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税收法制的完善、税收管理理念的超前、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税收风险防控手段的科学和税务人才培育的企业化,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016年9月,我参加了由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赴美国税收风险管理培训。半个月的培训学习交流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税局的大力支持,美国国税局局长约翰·科斯基宁先生会见了代表团。培训期间,我们访问了华盛顿地方税务局以及专业税务咨询公司安永,参观考察了办税服务厅,与美国甲骨文公司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防范税收风险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比较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 税收立法权分属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议会,各级议会皆可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税权制度。按照宪法的规定,联邦政府不得对任何一个州输出到另外一个州的商品征税,其他未禁止的税收立法行为,联邦都可行使。在不违反宪法的情况下,州政府可以按照履行其事权的需要,开征任何本地区选民认为必要的税收,无须获得联邦政府的授权或批准。但关税及其他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税收只能由联邦政府来征收。地方政府按照州法赋予的权力独立行使归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因此美国各州和地方的税收政策差异甚大,使得美国形成了统一的联邦税收制度和有差别的州及地方税收制度并存的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集团活动日趋频繁,各国投资和经营者取得所得的形式日益复杂,政府税收监管难度增大。与此同时,在经历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收入大幅缩水,财政赤字严重。为增加税收,打击美国纳税人利用海外账户偷逃税行为,美国国会于2010年3月18日通过了《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FATCA)。该法案将使得美国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纳税人的海外账户信息。 美国国税局拥有强有力的执法手段。将税收违法行为区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种,分别适用税务审计和刑事犯罪调查程序,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执法体系,对违法纳税人形成严密的高压打击态势。尤其在严重涉税违法行为和涉税犯罪调查方面,采取强力调查手段、独立犯罪调查、专门税务法院审理等有效方式,确保了对涉税违法案件查办的强制、有力、专业和高效。 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体现出征纳双方法律责任明确、遵从税法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全社会形成了遵从税法的大环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死亡和纳税人人平等”。 比较先进的税收理念定位 1998年,鉴于纳税人对美国国税局效率低下极度不满,美国国会制定了《美国国税局重构与改革法》,对这个已经成立了136年的政府机构实施改革重组,将原来的地域管辖模式改变为按纳税人类型和税务部门职责双重管理模式,进一步削减了预算及人员编制,美国国税局得以重构和转型。 美国国税局1998年的机构改革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将税务部门从一个庞大且因循守旧的官僚机构转变为21世纪现代化的高效的税收管理部门,在工作方式和理念上最大的变化在于注重强调为纳税人服务,而不是只关注税款的征收。这种服务理念成为美国国税局改革的指导,也成为联邦税务人员工作的指南。据此,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对税法的解释、执行,以及帮助纳税人公平统一地适用税法。税收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一基本职责开展,包括:机构设置与资源分配要利于为纳税人提供帮助,纳税服务应侧重对税法的解释说明及协助纳税人正确申报纳税,税务稽查是为了规范税收秩序和保障纳税公平等。 美国注重强调为纳税人服务,而不是只关注税款的征收,推崇“客户导向”服务理念。一是高度重视公正透明,及时发布指南、告知权利,帮助纳税人公平统一地适用税法,事前服务充分到位。二是办税渠道高效便捷。2015年,公司、合伙企业电子申报率超过70%,个人电子申报率达到87%。三是社会中介作用充分发挥。由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提供税务咨询、纳税申报等服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降低征纳双方税收风险。四是强化纳税人权益保护。通过《纳税人权利法案》,固化纳税人权利,建立严谨、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设立独立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解决税收争议,增强自愿合规和公众对美国国税局诚信和效率的信心。 比较优化的税务机构设置 美国国税局管理的联邦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雇佣税、遗产税、信托税、赠与税和消费税。局长由总统任命,直接向财政部部长报告工作。 美国国税局下设三类机构:独立部门、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而且注重扁平化。 独立部门主要有:首席顾问办公室、税务复议处、全国纳税人权益保护办公室、平等就业机会及职员多元化处、研究分析与统计处、沟通联络处等。独立部门独立于美国国税局其他部门,直接由美国国税局局长管理。 职能部门主要有:技术处、财务处、后勤服务处、人力资源处、隐私、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处。职能部门由副局长管理,主要负责运营支持。 业务部门主要有:大型企业及国际税收办公室、小企业及自雇业主办公室、工薪和投资收益办公室、免税组织和政府机构办公室、犯罪调查办公室、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办公室、税务代理从业者管理办公室。业务部门由副局长管理,主要负责服务和执行。其中大型企业及国际税收办公室总部分支机构设置更能体现扁平化:总部负责制定计划政策和程序及年度业务计划,现场运营的管理层监督,管理工作量确定和交付,就技术问题提供监管,管理预算、人员安排、培训、合规调查与技术支持,与美国国税局其他部门协调。下设机构设置分为九个主要事务区域,其中五个基于主题:中间实体、企业活动、协定和转让定价、预提所得税和国际个人合规、跨境活动,四个基于地理位置:东北部(纽约),东部(伊利诺依州丹尼森市),中部(休斯敦),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 机构扁平化最能带来实体化运作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美国国税局实施改革后,奉行“用更少资源完成更多事情”的原则。美国国税局在全国共有408个分支机构,共有近8万名员工。2015年美国国税局征收税收约为3.3万亿美元。征收率为83.7%,每100美元的税收征收成本为0.35美元,即征税成本率为0.35%。 比较严密的信息风险防控 美国国税局注重集约化的信息获取与整合,用于税收风险防控,以提高税收工作质效。风险管理已成为美国国税局重要税收管理手段。几个特点尤为突出:一是侧重于内部风险控制。将组织运行风险放在首位,提高风险防控层级,建立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总统任命,重点监督业务运行和员工职业道德,防止对纳税人权益造成损害。二是风控理念已成为文化。美国国税局一线人员发现风险、逐级上报风险特征,并建立监控考核机制,强化员工风险防控意识。三是注重跨境税收风险管理。目前,尤为关注跨境税收争端的解决,保护国家税收利益。 美国是信息化比较发达的国家。美国国税局对纳税人信息的获取大致分为三种渠道:一是纳税人通过申报等方式主动提供。二是税务部门自行搜集,如选派各类专家入驻企业或从公开渠道(例如美国证监会发布的季报、年报、收购公告等文档,及纳税人新闻发布、公开阐述、公开声明或接受采访等相关信息)。三是税务部门通过第三方获取。美国国税局依靠“纳税人账户数据引擎”数据库系统处理数据,实现了纳税人账户信息的每日更新,便于税务部门及时掌握纳税人信息变化和发现涉税问题。 效仿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 美国国税局的人才政策,深受1998年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影响。这个运动的实质是政府“效仿企业”,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思想和工具,如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精度较高的工作标准考绩制以及以功绩晋升制为主的多种激励措施,尤其是越级晋升制等都在人才政策中得到体现。 美国国税局将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部,这标志着美国税务部门在人才管理方面跃上新台阶。税务部门每年都要公开向社会招聘录用优秀的青年人才,在内部制定了完善的培训、调任、晋级和考核制度,使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职员通常有两大发展路径:一方面是向税务专家方向发展,成为全领域的税务专家,或专注于税法特定领域或某一特定行业的税务专家;另一方面是向高级行政级别方向发展,通常是在各级技术专业人士中择优选拔高级管理人员。 美国联邦政府对政府雇员实行评级制,最低1级,最高15级。美国国税局采取“梯形”培养使用,明确规定:达到11级的,才能有资格承接对小型企业的所有检查事项;达到13级的,才能有资格做大企业税收检查和经济分析师;达到14级的,才能有从事转让定价工作的资格。同时,美国国税局有一支门类齐全的强大专家团队,负责包括转让定价调查结果在内的检查、审理、分析、研究工作,提供各类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