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马云站台 区块链技术赋能金融有何看点

“创业,就是要找到风口,赶到风口上,猪也会飞”,小米创始人雷军如是说。2010年,雷军看到智能手机发展的风口,创立了小米,八年时间便成功上市,可以说是众多创业者的榜样。

不过,在如今的时代,创业似乎缺少了某种实现内心梦想的冲动,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在财务上的价值,而为了获得市场和投资人的青睐,创业者可以说是哪个行业火,奔向哪个行业。2018年已经过去一半,从整个市场的表现来看,区块链成为今年最大的风口,而金融领域将会是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马云更是多次为区块链站台,表示看好区块链未来的发展。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影响之大超越大家的想象,我们必须专注区块链,希望我们的区块链为社会、为金融、为数据安全解决所有问题。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区块链的全部

2017年被称为区块链元年,比特币的火爆将区块链的概念带入大众的视线。2018年伊始,徐小平“All in 区块链”的喊话再一次助推了区块链概念的发展。现在来看,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传统公司,很多都将自己的公司理念与区块链挂在一起。

不过,在追赶风口的同时,很多人搞错了一件事情,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实践应用,并不是全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韩涵介绍称,区块链是一个共享的账本,它通过分布式的可共享的形式来进行记录和存储。同时,区块链也可以执行智能合约,在程序和脚本当中,来执行事先规定好大家普遍共识的规则。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区块链创业者更多的是在发币,用区块链的概念企图能够复制比特币的成功,很多用户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韭菜”。

作为最早进入币圈的一批人,COBO钱包创始人“神鱼”对TechWeb表示,当时国内圈子还很小,只有几千人的规模。八年后,比特币真正火了起来,而火起来的背后除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外,更多的是高额的回报率,可以让很多人一夜暴富的回报率。

qf 1.jpg

时势造英雄,有胜者自然也就有败者。有的人凭借虚拟货币发家致富,也有的人日亏百万。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虚拟货币、区块链泡沫的言论四起,导致币圈争论十分热闹。对此,马云曾经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的表示,区块链技术本身不是泡沫,但比特币有可能是泡沫。度小满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则认为,比特币之后,尤其是数字货币之后,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有了很多的发展,所以区块链技术目前和数字货币已经不能够划等号。并且,从圈子来说,也已经变成了币圈跟链圈两个发展的圈子了。

结合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金融领域已经成为区块链技术率先应用的领域。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落地。

区块链技术优势解决金融场景痛点

2018年五月份,工信部对外发布了《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称区块链正在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撑,其应用呈现多元化,从金融延伸到实体领域。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区块链已经处于2.0阶段,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很多智能合约的应用,包括金融级的应用。在2.0阶段之前,则是数字货币阶段。

在玖富集团区块链首席架构师李利勇看来,区块链更是开启了一个价值互联网的时代。他表示,区块链是一个信任的价值,是价值互联网的一个底层技术。相比较过去的信息互联网,价值互联网是在信息互联网的基础上,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流是一个价值交换的平台,更是搭建了一套信用的体系。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区块链主要能带来四个方面的价值和改变:

第一,在机制层面。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包括非对称的机密算法和分布式的技术,使得把在金融行业当中参与的各方之间有更强的信任关系,使得各类中介的角色被技术实现有效的替代。

第二,成本方面。区块链技术降低了很多交易的成本。金融行业交易成本其实之前都是中介机构获取,通过技术的手段,来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错误。同时,提高金融本身的效率,也能够对于金融成本实现大幅度的降低。在区块链技术上,清结算是一步完成的,所有都是数字及时来结算的,对于时间、人力,甚至能源都有很好的降低。

第三,安全性方面。区块链对于数据的健全,个人隐私的保护,安全加密,还是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第四,监管层面。通过区块链系统所构建的监管链条,使得整个环节里的每一步都非常得开放和透明,也会降低监管成本。

qf 3.jpg

具体来看,在供应链金融下,涉及到的机构主要有银行、核心企业以及上有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对于第三方增信机构来讲,鉴定各种真伪,确定信任度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并且也会导致费用较高。现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把供应链金融场景中涉及到的信息流、资金流上链,不可篡改,从而在整个区块链的网络中传递,从而降低时间以及费用成本。

而在票据市场中,涉及的痛点包括服务器的稳定性、信任度等。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稳定性以及不可篡改的优势,可以减少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提升效率以及稳定性。

对于借贷场景,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不通过第三方平台,借款人跟理财人之间便可直接达成,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可靠。

此外,在跨境汇款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场景,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优势,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交易透明度。

国内金融科技公司积极布局 加速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

技术只有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解决问题,促进行业的发展才算是有更大的价值。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区块链技术开始向实际的应用落地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区块链技术仍处于一个话题性很高,但是技术成熟度很低的一个状态。金融只是区块链技术落地的一小块,未来还需要延伸到更多的实体经济,其本身在技术本身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何事物都有AB面,对于区块链来说,进入到具体的业务场景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业内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区块链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技术层面不成熟的问题,比如它的性能,现在整体而言还是比较低的,每秒千万级的区块链技术,离真实应用还比较远。对于一个快速的、高频的业务场景还不能够支撑。

第二,对于系统整合层面,我们一个新的技术要真正介入到业务领域里边,必然面临着对于旧有系统的替代或者是对接。而区块链系统的架构,和传统的一些系统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尤其现在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基本都是中心化管理的,像这类新的技术和新的机构之后,和原有的系统对接来说会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

第三,价值认可层面。当前,区块链虽然非常热,但是它的接受程度相对来说还是不高的。对于真正很多做业务的人员来说,对待区块链心里还是比较审慎的态度比较多,存在很大的顾虑。

第四,隐私保护层面。区块链的特点是防篡改,所以写入区块链的数据之后,很难去进一步修改。那么对于一些个人信息、企业的商业秘密类似的数据,在上链之后,是否救不能够再删除或者修改了成为大家心中的顾虑。

话题热度高,技术成熟度低,是区块链当前不可否认的现状。但是,就像研发芯片一样,只有在规模性的落地应用之后,技术才会变得更加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发展中,国内金融科技公司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成为技术的早期研究者,更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加速区块链技术的落地。

应用一:蚂蚁金服推出区块链跨境汇款服务 可实现秒到账

传统的跨境汇总由于涉及多个参与方,串联模式需要汇款信息一步一步传递确认,时间上一般需要10分钟到几天不等。而在费用上,由于是跨境服务,导致手续费也较高,还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日前,蚂蚁金服方面宣布,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正式在香港上线,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汇款。相比较下,区块链通过分布式共享账本与智能合约将其升级为并行,实现了交易信息的实时共享,节省了大量的传递时间和对账结算成本,使得实时到账、低成本、汇率优成为可能。

qf 5.jpg

在安全性上,因为区块链具有账本不可篡改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特点,使得跨境汇款的各参与方有了实时、可信的信息验证渠道,汇款有迹可循。并且,香港和菲律宾的监管机构可以对个人跨境汇款链路进行实时、全程监测,进一步提高了时效性。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曾对TechWeb表示,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蚂蚁金服一直很看重其在金融场景下的应用,并且一直在研究和落地实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具有推动作用。根据蚂蚁金服官方介绍,蚂蚁区块链的申请技术专利数量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目前,其在大规模交易处理能力、隐私保护、跨链等三个方向取得突破。

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还称,区块链的真实价值正在开始显现,蚂蚁区块链不做“空气币”,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技术应用,不做任何伤害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行为。

应用二:京东金融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白条ABS

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来说,痛点在于主体多、交易透明度低、数据流转效率不高以及信任方面等。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去中介化、不可篡改以及共识机制等特点,可以加快数据之间的流转,实时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并进一步降低成本。日前,京东金融方面就宣布,计划在区块链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

据了解,京东金融将ABS云平台区块链底层技术进行了完善,建立了多方独立部署的联盟链,先由各方在独立环境单独部署,再实现组网。同时,还建立了支持各类资产的业务底层。

除此之外,在早些时候,京东还宣布将在今年推出一个专有的区块链即服务平台,与华为、甲骨文、IBM和微软合作一同开始提供区块链相关服务。

应用三:宜信翼启云服推出Blockworm BaaS区块链云平台

由于涉及应收款、预付款,以及物流和仓储等,链条、交易节点较多,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共性凸显,因此也成为区块链技术最先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日前,宜信公司旗下翼启云服对外发布Blockworm BaaS区块链云平台,并向企业端客户开放免费试用。据介绍,企业接入Blockworm BaaS平台后,可以“开箱即用”的使用区块链技术,快速构建适合自己的区块链服务。

针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宜信翼启云服负责人、翼启云服供应链金融首席创新官刘灏对TechWeb等媒体表示,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效率、智能风险管控以及累积信用资产。他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都放在区块链平台上自由流转,所有的数据都可查、可追溯,确保资产和数据的真实,极大提升供应链金融融资效率。

除此之外,包括百度以及微众银行等,也都将区块链技术与当下的金融场景相结合,推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落地应用。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想借助风口成就自己,但是,只有每个人提升自己,才能让风口的风更大。否则,风过后,只能摔得更惨。作为目前最大的风口,区块链更应该落实的是技术应用,而不是表面的炒概念。当下,金融场景只是区块链技术落地的一小部分,虽然小有成就,但离发挥最大的价值还有不小的距离。(祁飞 荐稿)


【责任编辑:马媛雪】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