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供应链金融或成区块链落地首“战场”

进入2018年,供应链金融已然成为新的风口。互联网、地产、金融三大吸金行业竞相布局,网贷平台、物流公司等亦纷纷加入。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央和地方也密集发布供应链金融扶持政策,包括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设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暖风频吹加之资本加速布局,供应链金融爆发年已至。不过风险防控仍不容忽视,特别是要警惕其中隐含的信用风险、虚假标的、重复和空单质押等问题。

大资本竞相布局

近日,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出席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富士康正在发展区块链金融,区块链中的密码学、共识机制等,将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技术支撑。

而无论是互联网行业、房地产业,还是金融行业都早已瞄上了供应链金融这块“肥肉”。

在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金融分论坛上,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明确表示,2018年将重点发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小微企业基于供应链进行融资。此前,阿里巴巴和京东金融已切入供应链金融市场,寻找优质的资产端资源。

受益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迅速衍生出新的模式。3月以来,小米公司供应链金融ABS、德邦蚂蚁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ABS相继获批,滴滴新型供应链金融ABS亦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无异议函。

地产行业对供应链金融ABS也颇有兴趣。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以万科、碧桂园为代表的房企发行保理类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85只,备案规模累计达788.77亿元。此外,融创中国、华夏幸福、富力地产、远洋集团、恒大等10多家房产公司也不同程度涉足供应链ABS。业内认为,今年房地产供应链ABS产品发行规模较去年有望再次翻番。

此外,传统商业银行也在借助金融科技,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迭代。“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者。这个时代我们的考虑是把银行之前积累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进行输出,帮助一些企业尤其是各种类型的合资企业开办产业金融。”招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张鹏近日表示。

另一方面,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8年4月底,已经有114家网贷平台也在布局供应链金融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市场前景巨大,但如何落地一直是个问题。此前过度的资本炒作或使尚未真正成熟落地的区块链金融应用滋生泡沫。预计未来供应链金融领域将成为区块链落地的一大“战场”。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渠慎宁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借助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可摒弃中转银行的角色,实现点到点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支付,因此在支付清算尤其是跨境支付行业有着显著优势。

政策利好助推十万亿级市场

事实上,基于供应链金融在供应链创新以及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作用,国家和地方层面也在密集发布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今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等开展合作,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

此外,江西、上海、广东、浙江等十余省份在鼓励培育供应链创新应用的政策中,也对供应链金融着墨甚多。

业内预计,广阔的市场潜力加之利好政策支持,推动市场持续升温。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行业报告,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可达15万亿元左右。

应重视核心企业风险防控

不过,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当前供应链金融因帮助链内成员盘活流动资产而备受青睐,但风险防控仍不容忽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虽然供应链融资能有效规避单一企业的信用风险,但目前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风险。此外,一些平台自身涉及“自融”、虚假标的,拆东墙补西墙,一旦逾期可能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事实上,国家在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同时,也明确表示要“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上述《指导意见》《通知》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控均有明确提示。

国际商会全球理事会执行董事、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主席张燕玲认为,供应链金融创新值得鼓励与支持,但这种创新从一开始就需要规范化,“当前急需对供应链金融企业给予定位、定性,制定业务标准,法律法规,以免出现先野蛮生长后规范治理的被动局面。”

(何宏斌荐稿)


【责任编辑:海珠】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