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行业协会大多数具有官方背景,其对于市场的把握与指导作用被严重削弱。《新京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由80年代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2014年底的近7万家,年均增速在10%到15%之间,增长速度非常迅猛。在数量如此庞大的行业协会规模下,其市场指导作用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以往的行业协会行政色彩浓厚,通常会被主管部门权力所操纵。
例如,行业协会借用政府方面的资源与权力,向会员企业收取会员费、管理费等各种费用,不但没有起到行业指导作用,反而增加了企业负担。
2013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受住建部委托进行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在此过程中,该研究会未经批准违规收取参评单位评审费高达1400万元之多。同年,中华医学会也被曝出违规收费行为,其未经批准收取资格考试培训费1900万元之多,将数百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上亿元费用收入囊中。
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更有利于行业的市场管理与发展。行业协会的设立初衷是为广大会员企业与政府之间提供一个便利的沟通渠道,将行业发展的现状与难点进行总结与反馈,以期政府层面能够给予相应的支持。但在行政权力支配下的行业协会,往往很难考虑到会员企业的利益,通常演变为行政指挥,造成协会本质的缺失。
在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离后,其本质将发生重大转变,由代表政府的行政意志转变为代表企业的市场意志。由此为开端,以往协会乱收费、乱评比的现象将大幅下降,市场实际状况也将得到真正的反馈,更利于行业的运行与发展。
脱钩不同于脱管,在行业协会与行政脱钩后,政府仍会加强监管。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行业协会脱钩后会加强监管,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现象。民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协会负责人任职条件、负责人产生办法、约谈、警告、责令撤换、从业禁止等管理制度,强化负责人责任追究,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责令撤换并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民政部会建立行业协会信用档案,形成“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由此看来,在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政府监管力度并没有减弱,这种制衡状态避免了行业协会单方面发展的失控局面。
据称,北京已有30个行业协会进行了脱钩试点。截至2015年6月份,北京市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委、商务委、工商局5个部门下属的30个行业协会,已经开始了脱钩试点。
在近一年的整改过程中,北京市曾对政府干部兼任行业协会要职的现象提出了严厉警告,或辞去行业协会职务,或辞去政府职位。
海淀、平谷及昌平地区,将在今年重点清理书画协会的官员兼职现象。对于非书画相关专业出身的官员,一律不得在各类书画、艺术等协会中担任领导职务。
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将有更多省、市的行业协会加入到脱钩进程中来,其行业自律、监管的作用较之前会出现明显增强。在协会与行政脱钩后,市场各方能够从其中得到更为贴近行业情况的数据,对广大企业是一件利好。
与行政脱钩,是市场经济的一大进步,只有在企业选举的机制下,行业协会才能真正发挥市场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