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2005年4月22日第5版报道
“这是世界以及中国纳税人协会的历史性事件,这一天是值得记住的一天。中国各地纳税人组织第一次聚在一起,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聚会。”比让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北京办税人员分会的正式加入,目前国际纳税人协会这个大家庭已经拥有来自6大洲40个国家的46个成员。”
去年10月份,国际纳税人协会接到北京办税人员分会入会申请后,比让先生和麦克唐纳先生作为国际纳税人协会的负责人,专程来到中国了解北京办税人员分会有关情况。如果说去年他们是以考察者身份来到北京,这次他们再次来到北京,更像是参加一次家庭聚会。那么,作为国际纳税人协会负责人,比让先生和麦克唐纳先生如何评价中国纳税人组织的首次聚会,对中国纳税人组织如何高效运转又有哪些建议?
形成一个来自纳税人的声音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中国各地分散的纳税人组织聚在一起,共享一些经验和信息,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以澳大利亚的经验看,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纳税人协会,全国纳税人形成一个声音,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将更有利于开展工作。”麦克唐纳先生这样说。
目前,中国各地自发成立了近50个纳税人协会、纳税人维权中心等纳税人组织。麦克唐纳先生告诉记者:“过去澳大利亚也是各省设立自己的纳税人协会,虽然经常开会交流,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各省纳税人协会为各自纳税人争取权益,来自纳税人的声音显得分散和微弱。有时,这些声音甚至是相互冲突的。2000年,澳大利亚组织了全国性的纳税人协会,情况大为改观。大家不再各自为战,15个分会每3个月定期开会,关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同一个突出问题,形成一个声音,然后向税务部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建立亚太纳税人联盟 以最快速度共享成功经验
据了解,北京办税人员分会准备今年建立亚太纳税人联盟,成员将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菲律宾。而这个想法来自比让先生的一个建议。
“我有一个野心,计划在三年内建立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纳税人协会。”比让先生说,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纳税人协会:在那些税负高的国家,需要纳税人协会去说服政府降低税负;在那些税制比较复杂的国家,需要纳税人协会去帮助普通纳税人和企业;在离这里并不远的一些国家,税务行政部门和税务人员非常腐败,需要纳税人协会去对普通的纳税人施以援手;还有一些国家需要纳税人协会,是因为纳税人的钱财被浪费或无端的消失。一句话,高税负、复杂税制、腐败和错误使用纳税人钱财,是我们需要纳税人协会的理由。
世界纳税人协会成立于1988年,2000年更名为国际纳税人协会。而纳税人协会已经存在了近一个世纪,最早的纳税人协会产生于1919年的澳大利亚和1921年的瑞典。目前,较大的纳税人协会存在于中欧、北欧以及美国。最大的协会是德国纳税人协会,成立于二战后的1949年,拥有42万名会员。
随着国际纳税人协会成员的稳步增加,不同国家纳税人协会建立区域间的合作变得更有意义,因为邻近的国家可以借助地域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共享这一地区的成功经验。北欧间的区域合作早在1961年就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开始了。欧洲的合作始于1969年,美国的纳税人组织之间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15个协会也于2002年开始了合作。
“亚太纳税人联盟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区域纳税人联盟。”比让先生告诉记者,这个主意最初来自菲律宾纳税人协会的两位创始人,是他们向他提出了这个想法。于是在去年澳大利亚国际纳税人大会上,他又把这个建议提给北京办税人员分会。比让先生评价说:“北京办税人员分会人员同样是有雄心的人,我们一拍即合。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原因。”
作为正在筹备中的亚太纳税人联盟的一个组织者,麦克唐纳先生也认为这是亚太各国之间相互学习的一个好机会。他说,虽然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存在差异,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经验,但是可以从其他国家借鉴一些好的方法,或者吸取一些教训。
比让先生强调说,纳税人组织如果要想赢得更多公众的支持,需要了解绝大多数人的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个精短有力的标语,设计一个形象的图案标记,让公众能够接受,并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