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深圳召开首届中国国际对冲基金年会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深圳2019年10月19日讯 (易全)全球对冲基金行业2019年迎来跨时代的变革。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国内私募也纷纷“扬帆出海”探索新业务。一场由私募排排网、华泰证券、华泰期货以及南方基金联合举办,主题为“开放互融,共启对冲基金全球化新时代”的国际对冲基金年会,10月18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券商、银行、期货、FOF等金融机构、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等1000余名金融行业精英共聚一堂,分享投资智慧,深度解读国内外对冲基金发展的新趋势,共同为推动国际对冲基金发展建言献策。 

梦幻起航 承载国际对冲基金发展重任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对冲基金年会,本次论坛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全球100余名分别来自政府、顶级量化基金、投资机构以及券商、银行的专家学者,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看好国际对冲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期待论坛能够打开中国国际对冲基金发展的新局面,促进国际对冲基金行业的创新发展。

大会伊始,华泰证券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吴宝国首先致辞。他表示经过16年的蓬勃发展,对冲基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要的新生力量。华泰证券长期关注对冲基金的发展,始终致力于提供行业最优质的服务;依托全业务链和国际化的优势,华泰证券为对冲基金管理人在品牌宣传、能力展示、高效沟通方面提供平台支持,成为伴随对冲基金一路成长的最佳合作伙伴。

紧接着南方基金副总经理俞文宏也发表致辞。他表示海外机构加速布局国内市场为国内带来了增量资金,需要进一步引导境内资管公司迈入发展成熟化和法规化方向。南方基金已经和私募排排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将与海内外投资者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海内外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主办方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在致辞中表示,在外资私募加快布局A股市场和国内私募出海意愿强烈的双重背景下,希望通过举办本次国际对冲基金年会,为国内外对冲基金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分享投资经验与智慧,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众星捧月 首届优秀海外私募管理人出炉

“2019年优秀海外私募基金管理人”颁奖典礼成为本次论坛的重头戏。该奖项具有奖项数量少、获奖难度大、评奖规则高、专家评审投票等特点。依托私募排排网深厚的研究底蕴和庞大的市场数据调研,通过对数据分析、业绩评估、业界影响等进行的多维度量化和客观数据考核,最终经层层筛选产生。

具体而言评奖规则主要根据基金最近三年的年化收益,区间回撤,夏普比例,按照30%,30%,40%的权重排名打分;得分靠前的产品进一步对基金管理人或投顾进行定性分析,最后按定量40%,定性60%的权重排名评分,取排名靠前的管理人进行评奖。李春瑜表示本次颁奖旨在不断发掘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为行业树立标杆,助推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最终,青岛进益资产、上海保银投资、上海景林资产、东方港湾投资、安本标准投资、上海泓倍资产、方圆投资、Optimus Prime Fund、Uboom Capital Ltd、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共10家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斩获了该重量级大奖。

群雄荟集 共启对冲基金全球化新时代

站在国际化视角,跟全球对冲基金同台竞技,本次论坛嘉宾之阵容可谓是群雄荟集。

多位重量级嘉宾在主题演讲环节带来了精彩主题演讲。天马资产执行董事刘虹俊的《人机结合:完成投资的快思慢想》、南方基金龚涛博士的《指数化投资机遇与挑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严弘的《对冲基金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安本标准投资董事兼中国股票投资主管姚鸿耀的《China A-Shares: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华泰证券网络金融部专业投资者服务团队负责人吴昊峻的《迎接私募市场服务的创新时代》,一个个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圆桌论坛环节更是不遑多让,高规格的嘉宾团纷纷各抒己见。不断碰撞的思维火花,一浪浪高潮迭起的现场气氛,带来了中国国国际对冲基金行业的超级盛典;不一样的主题,不一样的嘉宾,但却是同样的精彩。从每个嘉宾的观点中不难听出,他们对首届国际对冲基金年会充满了热情和希望。

2019年的全球经济下行,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延续;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了全球经济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第一组圆桌论坛邀请到香港交易所高级副总裁周晓殷、盛宝银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全球执委会委员徐凡,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田峰、保银投资副总裁马肸珣、毕盛投资中国区总经理助理谢晓荔等国内外顶尖对冲基金作为嘉宾,他们就全球经济下行大概率仍将持续的背景下,国内外对冲基金如何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如何才能分享到A股、美股、港股等主要市场的投资机遇?全球大宗商品投资机会怎样等焦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在国内资本市场加速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一边是包括外资私募在内的外资机构努力抓住国内市场开放的巨大机遇,“快马加鞭”布局中国;另一边则是国内私募出海,进行全球市场布局。无论是外资私募布局A股,还是国内私募出海,他们都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未来国内私募国际化发展前景如何?是否会引发大面积外资私募布局A股和国内私募出海潮?针对上述问题,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新思哲投资董事长韩广斌、榕树投资董事长翟敬勇、东英投资高级副总裁吴珊、华泰(香港)期货总经理陈伯龙等几位嘉宾,一一进行了解读。

量化投资在2019年变得炽手可热,但正逢国内量化对冲基金渐入佳境之时,他们再一次迎来了重大考验。海外量化投资已发展20余年,他们的系统成熟、技术先进、投资策略丰富。随着海外量化私募的加入,对量化投资策略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海外量化私募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国内外量化私募有哪些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国内量化私募如何实现人机结合?AI人工智能在国内量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阿巴马资产总经理詹海滔、泓倍资产总经理唐伟晔、因诺资产副总裁罗元、泰德嘉禾投资投资总监李宇新、南方基金数量化投资部总经理何修诚等由量化投资领域专家组成的嘉宾组,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点评。

不忘初心,以推动私募行业健康发展为使命。自2004年成立以来,私募排排网深耕私募行业十五载,已成功举办了13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7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4届FOF基金年会,这些都已成为我国私募行业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标杆。他们所颁发的各大私募基金管理人奖项也深得人心,获得了私募界“奥斯卡”奖的美誉。

近些年来,私募排排网从传统金融向科技金融方向转型,在原有的数据和研究基础上加大了科技创新,旨在把私募排排网打造成由科技驱动的,私募基金一站式综合交易和服务平台。其主打产品直营店直击私募募资难、品牌影响力小等弱点,成为代销的一个重要补充;而现有入驻直营店私募更是创下了单笔成交一亿的记录。据介绍,作为社交小程序的私募排排网名片2.0版本即将发布,其最大特点是通过私募排排网的大数据赋能,实现了定时推送热门名片,其功能包括有“猜您认识”、发表实时个人观点、展示产品净值等个性化要素,旨在让每一个排排网名片的用户能够精准结交到好友,以利于产生更多的合作商机。


【责任编辑:王海珠】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