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取得改革最大的公约数。政府部门在改革中自身没有任何利益,也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昨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邀请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就“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与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杨传堂表示,目前正在推动“深化出租车改革指导意见”和“网络约车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尽快出台实施。未来,私家车通过规范途径转化为合规的营运车辆后,就可以运营拉客。
杨传堂说,改革的方向之一是鼓励网约车新业态的创新和规范发展。近年来,网约车等新业态确实给乘客带来了新体验,同时也导致新旧矛盾交织,利益关系碰撞,甚至也引发了一系列行业问题。在乘客的安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都亟待解决。
杨传堂表示,要按照高品质、差异化的经营原则,有序发展网络约车。同时,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对网络约车经营者、驾驶员和车辆实行许可管理。规范网络约车的经营行为,并建立多部门联合的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对于网络约车必须到县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才能获得许可,而很多网络约车公司业务是全国范围的问题,刘小明表示,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确实不分地域,可以跨省跨区域。目前正在研究优化许可程序,尽可能地减少许可环节,为网络约车企业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服务。从事网络约车服务的企业、车辆和驾驶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点是有共识的。只是,在许可的方式和方法上还有分歧。初步想法是,两级工作、一级许可。线上的这部分,由平台所在当地的省一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许可,得到许可后全网通行,在其他城市不再需要进行许可申请。
有记者问,接入网络约车平台的私家车是不是“黑车”?未来私家车能不能做专车?
杨传堂认为,如果私家车提供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就涉及到公共服务和客运安全,就必须要接受法律法规的规制和调整,政府需要进行相应监管。在目前的意见中,已为私家车提供了转化为网络约车的转化途径,转化为合规的营运车辆后,就可以从事经营性的运输服务。
对出租车行业来说,这次改革主要有6方面内容。首先,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第二,要建立运力规模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运力规模,解决供需矛盾。第三,改革经营权的管理,实行经营权期限制和无偿使用,不得炒卖和擅自转让。第四,构建包括巡游出租汽车和预约出租汽车的多样化服务体系。第五,改革“份子钱”的制度,由过去的政府调控改为由企业或者行业协会与驾驶员或工会组织来平等协商,并鼓励、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构建企业与驾驶员的利益分配。第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运价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
改革的过程中,明确的方向是出租汽车的经营权要无偿、有期限,目的就是为了让服务进入良性循环,用服务赢得经营权。至于经营权数量是否完全放开,这取决于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大城市、特大城市在考虑交通结构和发展过程中,一定会考虑到城市道路容量和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而对中小城市来说,因为公共交通的通达深度、服务时间和服务范围,很难说全天候、全覆盖,适当地放开一些管控,这是可以选择的方案。总体说,是要因城而异、因时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