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凉了凉了!区块链不能被这些人玩坏了

中经联播 公众号推广副本.jpg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记者 革继胜】一大早,拿起手机就看到微信群里流传着一张照片,十多名比基尼美女的合影,照片的中央是一名男子,身后的背景板上,赫然有着“**全球区块链大会媒体发布会”的字样,穿过人体,勉强可以辨认出第二行字,应该是“暨形象大使争霸赛”,看着这一片白花花的大腿水淋淋的唇,我心里想,凉了凉了……

13.jpg

121.jpg

图:微信群流传的一张某区块链大会图片。

就在两天前,一份据称是区块链名人李笑来录音的音频文件被公布,坐实了流传在区块链行业中的“割韭菜”“坐庄”“博傻”等不为外人知的事实,揭开了区块链行业内潜藏的毒疮。有人在一篇相关的文章下留言问道:“区块链是个圈套吗?”作者回复说,“不,是个圈子。”圈子,意味着圈里的人获得利益,圈外的人将被收割。两日喧嚣过去,骂也骂完了,李笑来也回应了。骂得酣畅淋漓,回应得很委屈。

再早一点,6月30日的香港,薛蛮子受邀上台对话区块链行业新秀朱攀。65岁的薛蛮子客客气气地介绍自己并跟台下听众打招呼,坐在对面的25岁的朱攀突兀地来了一句:“我操”!台下一片哗然。寒喧过后,薛蛮子开始发问了:小朱你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朱攀说:你带的呀!薛蛮子略带愕然地也回了一句:“我操!”,只不过,毕竟65岁了,是受过传统教育的人,短短两个字,也说得越来越轻,百转千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自造热点,问题是,区块链已经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吗?薛老师挂在嘴边的精神和情怀去哪儿啦?

一个多月以前的2018年5月28日,领导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并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

话音刚落,全国已有十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继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雄安新区更是把区块链纳入重点产业,大力发展。

这表明中央和地方无不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与此同时,谷歌、微软、苹果,以及国内的阿里、腾讯、京东、赣州银行等各银行也都在积极开发或使用区块链技术,证明顶尖的企业和资本对区块链技术都是认可的。

回到2017年,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同时受到媒体关注,不同的是,区块链受到关注的原因并非来自于技术,而是来自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的暴涨,随之涌入大量投机、诈骗者,各种空气ICO项目风靡一时。很多人都将焦点都放在了那些通过区块链一夜暴富的故事上,诸如:“我朋友两年前投资比特币,如今身家已经过千万”,“6个月通过数字货币赚125亿,这个小伙子登上了福布斯封面”等等暴富话题。

实际上,他们赚到的钱都是别人亏的钱。几乎同一时间,各类ICO骗局开始相继倒闭,大量骗局被曝光,割韭菜者最终成为了韭菜,“ARTS” 、六点公会”等ICO项目的创始人相继跑路,相关人员携款逃至境外。

总的来看,这一波区块链热潮,并没有为社会带来太多实质性的价值,反而催生了一夜暴富,卷款跑路的歪风邪气,最终导致各国监管出台,联手整治。

当然这并不能阻止投机者的步伐,在2018年里反而愈演愈烈,越来越粗鄙不堪,终至丑态百出。

12.bmp

图:WBO第一届世界区块链高峰论坛在香港召开,多位重量级嘉宾从这里传出了声音。

其实,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我们处在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最前端,每时每刻都有无数机会等着被发掘,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无数有理想、有梦想的人怀揣商业计划书,想通过创业改变人生。

这也是最坏的一个时代。

人类社会发展虽然已经度过曾经需要靠暴力、武器、殖民获得前进动力的阶段,但恰恰是因为生产力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如今仅仅用资本、金融手段,甚至是讲个故事,就能解决以往通过暴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当这些人站在风口,面临可以大赚一笔的机会,面对韭菜,割还是不割,有多少人会因“良心”或者“道德感”,不为利益所动呢?

如果非要给谁扣一顶帽子,那就只能是时代的错了。

薛蛮子说:区块链的回报期要比股权投资快得多。无疑,在几乎全民炒币的今天,任何一个新发行的数字货币都可能被热炒,即便是一个山寨得不能再山寨的空气币,也能轻易实现数十倍的涨幅。这样的快钱,没有“李笑来”,也会有“张哭去”。

区块链沦为炒币,炒币又如此火爆。更加吊诡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试图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比如薛蛮子,据说将发蛮子币。

薛蛮子说:区块链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说得没错!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妙?

还是不懂?没事!你只要相信并投钱就好了,只要有人相信,李笑来、薛蛮子们就能功成身退,躺着数钱了。

只不过,薛蛮子说的是区块链,不是炒币。就像那一句粗鄙不堪、下流至极的“我操”一样,他的目的是蹭蹭区块链的热度,本质还是为了炒币。

关于区块链,工信部信软司巡视员李颖曾经说过,相比于90年代初的互联网,目前区块链产业的发展相差很远。除了金融行业,其他领域都还没有形成场景。目前,区块链跟产业无关,除了在金融场景的应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外,其他领域都还没有起步。

实际上,我们也能看到,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产业机构开始重视并参与到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探索中,骨干IT企业结合自身业务资源纷纷布局区块链领域,一批新兴的区块链初创企业也在迅速地崛起,推动区块链应用从数字资产向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社会公益、版权保护等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延伸拓展。

对于很多区块链从业者一直在抱怨的“政府没有尽快明确、出台区块链产业的监管政策,我们也应该看到,区块链技术确实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同时带来的是治理难题,特别是在瞬息万变,创新不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牌照制、备案制,都无法再满足监管需求。

实际上,国家数字货币,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主权区块链的建设,正在点滴进行。

蛮荒时代终会结束,无序终会变为有序。

因此,作为从业人员,一定要顺势而为,否则到最后,项目不论好坏,都可能成为“空气项目”。

而中国作为惟一数度浴火重生的古老民族,且当前正值中美贸易战爆发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谁也不会,也不能允许中国金融市场、链圈、币圈甚至各行各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李笑来”。

所以说,任何炒作终有落幕的一天,投机者们通过区块链进行一夜暴富的梦想也最终会陨落,任何技术的价值终将回归技术本身。比基尼们,李笑来们,薛老师们……终究会成为一个笑话,成为一个终结疯狂、让区块链发展回归理性的历史性开端。

【责任编辑:海珠】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