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4月22日北京电(记者赵晓惠)据中国银行官网,针对客户关心的中国银行原油宝业务有关情况,中国银行作出说明如下:
一、关于原油宝产品
中行于2018年1月开办“原油宝”产品,为境内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客户自主进行交易决策。其中,美国原油品种挂钩CME的WTI原油期货首行合约。个人客户办理“原油宝”需提交100%保证金,不允许杠杆交易。
二、关于原油宝产品到期处理
原油宝产品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类似期货交易的操作,按照协议约定,合约到期时会在合约到期处理日,依照客户事先指定的方式,进行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其中,移仓是指平仓客户持有的全部当期合约,同时开仓下期合约;轧差是指仅平仓客户持有的全部当期合约。
三、关于结算价
按照协议约定,在进行上述第2条所提“移仓和轧差”操作时,合约结算价由中行公布,参考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相应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期货交易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
四、关于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处理
根据协议约定并提前公告,4月20日为原油宝美国原油5月合约当月的最后交易日,交易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2点。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价格急剧下挫,下跌至史无前例的最低-40美元附近。当日公布的结算价为-37.63美元,出现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WTI原油期货合约上市以来第一个负值结算价。
为排除当日结算价为负值是由于交易所系统故障等非正常原因造成错价的情况,中行积极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市场参与者联系求证,因此暂停挂钩美油合约的原油宝产品交易一天,未影响客户权益。
目前,主要参与者仍将根据交易所规则参考该结算价进行结算。我们已依据事先约定完成5月合约的到期处理。
五、关于强制平仓
对于原油宝产品,市场价格不为负值时,多头头寸不会触发强制平仓。对于已确定进入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的,将按结算价为客户完成到期处理,不再盯市、强平。
特此说明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舆情】
【上海证券报】中行原油宝刷屏一整天:本金388万元 一夜倒欠银行500多万元
中行原油宝刷屏一整天!本金388万元,一夜倒欠银行500多万元,有投资者难以接受……
今早,董女士发了一条朋友圈,说道:“有谁买了中国银行(3.530, -0.03, -0.84%)的原油的,来说说都亏了多少钱,我要哭死了。”
这一届“抄底”原油的投资者,今天迎来最惨烈的一轮收割——不仅“抄底”没抄到,反而亏了保证金,还倒欠银行钱。投资者不买账了,声称要维权,那是否可行呢?
某银行投资经理接受采访称,客户可向银保监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出合理的维权诉求。据其他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已要求银行自查产品风险。不少银行已经停了相关产品推荐或停止做多。
中国银行确认
-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
美东时间4月20日收盘,美国WTI 5月原油期货暴跌至每桶-37.63美元,创造历史新低,截至发稿收于-6.89美元/桶。
4月22日,中国银行在官网公告称,经该行审慎确认,美国时间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该行原油宝产品的美国原油合约将参考CME官方结算价进行结算或移仓。
同时,鉴于当前的市场风险和交割风险,该行自4月22日起暂停客户原油宝(包括美油、英油)新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原油宝2020年4月22日合约结算价格具体如下:
本金亏光还要倒欠银行钱
消息一出,参与的投资者欲哭无泪。
记者采访到上述参与了中国银行原油投资的董女士。据她讲述,之前她从未进行过原油类品种的交易和投资,前段时间看原油价格跌得有点猛,身边有朋友买了并赚了点钱,她就“小买”了一点美国原油试试,买入价是20美元左右,已经是此前的最低价了。结果没想到不仅亏了保证金,还得倒赔银行。
“我还算好,赔的金额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身边有些金融圈的亏得多,都在朋友圈晒了截图。”董女士说:“我们现在也只能等着。”
这并非个案,微博上也有众多投资者表示难以承受。有微博用户截图反映,投资者不但亏光了买入的资金,还倒贴银行266.12元/桶。
网友还吐槽称:“买银行的产品,还能让我场外赔钱?银行说好的50%提醒和20%斩仓风控完全没提示。”
另外,网络有张截图显示,投资者的开仓成本为194.23元/桶,本金为388.46万元,目前总体亏损920.7万元,倒欠银行532.24万元。这部分穿仓亏损银行已要求投资者赔偿。但该图的真实性尚未得到中国银行回复。
投资“翻车”归咎于谁?
客观来说,此次投资“翻车”事故,是在国际原油期货暴跌至负这一极端情况下发生的。那么,在产品设计和日常经营中,相关银行是否考虑到这一极限情况?银行的责任大,还是投资者自身的责任大?
对于这一现象,市场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某国有银行高级投资经理表示,在非极端的情况下,原油宝产品的设计缺陷并未暴露出来。“但是在资金账户为零的情况下,原油宝没有强制平仓,导致投资者要为穿仓买单。部分银行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会告知投资者在保证金亏到一定程度时强制平仓,即使本金全亏完,也不至于受到穿仓损失。”
“但也不能完全怪中行,这次原油暴跌超乎寻常。”一位期货从业者表示,“油价瞬间击穿平仓线,跌得太迅猛,会出现强制平仓失败的情况。”
“个人认为做多做空都是投资者的选择,中行的美国原油合约,设计的就是20号轧差移仓,你在中行操作,就已经认同了它的规则,并收到短信告知风险操作义务,我认为5月原油多头还是自负其责的可能性大。”一位投资者表示。
据凯丰投资提供的一张WTI合约机构移仓时间图表示,在4月21日最后交易日前,美国最大原油基金USO在4月8日-4月14日办理移仓,中国工商银行(5.090, 0.01, 0.20%)、中国建设银行(6.260, 0.01, 0.16%)在4月14日办理记账式原油WTI05合约移仓,都比中行移仓早。
一位参与设计过类似期货产品的某国有行投资经理表示,这次投资原油宝的投资者“翻车”,既暴露了相关产品设计的缺陷,也警示业界,期货产品投资和期货产品设计需在几方面进行改进。
“参与境外期货交割的产品,银行投资经理必须要紧盯国际市场交易规则的变化,当国外交易对手都选择移仓时,中行也该充分意识到风险水平。”他认为。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波动剧烈的环境下,银行相应的审批流程需要简化。“投资经理作出移仓等决定需要上级审批,可能反馈的速度没有跟上国际油价涨跌的速度,客观上会对银行平仓时间有影响。”他指出。
他还建议,期货产品设计上,如果客户本金已经亏到零,及时平仓可适度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者不买账,能维权吗?
对于原油宝事件,许多投资者并不买账,认为中国银行在4月21日关闭交易通道的做法需要为投资者的穿仓损失负一定责任。
一位原油宝投资者称:“因为我们只是通过中行这个通道投资了WTI05合约,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移仓或者平仓,但是中行在20号晚上10点就关闭系统,投资者被剥夺了平仓时间。”
有自媒体账号显示,部分投资者已准备集体维权。维权方的理由是,“中行的展期规则做得不够专业,许多银行在4月15日前后就提醒客户移仓了,但中行却拖到最后第二个交易日,既不让客户在22点之后操作,又不帮客户强制平仓,让客户承担穿仓风险,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对此,据其他媒体报道,中行客服回应称:中行原油宝若为合约最后交易日,则交易时间为8:00-22:00,超过22:00银行则不会进行强平操作,而保证金是在昨晚十点后跌至20%以下的。
在中行官网的“原油宝”简介上也明确显示,若为合约最后交易日,则交易时间为当日8:00至22:00。
此外,保证金交易规则也是中行这次饱受诟病的理由之一。民生银行(5.700, 0.00, 0.00%)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民生银行要求客户保证金亏损只剩20%时强制平仓,因而避免了油价跌到负数被穿仓的风险。
对于此次事件,某位银行投资经理接受采访称,客户可向银保监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出合理的维权诉求。投资者可向中行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协商两方面内容:
一是中行作为原油投资通道,是否有权限暂停交易;
二是中行有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警示。
【第一财经】原油一夜暴“负” 中行原油宝穿仓谁买单?
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负油价,令一些买了银行纸原油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一夜间背上了巨额亏损。
4月22日,中国银行公告称,“鉴于当前的市场风险和交割风险,我行自4月22日起暂停客户原油宝(包括美油、英油)新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不少原油宝投资人当日表示,自己购买的原油宝产品4月21日到期,选择了到期移仓,20日22:00被禁止交易,22日保证金分文不剩,还倒欠银行保证金,而根据规则,银行应该在亏损80%本金的时候强制平仓。
截至记者发稿,中国银行方面尚未就停止交易时间和移仓时间等问题做出回应。
“投资者在银行做多账户原油后,银行需要到国际市场平盘,所以,被动持仓风险是很大的。”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提醒。
移仓交割有“时差”?
根据中行对纸原油投资者的提示:美油2005期合约将于4月21日到期,4月20日22:00停止交易并启动移仓。受现货供应过剩等因素影响,近期国际市场新旧期货合约升水超6美元(40元人民币)/桶,请您及时关注移仓影响,并做好交易安排。
实际上,中行原油宝4月20日22:00移仓启动之前的报价是11.7美元/桶,客户在停止交易之前是没有出现负值的。
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2:30,美国WTI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报收-37.63美元/桶,下跌55.90美元,跌幅305.97%,首次收于负值。
4月22日早间,中行公告称,原油宝产品跟随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进行结算或移仓,并于4月22日起暂停客户原油宝(包括美油、英油)新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4月20日22: 00的结算价格为客户移仓、轧差平仓,客户的损失会少一些。
“中行的原油宝21日必须交割,还暂停了一天的交易。按照4月20日22: 00之后的任一价格结算,投资者的损失都会增大。”上述理财经理分析。
财经博主吴旺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正常情况下,保证金低于20%时,银行会对投资者强制平仓。4月20日22:00之后,美原油05合约价格一路走低,成交量很小很清淡,没有流动性,4月21日0点之后就开始蹦极式下跌,此时中行的原油宝已经停止交易,银行无法做20%的强制平仓。
根据中行原油宝的产品介绍,中行作为做市商提供报价并进行风险管理,个人客户在中行开立相应综合保证金账户,签订协议,并存入足额保证金后,实现做多与做空双向选择的原油交易工具,这说明投资者可以像期货市场一样,选择做多和做空进行对冲。
吴旺鑫分析,其实银行会欢迎大家对冲,因为对冲之后,客户自己就是自己的对手,银行只收取手续费,没有任何敞口风险。中行作为做市商是将内部多和空撮合成交之后,剩余多出的单子对冲到国际市场。但是当前进场抄底纸原油的投资者,多数是看多的,风险敞口就很大。
有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期货制度是一级一级结算,中行是做市商,客户没钱中行也要先垫着,帮客户平仓后再向客户收钱。
到底谁的锅?
纸原油与原油期货不同,是以人民币或美元买卖原油份额的投资交易产品,只计份额,不交割实物。
吴旺鑫指出,国内纸原油产品交易的标的是期货合约,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考虑流动性风险。做期货投资,如果最后不交割,会找流动性充裕的合约交易,比如做国内的期货,散户基本集中在主力合约或次主力合约,流动性不好的合约坚决不做,除非产业客户才会到期货市场做非主力合约。中行的原油宝针对的是普通投资者,理应提供流动性较好的交易标的,这在产品设计时就应该考虑。
对此风险,业内认为避免的办法是,当交易的合约标的不再是主力合约之前,提前做展期。此次,工行提前一周移仓,美原油05合约在4月17日不再是主力合约,工行纸原油于4月13日跟随主力合约将5月合约换为6月合约。中行如果提早展期,就不会遇到客户穿仓的问题。
吴旺鑫分析,严格来说,银行并非不给客户展期,展期的日期一般在合约变成非主力合约之后才进行展期,结果遇到了流动性危机。这一次,除了中行,工行和建行提前一周左右进行了移仓。由于中行选择在最后时刻进行换月交割,导致市场已经没有对手方,中行平仓不掉自己的头寸。
对于盲目抄底的投资者,这是一个代价高昂的教训。
中行披露的交易规则显示,原油合约默认到期移仓,在新旧合约移仓时,投资者根据新旧合约的结算价格进行买卖交易;如果不想移仓,可以在到期日前更改到期方式,选择“到期轧差”,即在合约到期时系统按照结算价进行自动平仓,也可以在到期日前手动平仓。
上周,工行纸原油产品跟随主力合约由5月合约换为6月合约,不少投资者因为升水损耗而懊恼。而当时5月合约价格约为20美元/桶,6月合约价格约为27美元/桶,二者价差7美元,因此主力合约换月以后,投资者会有升水损耗。但是现在看来,相较于负油价交割价格近60美元的价差,升水损耗几乎不值一提。
吴旺鑫称,国内期货有涨跌停板限制,期货杠杆最大10倍,而且会根据品种的波动调整涨跌板幅度,一般不会穿仓,连续跌停或涨停也会发生穿仓,但国内发生的比较少。在流动性充裕的主力合约上,纸原油一般没有穿仓风险,这次是遇到了负油价的“黑天鹅”。
此外,一德期货总经理助理佘建跃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纸原油交易成本费用并不低,纸原油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价差接近2元人民币/桶,约0.3美元/桶。而外盘原油期货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价差是0.01美元/桶,上海原油期货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价差是0.1元人民币/桶(约0.014美元/桶)。













