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记者 革继胜 祁飞】共识经济学(Consenomics)创立者、AI与区块链思想布道者,共识之DAO发起人郭善琪7月6日早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中经财经记者专访,妙解区块链——
01
区块链行业里没有专家,自称专家的一定是骗子

不要叫我专家!前两天一个人加我微信,说从2008年就开始研究区块链,我一听,果断删除!
科技圈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关键词闪亮登场,直到去年下半年,区块链横空出世,瞬间抢占了所有的风头。
区块链的风光与虚拟货币是分不开的,以致于现在在十八线小县城中,也有谈论区块链的声音。
事出反常必有妖!现在全球从事区块链行业的人估算五千万吧,也只占全球人口总数的0.69%。这五千万人里,其中90%都在炒币。炒什么币呢?目前全球数字货币1604种,交易所有11410家,尽管如此,还有新的币和交易所在不断增加——所以我说,现在的区块链产业还是一片荒原。
坦白地说,其实区块链并不是一个能简单理解的概念,它需要你了解链式结构、哈希算法、底层协议等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算对区块链入门了。入了门,也终究还是太浅显了。
所以,从大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这些自称从2008年开始研究区块链的人都不是专家,我自己更不是,我只是学习者。
02
共识机制,其实是把共识落地的手段或措施
历史是至关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向过去取经,而且还因为现在和未来是通过一个社会制度的连续性与过去连接起来的。
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过去只有在被视为一个制度演进的历程时才可以理解。将制度整合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中去,是推进理论与历史的实质性一步。
制度经济学集中研究的是人类合作问题,它决定了经济增长,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讲的方式。
制度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共识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契约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制度之一,共识是达成契约的首要条件,无共识,即无契约。
所以说,区块链的核心是共识(具化共识),而共识机制只是将共识(具化共识)落地的一种手段或措施。
03
现在谈区块链的应用,就像二十年前谈电子商务一样

2004年,马化腾获得了“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新锐奖”,那时的QQ还未拥有如今的辉煌,更没有演变成微信,那时的小马哥还稍显青涩。当时,坐在他面前的大佬有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王石、陈彤(前新浪副总裁、现小米副总裁)、胡舒立(财新传媒创始人、总编辑)等。CCTV主持人陈伟鸿邀请马化腾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推销QQ。
马化腾用特别简练的语言介绍了QQ,并表示“这个东西可以满足你在未来互联网的需求。”
听完马化腾的介绍之后,张瑞敏冷漠地说:“现在还没有说服我。”
实际上,你提到区块链应用的前景,我就想起马化腾向张瑞敏推销QQ这个场景,这个场景非常适用于今天的区块链。现在谈区块链的应用,就像二十年前谈电子商务一样。
14年过去了,马化腾的腾讯市值为4936.6亿美元,全球市值排名第六,国内市值排名第一,同年,海尔集团市值勉强破千亿人民币。在这个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社会,套用张泉灵的话来说,“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04
泡沫本身也是一种价值
目前,一些区块链应用项目存在不切实际的宣传和炒作,使得市场估值偏离基本价值或者被赋予过高的期望。
另外,还有一些项目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只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获得了与实际价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据说,现在搞传销的都已经链上了区块链……这样存在泡沫的项目在区块链应用中占据95%。
我只能说,很多项目的所谓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是投机行为。
比特币并不是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惟一场景或最佳场景,只是区块链技术最早落地的实践,只应用于简单的代币领域,并不能体现区块链的价值。
但是,我并不赞成“区块链是当今最大的泡沫”等观点,如同啤酒也有泡沫,所有的新技术必然伴随着泡沫的出现,况且,只有喝光泡沫之后,才能喝到啤酒,而且,泡沫的味道还要更好一些。
05
监管方式可能正在改变

现在的区块链行业中,各个领域里都存在着各种乱象,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行业泡沫和技术泡沫。但是,中国历来都相信先发展再规范。所以,监管与引导,是必然会出现的。
区块链本身比较复杂,难以理解,需要更多的宣传、教育、推广,等出现“E租宝”之后再来管,可能后果会更严重。
所以,作为一个关心、关注而且正在参与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从业人员,我们希望相关的监管规章、办法适时、及时出台,来进行规范,给真正的创新铺就一条合法合规的通道,规定各种业态,对参与其中的人进行灵活但合理的保护。
我感觉,从目前监管层面释放出的一些信号看,监管方式可能正在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