其带给地方的可支配资金,不仅会是相当可观的,并且是相当可持续的。
事实上,正像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所讲,“要想改革好,就要自我革命,就要有壮士断腕的气概。” “调控房地产业,GDP以及财政收入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而这番表态,反映的实际上也是中央对亿万羲黄子孙的承诺。
一言以蔽之,笔者罗竖一认为,海南给中国房地产树立了“限购”标杆。也就是说,中国其它省市当不妨积极效仿海南,对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实施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之举措,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助推房价上涨或坐视房价居高不下。(文/罗竖一)
作者罗竖一简介: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特约评论员、70后生人,诞生于甘肃天水(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故里), 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系中国著名评论家、独立学者、资深媒体人、调查记者、专栏作家,中国网最具影响力十大写手(即中国十大媒体评论员) ,“中国好写手”十强(中国网联合新华网、环球网、中工网和千龙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评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