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海联金汇业绩变脸如翻书 买来的业绩难持续

1.jpg

海联金汇上市之后主业萎缩,跨界并购的资产也在业绩承诺期后变脸,以至于公司预告全年预亏。其业绩大起大落,变化迅速。

海联金汇(002537.SZ)于2011年1月上市,但上市之后就是变脸之时。

上市前,海联金汇的业绩快速增长,净利润的增速远远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速。2007年净利润只有2381.62万元,2009年6244.25万元,增长162.18%;而同期营业收入的增幅才88.12%。2010年1-6月净利润5211.96万元,已达到2009 年度的83.47%。因此,业绩爆发性增长的海联金汇顺利IPO募集资金10亿元。

招股书显示,募投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新增销售收入约91073万元,新增税前利润约14978万元。

而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20.95亿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9156.89万元,同比增长46.65%。加上未来可期的募投项目,海联金汇的成长空间大有看头。

1.jpg

然而,上市后的海联金汇立马增长不再。2011年净利润下降14.81%,这只是开始,2012年下降15.16%、2013年下降10.80%、2014年下降49.01%, 2015年已经到了想方设法避免亏损的地步了,经过一番运作,逃出亏损,但扣非净利润只有602万元,为上市前的十五分之一,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低。依靠1.08亿元的营业外收入(其中政府补助8817.60万元)、一次收购带来4878.91万元净利润,才赚了7317.77万元,同比大增143.10%。但海联金汇在当年年报表示,公司已经成功由传统家电零部件制造企业转型为新能源专用车及汽车总成件制造企业,产业转型成果显著。

预计年新增上亿利润的IPO募投项目不但没有贡献预期的利润,反而陷入亏损难以翻身。海联金汇解释: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经济形势的影响,客户订单不足,使投产的募投项目产品末达到预期生产规模,影响收益的实现。

IPO主业凋零

在招股书中,海联金汇描绘了一个美好未来:“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公司将继续保持主营业务的良好发展态势,精密冲压业务、微电机业务将进一步加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达产后,项目年新增销售收入约91073万元,新增税前利润约14978万元,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大幅提高。”

海联金汇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家电配件类产品!家电配件类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90%以上,2010年营收规模达到19.17亿元。到了2015年,家电配件类产品收入萎缩至5亿元,占比24.19%。

自从上市以来,该业务的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在2013年年报,海联金汇表示:汽车、家电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得不在技术、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另外还要面临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从而造成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

不过2015年的毛利率却创下新高,破天荒突破9%,达到9.84%,比2014年的6.87%大幅提升。而2014年营业收入8.78亿元。产能严重过剩的2015年又是靠什么来提升毛利率?如果没有毛利率大幅提升,2015年又如何有602万元的扣非净利润?

买来的业绩难持续

要不是上市以来一连串的并购,海联金汇早就亏损了。

2011年7月,海联金汇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收购宁波泰鸿机电有限公司(下称“宁波泰鸿”)65%股权。5260.89万元的付出换回每年数亿营业收入及上千万的净利润,回报比较可观。

2012年6月,海联金汇分别以2.03亿元、6489万元收购日照兴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下称“日照兴业”)60%股权、日照兴发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日照兴发”)60%股权,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这一年日照兴业、日照兴发分别贡献净利润2481.88万元、691.63万元。海联金汇一半以上的净利润来自这两家公司。到了2014年,这两家公司净利润贡献率比飙升至9成。加上宁波泰鸿贡献的上千万利润,海联金汇在2014年才得以盈利。

没有业绩压力后的日照兴业及日照兴发在2015年双双下滑,一家亏损1359.35万元、另一家锐减99%。

业绩承诺期前后的表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海联金汇再次展现并购本事。2015年1月,海联金汇以9380万元增资及受让方式取得湖北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湖北福田”)70%股权,将新能源专用汽车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增量重点。2015年8-12月,湖北福田的营业收入6639.70万元,营业利润亏损的一塌糊涂,亏损3591.12万元,但靠着巨额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扶持资金扭亏为盈,盈利4878.91万元,海联金汇可以坐享3415.24万元净利润。

2016年湖北福田的营业收入5053.90万元,营业利润亏损2740.03万元,又靠新能源汽车发展扶持资金扭亏为盈,盈利1720.37万元。

再次跨界豪赌

2016年7月,海联金汇以30.39亿元收购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动优势”)100%股权。联动优势来头不小,是中国移动银信通业务运营支撑单位、集团业务集成商(SI),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目前国内最大、面向“955XX”号段银行总行客户短彩信发送系统提供专业化运营和维护的提供商。其主要利润来源涉及移动信息服务、移动运营商计费结算服务、第三方支付业务领域,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海联金汇一下子从制造业跨界到金融科技服务。

根据《业绩补偿协议》,出让方北京博升优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博升优势”)承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联动优势承诺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2.21亿元、2.64亿元和3.22亿元,累计不低于8.06亿元。若联动优势未达承诺,则差额部分由博升优势以现金方式在联动优势2018年专项审核报告出具之日起三个月内一次性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

大股东青岛海立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立控股”)承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上市公司(不含联动优势及其控制的主体)净利润累计不低于4亿元。业绩承诺期满后,若业绩补偿承诺人需 进行业绩补偿的,业绩补偿承诺人应按《业绩补偿协议》约定方式将差额部分补足。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往往要求业绩承诺方对业绩承诺期内的商誉减值损失进行兜底。然而,海联金汇没有要求博升优势做这样的承诺。此外,还允许其通过股票(本次交易取得的)套现来补偿业绩缺口。联动优势2016年至2018年分别贡献净利润1.29亿元、2.42亿元、2.38亿元。在此期间,海联金汇也迎来业绩高峰期。年年净利润过亿,2016年2.33亿元、2017年4.14亿元、2018年1.33亿元。看上去,海联金汇并购非常成功。但2018年扣非净利润仅仅6683.02万元。联动优势2018年扣非净利润2.61亿元,而上市公司(不含联动优势及其控制的主体)扣非净利润1.78亿元,加起来就有4.39亿元。另外一些主要子公司还贡献近1亿元净利润,怎么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只有6683.02万元?大股东海立控股不用补偿就应该履行业绩承诺义务,博升优势补偿了区区4123.82万元,也表示已按照约定履行完毕业绩承诺补偿义务。

但上述这么巨大的利润缺口找谁?加上2018年商誉减值损失2.71亿元,联动优势实际上没有带来盈利,反而带来数千万亏损。

但并购并未停。2018年1月,海联金汇以1.90亿元收购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和达”)100%股权,上海和达当年贡献营业收入6.45亿元、净利润2909.33万元。

又到业绩变脸时

2019年10月31日,海联金汇披露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11.56%,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237.01%,扣非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降299.51%,三季度的业绩恶化把上半年赚的利润亏得一干二净,导致前三季度亏损数千万。

这是亏损的开始,海联金汇预计2019年亏损5000万元至18000万元。一同披露的还有《2019年度业绩预告暨商誉减值风险提示公告》,公司判断因收购联动优势产生的有关商誉存在较大的大额减值迹象,但因截至目前相关商誉减值测试工作尚在进行中,上述预计的2019年度经营业绩未包含商誉减值影响额。

大亏来得不早不晚,就在并购标的刚刚过了业绩承诺期的时候来了。

重大资产重组让海联金汇在过去三年取得不错的成绩。业绩承诺期一过,海联金汇竟然滑向亏损。

预计亏损5000万元至18000万元,还不包括商誉减值。在2018年计提了2.71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 2019年业绩恶化了,剩下的22.12亿元商誉又要计提多少减值损失?海联金汇过去三年赚的7.8亿元能够填2019年的亏损吗?

让承诺方逃避巨额业绩补偿?

业绩恶化发生的时间点不得不让人怀疑联动优势是否故意推迟业绩恶化从而让业绩承诺方逃避业绩补偿。

这样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

2018年上半年,联动优势营业收入5.91亿元,净利润1.16亿元;全年11.20亿元,净利润2.38亿元,从中可以推算出2018年下半年营业收入5.29亿元,净利润1.22亿元。在诸多不利因素下,下半年营业收入减少,净利润却增加了。

主要不利因素包括,一是政策变化导致收入减少、成本大增。公司在对深交所2018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表示, 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断直连”削弱了第三方支付业务对于通道测的议价能力,导致公司第三方支付营业成本显著增加,毛利大幅下降;2018年6月29日,央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备付金集中交存,使中小支付机构利润短期内受到较大影响。公司备付金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2079.55万元。

二是遭受监管处罚。2018年,国家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和结构性去杠杆是监管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公司子公司联动商务于2018年8月6日收到了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联动商务予以警告并罚没合计2424.84万元。

三是内部业务调整布局,新老业务切换未达预期。

四是公司自2018年5月起陆续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聘请了大量金融背景的高管、业务和技术人员,快速组建团队、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人工成本及费用大幅增加。

在上述这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联动优势在2018年下半年的净利润怎么比上半年还要好?

不过,即使这么努力做业绩,联动优势还是未能完成2018年的业绩承诺。业绩承诺完成比例为81.18%。

业绩大增大降有乾坤

海联金汇2019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大增35.80%、扣非净利润大增34.06%。但二季度直接亏损。导致上半年净利润大降46.95%、扣非净利润大降47.91%。

而联动优势上半年净利润4458.05万元,同比大降61.70%。

海联金汇的业绩大增大降大有乾坤。虽然2018年是联动优势业绩承诺期最后一年,但不意味2019年一季度业绩不重要。要知道,商誉减值测试主要是看未来,但当下也非常重要,如果2019年一季度联动优势的业绩恶化,那么拿什么让人相信联动优势的未来呢?如此一来,2018年计提的2.71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远远不够。

因此,漂亮的2019年一季度业绩让联动优势的商誉减值测试看起来非常漂亮。

商誉减值测试显示,联动优势100%控股的联动科技2019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预计分别为1.80亿元、2.39亿元、2.69亿元、3.07亿元、3.24亿元、3.36亿元,2025年及以后稳定在3.36亿元。联动优势另一100%控股的联动商务净利润预计分别为3015.156万元、4825.81万元、6581.56万元、8665.31万元、10430.98万元、10674.52万元,2025年及以后稳定在10674.52万元。

有漂亮的2019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支持,联动优势才有机会天马行空地畅想美好的未来,才仅仅在2018年计提了2.71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如果将2019年二季度数据放在一季度,联动优势2018年计提10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恐怕都不够。

如果真是这样,海联金汇2018年将会巨亏,花了数十亿并购换来巨亏。到底谁要为此承担应该的责任?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文文】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