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A股最“悲情”内幕交易:永兴特钢投入1300万 巨亏90%

1.jpg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11月24日北京电(记者苏富飞)很少见这么惨烈的内幕交易了,有人融资千万满仓干,本金亏掉90%,有人亏掉近50%,还有一个动用了一百多万本金赚了五千块。

近期,山东证监局披露了永兴特钢(现更名“永兴材料(15.840, 0.57, 3.73%)”)的内幕交易细节。亏的最多的麦剑伟是从合纵锂业某股东的老公处获取内幕信息,亏损1166万,麦剑伟还融资了一千多万加杠杆买入,算下来亏损幅度达90%。麦剑伟因此申辩,都亏这么多了,再罚50万太严厉?监管局回复:不是从轻处罚理由。

2017年到2018年期间,永兴特钢筹划拟收购合纵锂业股权事宜。谁想到,在收购方案发布后永兴特钢股价一路震荡下跌,合纵锂业董事等三人想靠内幕信息赚一笔的计划落空,还吃了一笔罚款,可亏大了。

佛友聚会获悉内幕消息

融资千万满仓干

麦剑伟的内幕消息来的曲折又巧合。基金君简单概括一下,从佛友聚会上听来的,而这位和上市公司没有直接关系的佛友怎么知道的呢?原来是替老婆开了个股东会。

2016年9月,永兴特钢董事长、董秘到合纵锂业考察,2016年12月6日,永兴特钢和合纵锂业双方董事长签署《增资及股权收购备忘录》,2017年3月,为了方便开展合作谈判,合纵锂业的董事长组织股东开会,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就是这次开会,其中一位股东殷某让老公刘某程代替参会,从而刘某程了解了合纵锂业和永兴特钢并购合作的内幕信息。

没过多久,2017年4月份,刘某程和关系密切的佛友麦剑伟在金港华庭小区的一个佛堂内聚会。4月13日,麦剑伟便在方正证券(6.560, 0.00, 0.00%)(维权)开了个股票账户。

4月20日,麦剑伟到刘某程家里参加佛事活动,当天麦剑伟就向新开的账户转进去1260万,5月2日,又转入资金40万,合计1300万。

这还不够,麦剑伟紧接着又融资加杠杆。2017年5月15日、18日,麦剑伟通过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及股票质押交易业务融资709.7万、305.15万元,两次融资合计1014.88万元。

自有资金加上融资来的钱,一共2314.88万。弹药充足满仓干,2017年4月20日至5月19日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麦剑伟利用本人账户累计买入“永兴特钢”股票838,591股,成交金额2316.26万元。4月20日到5月19日21个交易日期间,永兴材料均价27.28元/股。

内幕交易本金亏九成

被罚50万

融资加杠杆满仓干的结果很惨烈。

永兴材料在2017年11月29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之后,股价一路震荡下跌。从麦剑伟买入,到2018年10月23日,永兴材料跌幅达52.86%。

截至2018年10月23日,账户持有“永兴特钢”股票100股,扣除税费后,账户敏感期内买入“永兴特钢”股票亏损1166.37万元,亏损50%。如果扣除融资金额的话,亏损比例89.72%。

证监局认为,永兴特钢的并购合作在未公开前属于内幕信息,该内幕信息形成不晚于2016年12月6日,公开于2017年11月29日。

在买入股票前,刘某程还给麦剑伟的妈妈提供了借款。

山东监管局认定,麦剑伟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刘某程在内幕信息未公开前见面接触,账户资金来源与刘某程有关联,账户开户时间、资金变化、交易“永兴特钢”股票时间与内幕信息形成、变化基本一致,账户单一集中交易“永兴特钢”股票,交易金额较麦剑伟以往交易量明显放大,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其理由不足以解释其交易行为的异常性。麦剑伟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交易“永兴特钢”股票的行为构成内幕交易行为,对麦剑伟处以50万元罚款。

亏了九成本金还要被罚,麦剑伟提出申辩,这次投资行为已经巨额亏损,50万巨额罚款太严厉,能不能适当宽免?

证监局对此表示,当事人发生巨额亏损不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法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

华人圈聚会获悉内幕信息

本金亏一半

和麦剑伟情况差不多,杨健是通过合纵锂业董事的老婆了解内幕信息的。之后大胆买入,本金亏掉一半。

同样是从合纵锂业2017年3月讨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会议上,合纵锂业董事廖某了解了合纵锂业和永兴特钢的并购合作内幕信息。

杨健和廖某的老婆经常一起参加新西兰华人圈的聚会,2017年4月,杨健向廖某的老婆借钱,2017年5月9日,廖某夫妻和杨健在新西兰的一家茶馆见面,6月5日和6日,廖某家借钱给杨健。就是借钱的当天,杨健向自己的股票账户分两笔转进了486.4万元。

2017年6月5日至7日,杨健买入“永兴特钢”18.21万股,成交金额499.55万元。

2017年6月5日至2018年9月7日,永兴特钢跌幅43.7%,股价最低探至13.95元/股。

到2018年8月31日至9月7日全部卖出,成交金额260.54万元,实际亏损了221.39万元。

山东证监局认定杨健交易“永兴特钢”股票的行为构成内幕交易,对其处以20万元罚款。

有董事赚了5千罚款5万

也有内幕交易赚钱的。动用上百万元,操作两个账户,赚了五千块,被罚5万元。

刘同良是合纵锂业的董事,在2016年12月6日,刘同良参与了合纵锂业和永兴特钢合作事项讨论及《股权收购备忘录》条款的谈判。

刘同良的操作是在并购方案公布之前,相对操作时间比较短。

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6月9日,永兴材料股价横盘震荡,期间股价下跌3.27%。

在这期间,刘同良操作“周某平”账户累计买入“永兴特钢”股票3.7万股,成交金额106.75万元。累计卖出3.7万股,成交金额107.7万元。实际获利7523.03元。账户资金来源为刘同良自有资金。

2017年2月28日,刘同良操作该户买入“永兴特钢”股票5,000股,成交金额14.78万元。3月3日卖出5,000股,成交金额14.65万元。这期间永兴特钢股价下跌3.14%,刘同良实际亏损2,035.1元。

动用了121.53万元,操作两个账户,刘同良一共获利5,487.93元。最终山东证监局对刘同良处以5万元罚款。


【责任编辑:李文文】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