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BOX基金会向火币公开喊话:请huobi慎重考虑下BOX重名的问题,之前BCH都是从BCC改过来的,为的就是不让投资者混淆,火币是个有节操有影响力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先例,会把行业发展引向何方?
原来,火币全球站定于新加坡时间7月16日11:30全球首发ContentBox(BOX)充值业务。7月17日11:00在创新区开放BOX/BTC, BOX/ETH交易。
对此,BOX基金会立即发表声明。声明中说,为了防止投资者混淆、误解、造成资产损失,BoX团队就 ContentO项目方执意
使用“BOX”作为其项目代币名称进行过多次沟通,项目负责人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承诺内部研究进行名称更改。然而时隔多日无果,其依然使用“BOX”作为 Toker名称登陆交易所,我方十分担心此行为会造成投资人和用户的损失。故严正声明
BoX基金会于2017年12月24日创建BoⅩ Token”合约,2日后完成BoXToken的分发,并于2018年4月10日在hot bit.io上架,ERC20合约地址为:0xe1A178B681BD05964d3e3Ed33AE731577d9d96dD。

区块链业内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一一不重复使用已有的 Token缩写,以免造成混淆。
市场上很多知名区块链项目比如 BbOX、MeshBox等都遵守共识,未使用“BOX”从而避免与我方产生冲突。 ContentO团队无视行业共识,明知故犯,依然使用“BOX”作为名称,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并损害行业发展,我们强烈鄙视这种没有职业操守的行为!BoⅩ团队会持续地敦促其改正过错,维护行业共识,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全称和合约地址,造成的任何损失由ContentBox团队负责,与我方无关!
共识不是法律,却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2018年伊始,区块链便以势不可挡的火爆度占据各种头条。时至今日,数字货币、交易所、区块链媒体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而且与日俱增。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给自己的产品取个什么名字呢?要新、要奇特、要与众不同、要蹭点人家的热度?链圈有几人未被微信群、通讯录中大同小异的名称困扰过?
其实,在链圈币圈,类似“你的名字我的姓氏”现象层出不穷。今年三月,阿里巴巴起诉迪拜一家名叫Alibabacoins的加密货币公司。指控他们用误导性商标名称以加密货币形式筹集350多万美元的资金。阿里认为,这家公司就是要攀附自己的良好声誉,不择手段获取成功。

商号又称企业名称,是区别不同市场经营主体、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表明企业身份、区分产品来源的商业性标识。近年来,企业商号的法律保护问题受到关注,知名企业的商号更是如此,各级法院在“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方面也已经趋于统一的认识和判断。最高法有关规定就指出:被诉企业名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或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承担停止使用、规范使用等民事责任。
有律师建议说:解决企业商号权利冲突问题,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比较企业名称之间的显著性、在先性、知名度、相同或近似程度,以及是否会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等因素综合判定。
有趣的是:链圈人现在都想蹭热度,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就能保证商标的溯源,助力打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