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到德国经济时,一般不会提及德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的补贴现象,而德国政府为了突出自己市场经济的特点,也很少在公开材料中谈及德国存在的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情况。目前,中国很多企业正在加大与德国企业合作力度,我们认为,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德国存在着大量的政府补贴,只是我们很少去了解。为让大家了解德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小编对德国企业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希望为大家正确认识德国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1
德国财政补贴总体情况
德国对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分布在很多的领域:
根据德国联邦政府补贴报告(第25期),2016年联邦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补贴共计229亿欧元,其中直接资金支持75亿欧元,税收优惠154亿欧元。而基础研究拨款、联邦担保、向国有企业发放的补贴或增资等并不包含在内。根据2017年德国联邦财政预算报告进行的粗略计算,联邦政府2017年向国内企业提供的偿债援助、贷款、投资补贴等各类拨款达近360亿欧元,国外投资补贴67亿欧元。
2017年德国联邦政府前10大资金支持项目
|
序号 |
名称 |
金额 |
|
1 |
建筑节能改造 |
14.8 |
|
2 |
(用于发电和炼钢的)煤炭销售以及消除产能调整带来的负担 |
10.5 |
|
3 |
宽带网络扩建 |
6.9 |
|
4 |
能源效率基金 |
4.6 |
|
5 |
改善区域经济结构(部分) |
4.4 |
|
6 |
改善农业结构及海岸保护(部分) |
4.4 |
|
7 |
高速公路卡车养路费的使用 |
3.9 |
|
8 |
国家气候保护倡议 |
3.3 |
|
9 |
中小企业集中创新项目ZIM(部分) |
3.2 |
|
10 |
可再生能源应用 |
3.2 |
资料来源:2017年德国联邦财政预算 (金额单位:亿欧元)
根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2016年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企业是德国财政重点补贴对象。2015年德国企业获得的各级财政补贴共计905亿欧元,其中包括就业政策、区域政策、结构政策、促进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专业技能培训等跨行业性补贴约260亿欧元;针对特定行业的补贴约645亿欧元。其中交通业以252亿欧元高居榜首,占比高达15%,其次是农林渔业(100亿)、房屋租赁(35亿)和采矿业(20亿)等。另外还有一些补贴无法量化,比如价格补贴,即国家高价买入或低价卖出。
2
典型案例
由于德国财政补贴涉及各行各业,条目繁杂且存在大量隐性补贴,无法全面统计。挂一漏万,小编仅列举部分案例说明。
为保持数字化时代德国在研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联邦政府于2006年首次推出高科技战略,并于2010年和2014年两度修订,确定了工业4.0、能源供应智能化转型、可持续交通出行、互联网服务经济生活等十大未来项目。政府以直接项目补贴的方式予以支持,支持额度最高可达企业成本的50%。根据联邦教研部2016年研究和创新报告,联邦政府在2014至2016年间在高科技战略框架下的投资约为340亿欧元。其中,中小企业是重点支持对象之一。2007至2015年联邦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研发资金从7.8亿欧元增至14.5亿欧元。此外,企业也可申请各联邦州以及欧盟层面的研发项目补贴。
德国政府通过提供咨询服务、补贴、风险投资等方式扶持初创企业发展,先后推出EXIST、GO-Bio、INVEST等多个支持项目。比如,为帮助初创企业更容易地获得创业之初所需要的风险资本,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出台政策规定,如果风险投资人注资1万欧元以上,将可获得投资额20%的补贴,每年补贴上限为50万欧元,在投资人退出时还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新的ERP/EIF成长基金可为快速成长的资本密集型企业提供总额高达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此外,年轻的创新型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还可获得最高7500欧元补贴。

航空业补贴
欧洲航空业是在政府支持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即使在私有化或半私有化之后,债务减免、贷款支持及其他形式的补贴仍在继续。在长达13年的空客和波音补贴争端中,世贸组织认定欧盟及德、英、法、西等成员国为空客多个机型提供总额高达220亿美元的补贴,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2016年4月,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的一份报告认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从慕尼黑机场(联邦、州、市政府共同所有)获得价值逾10亿欧元好处。此外,德国地方政府经营的区域性机场长年亏损,如哈恩机场每年亏损1600-1700万欧元,只能靠政府财政支持勉强生存。
为顺利实现能源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是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德国不仅制定并多次修改《可再生能源法》,还推出减税等各种扶持政策。以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税为例:一方面,国家通过征税补贴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商,直接增加了普通民众的用电支出;另一方面,化工、钢铁、制铝等2000余家能源密集型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每年涉及上亿欧元。2016年5月,欧洲法院裁定德国能源密集型企业免缴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税属于国家补贴,扭曲了市场竞争。有批评声音认为,德国政府在推行能源计划经济政策。
为将德国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供应国和销售市场,联邦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支持。截至目前,联邦政府共出资22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研发,2012年以来共推出22个示范性项目。德国还于2016年5月通过总额为12亿欧元的电动汽车购买补贴计划,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分别获得4000欧元和3000欧元补贴,并享受收税减免政策。此外,联邦政府还将出资3亿欧元推动20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新建1.5万个充电站,可最多抵消企业40%的成本,并出资1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采购。

农业补贴
农业一直是受补贴的重点行业。欧盟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各成员国在共同农业政策框架下实行共同的农业预算。欧盟的农业补贴占财政预算总额的比重高达40%,其中,农民、农场主及农业企业获得的直接补贴高达400多亿欧元。2014年德国共有222家农场主或企业从欧盟农业基金中获得100万欧元以上的补贴。2016年,欧盟拨款5亿欧元用于救助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奶农及乳业经营者,其中德国奶农获得5800万欧元补贴,德国联邦政府又提供相同数额的补助,用于抑制牛奶产量,稳定市场价格。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造成市场扭曲,扰乱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

3
德国内部对国家补贴的诟病
德国对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在国内也不乏批评之声,饱受诟病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